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明星出道之後,都會取一個藝名,在八九十年代的娛樂圈裡很流行,比如王菲真原名夏林,伍佰真名叫吳俊霖;取藝名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包裝藝人,有特點的藝名顯得高大上,並且容易讓人記住,肖戰是藝名嗎?
肖戰的真名就叫肖戰,肖戰不是藝名, 「贊」字筆畫太多,籤名的時候不便書寫,或者上小學的時候,小朋友初學寫字太難的緣故吧,於是肖爸爸就用「戰」字作為名字。既然為了便於書寫,那肖戰爸爸為什麼不用「佔」或者「沾」呢?這或許與肖戰的出生地重慶有很大的關係。
肖戰的「戰」字也是戰爭的「戰」,大家可以搜下重慶的百科看下,重慶歷史悠久,「重慶」二字是雙重喜慶的意思,在宋光宗時期出現的,千百年以後,重慶成了「紅巖精神」的起源地,在這裡有幾段戰爭的歷史。我們的名字都是有意義的,或是父母美好的祝願,或是自己生辰缺了什麼,用名字補一下。肖戰爸爸選擇「戰」字,或許也有這層意思,一是有地域的特點,二是賦予一種精神,不服來戰,不畏險阻,敢於拼的勁頭。
肖戰之所以不取藝名,首先他這個名字讀起來朗朗上口,「肖」字平聲,「戰」字仄聲,平仄韻律,很符合朗讀的習慣,然後他的名字也簡單易記。最重要的是名字是父母賜予的,不能隨便更改,就拿古人來說吧,名以正體,字以表德,看待名字就如同身體髮膚一般,看得相當重。況且我們文化底蘊中一直奉行一句話,大丈夫說一不二,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當然也不能說改了名字的藝人就不是男子漢大丈夫。這個也要視情況而定。
古代詩人或者學者除了有名字之外,一般都有字,有的還要號,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杜甫,字字美,號少陵野老,而到了現代詩人這一階段,詩人們熱衷於筆名,比如徐志摩先生,筆名南湖,巴金筆名歐陽鏡蓉,原名李堯棠,他的筆名居然改了名字順帶換了姓,是不是很過分 。所以對於現在的明星演員取個藝名,也沒什麼不妥。
舒淇,這兩個字應該家喻戶曉吧,至少80後的男人都會知道,但是她的真實姓名叫林立慧,單純這三個字發音比較饒舌,而且沒什麼特點,很難讓人記住,所以需要一個藝名來彌補發音的缺陷,「舒淇」二字便成了這個藝人的名字,也成為了一個標籤,真名不好記,只能通過改名換姓之後的藝名來補救。
有些演員我們很熟悉,為人所知的基本上都是藝名,說真名你還真不一定知道,比如,吳亦凡先生,很有名吧,很熟悉吧,但是當我說李嘉恆的時候,你能想到他就是吳亦凡的真實姓名嗎?
哎,汪建剛讓一讓,過去一下,這個名字是不是很土,咋一聽第一印象是一個大漢,說出他的藝名,你肯定會大吃一驚,聽好了,他就是汪涵,湖南衛視的扛把子,《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汪涵」二字瞬間變得高大上,給人一種滿腹經綸的感覺,這個名字也確實符合汪涵先生的形象氣質。所以取藝名有時候也是迫不得已,因為真名確實太土了。當然也有真名很好聽,也取了藝名的明星,比如張藝興,他的真名叫張加帥,單說這兩個稱呼,你覺得哪個好聽?我覺得還是張加帥好聽一點。為什麼呢?「帥」字從韻律上來說是仄聲(第四聲),讀起來順口,乾脆利落,帥代表的意思也很很好,帥,大帥,乃將才也!而吉克雋逸的父母給她取了一個男生化的名字,叫王雋逸,難怪吉克雋逸那麼man,張口就唱《彩色的黑》。
名字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只要能正常區分,就是好名字,當然文雅一點顯得有文化。肖戰的名字就不錯,但是已經被佔用了,我們只能把他放在心裡,默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