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先生在廣西的遺蹟有一百多處,自從我修習陽明心學,十餘年來,一處處走來,都各有體味和韻致。
趁著剛剛忙完紀念王陽明先生誕辰548周年在南寧和梧州的全國論壇間隙,我們去考察廣西武鳴縣的兩個陽明洞。
天有點冷,同行的是知名作家李子遲,他正在寫百萬字的王陽明傳記,需要切身體驗陽明先生走過的地方。他說,不冷呢?我們還可以去洞裡避避風。
更重要的是,我們陪同的還有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委員會的王梅林會長一行。他之前聽說廣西武鳴也有兩個陽明洞,沒有親看,這次顧不得剛剛組織完論壇的疲倦,一定要親自去看看。
據相關文獻,全國知名的四個陽明洞,沒有看到廣西武鳴陽明洞的記載,這說明更加具備挖掘的潛力。
首先去府城鎮,距離廣西首府也就八九十公裡,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這座曾經是廣西思恩府府邸的古城,現在已經顯得十分小而且平常,只是依稀幾個門牌「學思路」,「知行街」能夠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繁盛。
府城高級中學創建於道光六年(1826年),其前身為清代思恩知府李彥章創辦的「陽明書院」,1917年改為「縣立陽明高等小學」,1932年再次改名為「府西中心小學校」,1943年成立陽明中學,它北倚沱江,南靠鬱江,三面環水,古榕繁茂,俗稱「榕園」,是廣西難得的百年學府。
從府城高中進去右側不到五十米,往下有一危崖高挺的石壁,有道光年間知府李彥章親自書寫的「水月巖」幾個大字,而巨石之下,不遠處有一座古橋,橋下水清綠幽深,頗有仙風凜凜的感覺。
但是因為府城離縣城較遠,學校校園雖然三水環繞,風水極佳,但校舍已經略顯破敗,如果能夠重新規劃和建設,定是全國難得的陽明心學研修佳地。
「到府城外不到十公裡的那琅屯獅子巖還有一個很大的陽明洞呢?」府城高中的一位教語文的李老師熱情地說。
我們正是專程要去看陽明洞呢?
李老師立即答應並樂於做嚮導。
一路青山綠水,時有芳草萋萋,正是冬至前後的季節。
我們很快就來到了「獅子巖」。
遠看是一座很像獅子的並不高大的山,一旦進去,似乎瞬間沐浴到了一種聖光,那種震撼,那種感覺真是一般人我還不想告訴你,要想獲得真的感受你必須親自光臨。
王梅林會長也被這巍峨雄壯的洞窟震驚了,作為陽明先生的第二十二代孫,他不由自主的肅立,並進入默默的思考和懷念先祖的緬想當中。
「陽明先生過化之處」幾個大字依稀可見,而更多的小文字已經難以辨別。
我們還要去武鳴陸斡鎮看另一個「陽明洞」。
王梅林會長一行還要趕往事先有約的另一個城市,我和李教授還要去參加防城港的一個文化活動。
瞬間沐浴聖道,感受到陽明先生的那種獨特的心學力量,不可貪戀,改日定當細細體味。
驅車三十公裡,來到武鳴陸斡鎮的一個叫敏山的風景區裡。
當地的幾個村民很快沸騰起來,他們一個個熱情的不邀自來的為我們作介紹,說哪個領導剛剛來過,哪個專家從哪個省專程趕來,並踴躍做我們的嚮導。
一路拾級而上,風景逐漸出奇,遠處山巒隱隱,近看河流縱橫,兩條河流在此匯合,而眼前是一大片平原。岜敏山昂然兀立,「陽明洞」三個大字就在山腰間。原來是清末民初的官員所寫,這些元素已經成為當地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基因。
在半山腰,稍微昂身直立,則清風徐來,心氣爽朗。
「陽明本是半山樓,水去水來一望收。步上石梯升等級,高人到此也低頭」。敏山風景區的張副總興致陶陶地吟誦這首詩,而我認為如果把敏山改成「陽明山」則傳播效果奇佳,相對於南寧的青秀山和梧州的白雲山來說,這裡改名更為容易,所享受的明月清風、山水洗心更為充分。
廣西的陽明文化推動,在南寧、梧州已經拉開序幕,更深入的發展和推進尚在醞釀當中,如果能夠實現「心學為底,景景互動,聯袂成片」,則前景不可限量。
沿著石級而下,「別有洞天」幾個大字也別有韻味,當地人說,這幾個大字也有一百多年了,此地還有民國代總統李宗仁等民國要人所題墨寶,他們都是因為仰慕陽明先生而來,而因為年久失修,很多文字只能依稀可辨。
這裡山水秀麗,讓人難捨,但因為王會長和我們都需要趕路,且先立此存照,等到假以時日,我們本心俱足,則或可長享此德風。
陽明文化研究學者:敬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