NBA罷賽發生後不到一天,球員重新達成一致,季後賽還要繼續進行下去。
根據記者Shams Charania的報導,球員同意繼續參加季後賽,但希望找到新的方式來表達社會公正的立場。球員們預計本周末將恢復比賽。根據雅虎記者Chris Haynes的報導,包括湖人前鋒勒布朗-詹姆斯在內的一些球員的立場發生了變化。
其實,這次罷賽本質上來說並非一次有計劃性的變革運動,球員出於義憤的舉動有著極強的偶然性。雖然外界對雄鹿隊的舉動表達了支持和讚許,但是缺乏計劃性和組織性,讓一些球員對雄鹿隊非常不滿,險些導致賽季再一次走向終結。
雄鹿隊賽前突然決定罷賽,是因為雄鹿隊的大本營正處於威斯康星州——雅各布-布雷克遭警察槍擊的事發地。但是雄鹿隊做出的決定並未經過深思熟慮,而更多還是出於個人的義憤,喬治-希爾說道:「我們已經受夠了殺戮和不公正。」
推動罷賽的人,正是喬治-希爾。
罷賽發生之後,喬治-希爾承認,賽前是他首先開啟了談話並討論關於罷賽和抵制的事宜,隨後他得到了隊友的支持。根據The Athletic記者Sam Amick報導,就雄鹿沒有與其他球隊溝通就罷賽一事,凱爾-科沃爾進行了道歉。
再一次發生黑人遭警察槍擊事件,球員內心的沮喪感是可以想見的,因為在決定複賽之前,社會變革運動就是NBA球員考慮的重點之一。NBA球員希望能夠藉助NBA平臺影響到社會變革,但是悲劇卻又一次在他們的眼前上演。
可是不得不說,沒有計劃性的罷賽,根本不可能改變任何事情。
雅虎體育記者Chris Haynes撰文詳細講述了罷賽,在文章中提到這樣一段時期,「消息人士透露,勒布朗-詹姆斯也是對雄鹿的處理方式感到不滿的眾多球員之一。對他和其他很多人來說,這讓他們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局面。」
這種兩難的局面在於哪裡呢?對於罷賽缺乏目的性,不知道罷賽要達成怎樣的結果。這也是雄鹿隊罷賽後陷入迷茫的原因,也造成了球員會議上有一定爭執,很明顯球員對於罷賽的局面準備不足,還不知道如何應對突然發生的罷賽。
而在另一方面來看,NBA複賽的現狀來之不易,球員若是罷賽意味著前功盡棄,損失的可不是本賽季還有未來的利益。而對於這些球員來說,脫離了NBA平臺是否還有足夠影響力呢?離開了園區回家的話,球員們又能夠做出哪些事情去改變社會現狀呢?
詹姆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改變不是動動嘴就能發生的!!改變需要實際行動,必須現在就發生!為了我的I Promise學校的孩子們,以及全國各地社區的孩子們,我們必須有所作為,做出改變。這就是為什麼你投票的意義不僅僅是投票而已。」
(文/顏無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