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發生平民被斬首事件,法國社會再陷入撕裂

2020-12-23 騰訊網

記者 | 肖恩

教師被斬首風波還未散去,法國再發生致使3人遇害的恐怖襲擊,徹底把總統馬克龍推向風口浪尖。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上午,一名男子在法國尼斯聖母教堂持刀殺害1名神職人員和2名女信徒,其中1名60歲的女信徒被斬首,其餘2人被割喉。據路透社報導,該男子在揮刀和被捕時多次高喊「真主至上」(Allahu Akba)。

男子被警方現場開槍擊傷,傷勢嚴重,尚未脫離生命危險。據法國媒體報導,襲擊者攜帶的身份證顯示,他名叫布拉伊姆·阿烏薩維(Brahim Aouissaoui),今年21歲,突尼西亞籍,於今年9月以非法移民身份從義大利的蘭佩杜薩島偷渡進入歐洲,並在29日上午乘火車抵達尼斯。

據法國反恐檢察長裡卡爾(Jean-Francois Ricard)透露,警方在阿烏薩維身上找到一把長30釐米的刀、一本古蘭經和兩部行動電話。警方認為其為單獨行兇。

馬克龍隨即宣布進入最高恐襲警戒級別,未來幾天將增派多達7000名軍人在11月1日諸聖節期間加強對全國宗教場所和學校的安保。

事件發生後,馬克龍當即趕往現場。他在教堂外發表講話時說,法國人民的價值觀、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自由的能力是使法國成為襲擊目標的原因,但法國不會讓步。

馬克龍在近來一系列有關穆斯林的事件中均展現出類似的強硬姿態。他多次公開強調法國的世俗主義原則,呼籲收緊針對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打擊措施,並拒絕譴責有關先知穆罕默德爭議性漫畫,也因此成為以土耳其為首的伊斯蘭世界的「敵人」。約旦、科威特、伊朗等國紛紛發起抵製法國商品的運動。

相關閱讀:【惹惱中東各國背後:法國和土耳其為何又掐上了?】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在推特上稱,如果法國因為某個憤怒的人的所作所為就怪罪所有穆斯林和穆斯林地區,那麼穆斯林也有權因為法國過去屠殺穆斯林的罪行而對其施加懲罰。該推文已經被刪除。

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國在譴責襲擊事件的同時,再次表達了對法國將事件放大至整個伊斯蘭教的不滿。

土耳其總統府新聞辦公室主任阿爾通(Fahrettin Altun)表示,不應該以恐怖主義的名義利用伊斯蘭教,同時呼籲法國領導人停止發表針對穆斯林的煽動性言論,而是把重點放在找出暴力行動的肇事者。

沙特外交部也表示,尼斯發生的極端主義事件不符合任何宗教的教義,並強調必須避免一切引起仇恨、暴力和極端主義的做法。

世俗和宗教的衝突一直是法國社會的沉痾。法國從1905年就確立了世俗主義原則,明令禁止民眾在公眾場合佩戴遮住臉和手的頭巾,同時又是歐洲穆斯林人口佔比最高的國家,達到8.8%,穆斯林人口總數接近600萬人。

法國蒙田研究所2016年發布的報告顯示,65%在法國生活的穆斯林仍傾向於佩戴希賈布 (Hijab),即穆斯林婦女的頭巾,還有70%堅持購買清真食品。

5年前的《查理周刊》編輯部恐襲案傷口至今未能癒合。如今短短半個月內發生2起極端主義恐襲事件,則把這個傷口再次撕裂。

在許多穆斯林眼裡,法國所謂的對自由的捍衛,是對伊斯蘭教的褻瀆和侮辱,例如《查理周刊》登載的諷刺漫畫一度被公認是幼稚、挑釁、偏執的,是對穆斯林的冒犯,如今卻演變成法國能否堅守世俗主義原則的考驗。

2006年《查理周刊》首次出版該諷刺漫畫時,時任保守派總統席哈克對其表示譴責,並表示共和國的根基除了世俗主義外,還有對不同價值觀的接納和對不同信仰的尊重。這與馬克龍的論調截然相反。

本月初,馬克龍提出了一系列針對伊斯蘭教的新措施,包括驅逐涉嫌與恐怖主義有聯繫的外國罪犯、解散激進的穆斯林組織、為願意接受世俗主義原則的清真寺提供資助等。但實際上,這些措施對這兩起襲擊案嫌犯的影響並不大。

有穆斯林認為,馬克龍的所有行為都是在為2022年的大選造勢。他把襲擊政治化,藉此對極端宗教主義採取強硬措施,都是為了贏得選民的支持。

法國人權活動家盧阿蒂(Yasser Louati)表示,這類罪犯並不會區別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他們只是利用了與伊斯蘭教相關的意識形態,這些人毫無道德底線。

