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能叫做救濟】
危急和苦難不通,難是以人們的遭遇來說,危急是以財務來說,世間人活在世間的基本就是財物,以財物為命,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生活所急,最重要的是衣服飲食;疾病所急,最重要的莫過於醫藥,有子女的家庭,以婚嫁為急;有人去世的家庭,以喪葬為急。什麼才叫真正的救濟,正如大慈大悲的菩薩精神,隨力隨勢去周濟別人,這樣才能算做救濟。
這裡提出一個問題,什麼叫隨力隨勢,隨力是根據自己的力量去救濟別人,譬如別人因為急事找你借錢,你的財富充裕有能力,借錢給他是隨力,如果自己財富不夠,結果你找朋友借錢,再借給這位缺錢的朋友,叫不叫隨力呢?萬一借錢的朋友不還錢,豈不是把自己也搭進去了?這個就涉及到中國的俠義精神了,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義不容辭,但是多數人恐怕沒有子路一諾千金的氣概,而且也承擔不了別人失信的後果,所以這裡面提出了一個隨力的概念,量力而為,此處的力除了有自己的財富能力外還有智慧能力,就是對未來的預判,行俠仗義也要講究腦子,隨便什麼人都借錢,隨便什麼事情都借錢,那就是糊塗大俠了。
隨勢呢?正如太極拳中的道理,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錦上添花莫如雪中送炭,別人沒有那麼需求的時候,不能因為為了做好事而去強力而為。如果說被救濟的對象自尊心很強,不願意輕易被別人幫助,可以順勢而為,默默中幫助他,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默默中幫助別人還不讓別人知道的才是真朋友,這樣的朋友實在是不多。萬不可像嗟來之食中那樣,碰到別人求助而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哪怕儘管幫助了別人也失去了人心。
【大同世界的理想,推己及人】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候,天下為公。因此人們不單單是以自己的親人為親,而是以自己之親推及別人之親;人們不單單是以自己的兒子為子,而是自己之子推及別人之子。又說,人們都不會隨意把財物丟棄在地上,也不會私藏而獨自享受。竭儘自己的全力辦事,並不是為自己。
明白了這個道理,雖然是別人的急難但是看成是自己的急難,正所謂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如果人人都這麼想,那麼生活在這樣的大同世界中,這個人生生世世就不會遇上急難。
【做財富真正的主人,布施的果報不可思議】
諺語說富人是財主,家業雖然不能敗落,但是必須根據自己的力量去周濟別人。現代很多人雖然擁有財物,但是都被財物所主宰,因為只知道貪婪地向外界不斷索取,增加自己的財物。殊不知古代人把財比為水,一潭死水只能發臭,讓水流動起來才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正如地球上的水循環,水來自大海,變成溪水、湖泊、河流,終歸還要返歸大海,財富源於群眾,終歸還是要用之於民。真正富有的人,是能夠愛惜財物,但又能用對了地方,只是吝惜捨不得用到急需的地方,那就是守財奴。
《優婆塞戒經》說:如果用衣服布施,就會獲得上等妙身的果報;如果用飲食布施,就會獲得無上大力的果報;如果用燈光布施;就會獲得淨妙眼睛的果報;如果用車馬布施,就會獲得身受安樂的果報;如果用住房布施,就會獲得所需無缺的果報。又說:如果給妻子奴婢衣食,並生憐憫歡喜心,未來將獲得無量福德。如果看見田倉中有鼠雀吃穀米,生憐憫歡喜心,也將獲得無量福報。
【奴隸的奴隸故事啟示,不做欲望的奴隸】
這裡我們說一個阿拉伯文化中的故事。中東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有一個伊斯蘭教的老阿訇退休,在山裡修道。有一天一位中東的國王,帶一批人去打獵,這位國王射中一隻麋鹿,這隻麋鹿帶箭負傷,拚命地逃奔,逃到這位阿訇的身後,阿訇回頭見這隻麋鹿負傷,知道有獵人在後面追殺,就將寬大的袍襟把受傷的麋鹿掩蓋起來,不久國王的一名部下,先追到阿訇的身前,不見了麋鹿,就問阿訇有沒有看見,阿訇閉目修道,理也不理;這名部將問幾次都是如此,就說要殺掉阿訇,阿訇張開眼睛請問部將是什麼人?這名部將報告了國王的名號,阿訇說:你的國王是我的奴隸的奴隸,這位部將聽了大為光火,要把阿訇殺掉。這時國王正好趕到,問明原因後,轉問阿訇知道不知道犯了罪。
這位阿訇說事實上你是我的奴隸的奴隸。國王說:你的奴隸又是誰?你講得出來,可以無罪。阿訇說,你不要生氣,坐下來慢慢聽。我以前給欲望當奴隸,現在我修道了,已經懂了,再不會聽欲望的指揮了,我可以指揮欲望,所以欲望變成了我的奴隸。而你雖然當國王,卻充滿了欲望,連一隻麋鹿都不放過,可見你還是聽欲望的指揮,做了欲望的奴隸,所以你是我奴隸的奴隸。這位國王一聽恍然大悟,馬上拜這位老阿訇為師,追隨他學道了。這是伊斯蘭教流傳的故事。
——節選自南懷瑾《論語別裁》
通過以上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真正值得擁有財富的人,不是能賺大錢的人,財難得而易失,王健林首富變首負,就是最好的例子。尊重財物並能正確布施出去的人,才配擁有財富。真正的財富之源不是挖空心思,投機鑽營,有智慧的布施才是財富的永動機。人生道路千萬條,選擇正確那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