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鍾南山院士可謂是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八十多歲高齡他,面對突發的疫情,毫不猶豫,趕往武漢,關於這次疫情,鍾老的話,就相當於是國人的「定心丸」。
這也許是因為他的敬業精神,也許是因為他的專業能力,當全民宅家戰鬥時,大家開玩笑地說:「鍾老說動,我才動。」
最讓人感動的是,鍾南山買了一張趕往武漢的火車票,還是「無座」的。在這種艱難時刻,不顧一切前往一線,卻絲毫沒有動用「特權」。
之後,在網上刷到了一個鍾老先生和孫子的對話,讓我感受到了小孫子受過的家教是多麼的優秀。
「爺爺就是一個普通醫生」,是鍾老的家常話,也看得出鍾老的謙虛的態度。
「爺爺,我在報紙上看到您了。」「噢,是嗎?」「爺爺,我還在電視上看到您了。」「噢,你還真的認得人吶!」言語中不無幽默。「爺爺,您真棒。」小孫子豎起大拇指。「爺爺就是一個普通醫生。」鍾南山院士回答道。
這是一則名為「平凡又不平凡的對話」。
我點開評論翻了幾頁,有不少網友都在說「短短幾句話,怎麼看著看著就哭了呢」。
的確,我也看著就這麼淚目了,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顯得那麼的可貴。
不僅僅鍾老謙卑的態度讓我們敬佩,他的小孫子四五歲的樣子,卻處處用「您」來稱呼爺爺,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這足以體現優秀家庭教育。
好的家庭背後不一定有好的家庭教育,但是好的家庭教育背後必定有一個好的家庭。
從爺爺到孫子,三代人的傳承,三代人的教養,這讓我聯想到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教育真的對孩子太重要了。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於自己的習慣。」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當我們談到一個人的行為習慣,脾氣秉性的時候,都會牽扯到「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不能在別人不好的時候想著「原生」,其實,孩子好的行為習慣也離不開「原生」。
「教養」在一個人的生活細節上,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都是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的體現。究其根本,是習慣的養成。
一個人的發展前景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但是好習慣是一個人前進路上的墊腳石。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高,因此網上就有網友調侃說出現了「六小兒童」。分別是「小霸王」、「小懶蟲」、「小饞貓」、「 小犟牛」、「小磨蹭」和「小馬虎」。
是不是發現這「六小」中,總有一個是自己娃的現狀。而往往家庭矛盾的爆發,也通常是因為孩子的這些不良習慣導致的。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提出: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賦的傾向性及從生活中獲得的信念與習慣形成。
既然從小養成的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就不能忽視這方面的教育。孩子的可塑性很強,給孩子養成好習慣也是指日可待,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家長加以引導。
1、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日常生活中我們教給孩子的基本常識,飯前便後洗手,自己整理玩具,要按時吃飯,規律作息,自己穿衣洗漱等等。
2、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榜樣作用
「言傳身教」的作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傳遞給孩子什麼,孩子就會學到什麼。
比如,父母喜歡吃飯的時候看手機,孩子也會選擇看電視。父母喜歡東西隨便亂放,什麼都找不到,孩子也會有丟三落四的毛病。
3、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每個孩子都是手心裡的寶貝,我們總覺得孩子年紀還小,什麼都不能自己做,所以,孩子的很多事情總是會大包大攬的幫他做,這樣就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下降,獨立性減弱。
當孩子有一定的行為能力之後,我們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自己完成的說不定比你做的還好。
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力量,也是孩子成才的必備基石。因此無需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禮貌,從細節抓起,你家孩子也能像鍾老的孫子一樣,獲得大家的稱讚!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孩子還沒有對文字敏感的時候,圖畫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之一,孩子通過一些圖畫可以慢慢的改正自己的一些行為。
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就很不錯,一套共有8冊。家長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養成好習慣》、《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
每一本都有一個故事,而故事都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孩子灌輸知識,可以很好的避免孩子產生厭煩的情緒。而且圖畫色彩很鮮豔,字跡也很工整,能夠很好的保護孩子的視力。
這套書的原價是150元,現在搞活動只要69元,優惠了一半的價錢,相當於每本書7塊錢。這本書還可以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