當尼斯的伊瑪目薩杜尼(Abdelkader Sadouni)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呼籲人們不要把穆斯林和恐怖分子混為一談時,附近有居民在陽臺上大喊:「滾開!」。

29日晚在巴黎聖母院門口的大道上,有多名行人就移民、反恐、暴力等多個問題展開激烈辯論。

對於更多人來說,他們更需要平靜安全的生活,尤其是在疫情再次爆發的當下。法國已經進入第二輪全國大封鎖,民眾需憑證才可出門工作、上學、就醫、購買食品等。過去24小時法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7637例,累計1282769例;新增死亡235例,累計36020例。

今年42歲的建築工人曼茲(Morgan Manzi)說,社會安定有時候比言論自由更重要。自稱為無神論者的曼茲擔心,政府和穆斯林群體的衝突會使局勢進一步激化,「一切都會有報應的。」

相關焦點

  • 法國再發生持刀傷人事件,言論自由與宗教信仰的衝突
    海外網10月29日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英國《太陽報》援引法媒報導,法國尼斯市一家教堂發生持刀傷人事件,已導致2人死亡,多人受傷。俄媒稱未經證實的報告表示,一位70歲男子在尼斯聖母大教堂內遭斬首。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稱,警方已經對此事展開調查。
  • 割喉、砍頭接連發生,法國大變天,馬哈蒂爾:殺一百萬法國人扯平
    據馬來西亞媒體10月31日報導,在法國接連發生多起割喉、砍頭事件之後,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突然發聲,他表示,穆斯林有權對法國感到憤怒並去屠殺上百萬法國人,因為法國人曾經在過去屠殺過穆斯林。只不過穆斯林並沒有採取以眼還眼的法則,法國人應該教育他們自己的民眾,學會尊重其他人的感受。
  • 法國又發生兩起恐怖襲擊事件!看幾組老照片,你一定會明白某些事情為什麼會發生……
    法國尼斯發生持刀襲擊的斬首事件,造成至少3人死亡,一名女子被血腥「斬首」。  法國另一城市阿維尼翁還發生了針對警察的恐怖襲擊事件,恐怖襲擊者已被擊斃。    據沙特Al Arabiya電視臺網站最新報導,法國尼斯一座教堂附近當天發生持刀襲擊事件,一名女子被斬首。  剛剛更新的消息稱,法國尼斯市發生的持刀襲擊事件造成了至少三人死亡,多人受傷,目前嫌疑人已被逮捕。
  • 維也納發生槍擊事件,至少17人死傷,馬克龍態度強硬堅決出兵
    根據當地媒體報導,一起嚴重的槍擊事件發生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當地警方立刻展開調查,警方稱,此次槍擊事件分別發生在維也納六個不同的地點,並且有多名嫌犯在持步槍進行行兇殺人。事後根據警方發布的消息,在此次性質惡劣的槍擊事件中,有超過十名平民受傷,並且至少七人遇害。
  • 又一場更慘烈悲劇發生,馬克龍放下狠話,法國人怒火被徹底點燃
    最近一段時間,法國在國際社會上露臉的頻率並不低。針對黎巴嫩、白俄羅斯、亞美尼亞以及亞塞拜然等國家出現問題的同時,法國都接連出面表明一定的態度。而隨著各種事件的不斷發生,各界對於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爭議性評價也是越來越高漲。只不過相對來說,這一次,因為又一場更慘烈悲劇的的發生,馬克龍再次放下狠話,而法國人的怒火也被徹底點燃。
  • 【熱點新聞】法國教堂發生恐襲!基督徒被穆斯林斬首!3人死亡!歐洲要常嘗苦果了!
    當地時間10月29日,法國尼斯市的一座教堂中發生持刀砍人事件,目前已有3人在襲擊中死亡,其中一名婦女被「斬首」
  • 尼斯市再遇「斬首」恐襲,法國國內宗教民族衝突緣何難以平息?
    又是法國。當地時間10月29日上午,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的一座教堂附近發生了一起恐怖襲擊事件,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傷。英國天空新聞網報導時,稱「一名女性受害人慘遭兇手斬首殺害」。而根據路透社報導,確有婦女被「斬首」,兇手旋即被捕,但因警方開槍擊中而送到了醫院,傷情尚不明確。路透社表示,法國反恐部門已被要求對此次襲擊事件進行調查。
  • 法國人要瘋了!馬克龍為什麼要掀起反伊斯蘭革命?可不僅僅是因為剛發生了斬首慘劇……
    老師被街頭斬首,讓法國社會陷入驚恐  該如何看待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成了法國各大新聞社交媒體最激烈的討論話題。  其實最近的法國,正拋起一場「反伊斯蘭革命」。  這對一貫裝逼白左化嚴重的法國來說,是非常罕見的,足可見外來「伊斯蘭教」對法國這個傳統天主教國家的影響有多大。
  • 接連2名精英被「斬首」,哈梅內伊不藏了,美國擔心的事還是發生
    可是沒想到在前行的途中發生了意外,突然遇到了襲擊被斬殺。 消息人士稱,他遭到了無人機的飛彈襲擊,有多枚飛彈擊中了他所乘坐的防彈車,車上所有的人員都被炸得粉身碎骨。事發之後,無人機很快就離開了,現場一片狼藉,觸目驚心,當這一個消息傳出來之後,很快就引起了伊朗人民的不滿和憤怒。終於,接連2名精英被「斬首」,哈梅內伊不藏了,美國擔心的事還是發生。
  • 綜述|撕裂的社會 混亂的美國
    在大選年背景下,美國社會被重重矛盾裹挾:種族衝突、政治極化、社會動蕩u2026u2026而新冠疫情應對失控,更折射出一個日益撕裂和混亂的美國。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衝擊,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種族對立加劇,全美各地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不少商家的經營和民眾生活至今未能恢復正常。近些天來,華盛頓、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多所大學提醒學生為可能的持續社會動蕩做好準備,囤積必要物資,「就像應對颶風或暴風雪一樣」。
  • 黑化、伊斯蘭化……法國之殤
    4年一屆的世界盃,看看比賽中出場的法國隊,就可以明顯感覺到法國黑化的速度,黑人球員數量一屆比一屆多。如果沒有解說和國旗標誌,大家都會認為這是一支非洲球隊。10月16日,法國一所中學附近發生了一起典型的伊斯蘭恐怖襲擊案,一名叫Samuel Paty的老師慘遭斬首。
  • 法國教師慘遭家長斬首,宗教文化衝突下法國該何去何從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故事是最近法國一名教師慘遭學生家長斬首的事件。2020年10月16日下午,法國的一名歷史老師,曾因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展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畫,在校門前遭到一名持刀男子「斬首」,襲擊者隨後被警方擊斃。法國總統馬克龍將襲擊稱之為「伊斯蘭恐怖襲擊」。這是怎麼回事呢?
  • 法國亂了!整個歐洲都亂了!
    在北京時間3日的凌晨3點左右,當地時間11月2日晚上8點多,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中心連續發生六起槍擊事件,整個維也納都陷入了緊張狀態。而事件已經造成了7人死亡,多人受傷,這是一起慘案。奧地利總理稱這是一起「令人憎惡的恐怖襲擊」。而截至到目前仍有參與襲擊的恐怖分子在逃。
  • 法國遭「斬首」教師被追授榮譽軍團勳章,馬克龍:他是沉默的英雄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 見習記者 欒若曦)據《紐約時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2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為巴黎被
  • 【看世界】法國尼斯發生持刀恐襲 致多人死傷 一人被斬首
    法國尼斯發生持刀恐襲 致多人死傷 一人被斬首 10月29日上午9時許,法國尼斯市中心聖母院附近一名男子多次高呼「真主至大」並當街襲擊數人,造成3人(2女1男)死亡,其中 1人被斬首。
  • 巴黎「斬首案」愈演愈烈 博格巴考慮退出法國國家隊
    月16日,在巴黎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斬首案」,一名47歲的中學教師薩米埃爾·帕蒂因為在課堂上展示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而被一名18歲的車臣裔難民襲擊,並慘遭「斬首
  • 普京師妹小索布恰克,支持馬克龍,為何捲入法國「反穆」事件?
    就在外界關注歐洲疫情時,法國出現了比疫情更為嚴重的事件,因為法國突然發生了兩起襲殺事件,一起是一位老師因為展示畫有先知的漫畫而被斬首,另一起則是馬克龍表達對穆斯林不滿後,法國又發生一起襲殺事件。
  • 種族宗教裂痕 法國的平行世界
    法國成為歐洲對抗回教世界的前鋒!近兩周來法國接連發生因宗教衝突而產生的恐攻事件,血案背後代表著法國深層的社會衝突,也預示著歐陸隱藏的對於種族宗教乃至認同的嚴重裂痕。法國向來以代表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而自豪。
  • 尼斯教堂事件後,法國裡昂一東正教牧師遭槍擊重傷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10月16日,巴黎高中教師遭「斬首」;10月29日,尼斯教堂三人被砍身亡......在法國接連發生兩起與宗教有關的傷人事件後,裡昂也出事了。當地時間31日下午,裡昂一名希臘東正教牧師在教堂外遭槍擊,傷勢嚴重。
  • 斬首事件重現!尼斯教堂恐襲已致三人死亡,大巴黎已出現模仿者
    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想法」報導10月16日,中學教師Samuel Paty因為向學生展示了默罕默德的漫畫就慘遭斬首,法國還沒來得及從這起事件的傷痛中平復就又被籠罩了新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