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31日電 題:2035年,我XX歲!不只關心錢…
李金磊 謝藝觀 彭婧如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2035年遠景目標」,火了!
「2035年,我就XX歲了!」許多民眾一邊計算屆時自己的年齡,一邊分享對15年後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希望15年後我們不再被國外『卡脖子』」
「2035年我就33歲了。希望15年後我們不再被國外卡脖子』。」來自湖南的丁遠出生於2002年,今年18歲,通過高考順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學。
作為一名00後大學生,丁遠平時對人工智慧等技術非常感興趣,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遠景目標提到了一條:「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創新真的太重要了!現在我們國家在高端晶片、核心元器件等領域受制於人,亟待突破,而科技創新需要人才,所以我更關注人才強國,青年強則國強。希望中國能依靠科技創新雄踞世界之巔。」丁遠說。
「2035年我就41歲了,我也關注創新。」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李玉今年26歲,是一名90後。在她看來,隨著人口紅利的減少,我們國家必須把建設創新型國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方面發力,把握世界發展潮流,緊抓前沿,在5G、AI等方面繼續突破,但同時也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倫理問題。
李玉注意到,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透露一個重要信息:這次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是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的第一次。
「希望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的一員」
2035年遠景目標提到,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
數據顯示,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
「希望自己成為中等收入群體中的一員吧。」 李玉說,在北京這樣的超級城市,感覺壓力會一直存在,尤其是現在買房壓力巨大,希望15年後,住房、養老、醫療都能夠更加完善。
「打工人,打工魂,貸款沉沉愁煞人。到2035年我已經41歲了,希望會無貸一身輕吧。」目前在青島一家公司當職員的劉方說。
「到2035年我已經48歲了。我對國家未來是比較有信心的,中國GDP超越美國是大概率事件。而對於我自己,未來想同時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收入可觀的副業。」 在河北石家莊一家通信企業工作的80後王觀說:「對於民營企業來講,職工缺乏安全感。我反對頻繁跳槽,但對於工作十年以上的員工也沒有特別的保障措施,需要提升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希望健康中國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要建成健康中國。健康中國與每個人的身體息息相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希望國家醫療衛生體系和技術不斷更新完善,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中老年人能活得更加有尊嚴。」李玉說。
在廈門一所大學當輔導員的90後曉雯,也非常關注健康中國。「到2035年,我41歲,父母都是65歲。現在一些家庭遭遇一場大病或手術就被擊垮,居民醫療需要得到更好保障,國家應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開始養生的00後也關注健康中國。目前在證券公司實習的梁伊表示:「自己今年20歲,15年之後我35歲,作為一個快四十的人,健康中國更息息相關,到時希望不用擔心加班生病,還有父母的健康狀況。」
「希望到時醫療條件變得更好,養老體系更加完善,父母都能得到更好的社會保障。」劉方說。
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到,將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希望文化強國人人文明有禮」
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在武漢工作的律師楊靜,今年25歲,她對於文化強國一直非常關注。
「文化構建了一個民族的底蘊,而從一個民族的底蘊可以體現未來的走向。我比較關注的幾個問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怎麼在新的時代找到自信?新時代的優秀文化怎麼有更好的土壤去發展?現在是一個焦慮的時代,如何通過文化教育來緩解這種焦慮?」楊靜說。
曉雯希望,到時候國民素質整體提高,每個人通過努力工作都會得到他人尊重,人與人之間更加信任、有禮、互助,網絡表達更加理性。
南寧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員工劉文龍,今年33歲。他表示:「多年來,我們國家在文化方面的話語權、影響力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給我國各方面發展帶來了極大限制。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的一環,只有文化強了,國民的自信心、自尊心才會更強!」
2035年,我們約定,不見不散!你到時多少歲?有什麼期待?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31日電 題:2035年,我XX歲!不只關心錢…
李金磊 謝藝觀 彭婧如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2035年遠景目標」,火了!
「2035年,我就XX歲了!」許多民眾一邊計算屆時自己的年齡,一邊分享對15年後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希望15年後我們不再被國外『卡脖子』」
「2035年我就33歲了。希望15年後我們不再被國外卡脖子』。」來自湖南的丁遠出生於2002年,今年18歲,通過高考順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學。
作為一名00後大學生,丁遠平時對人工智慧等技術非常感興趣,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遠景目標提到了一條:「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創新真的太重要了!現在我們國家在高端晶片、核心元器件等領域受制於人,亟待突破,而科技創新需要人才,所以我更關注人才強國,青年強則國強。希望中國能依靠科技創新雄踞世界之巔。」丁遠說。
「2035年我就41歲了,我也關注創新。」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李玉今年26歲,是一名90後。在她看來,隨著人口紅利的減少,我們國家必須把建設創新型國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方面發力,把握世界發展潮流,緊抓前沿,在5G、AI等方面繼續突破,但同時也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倫理問題。
李玉注意到,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透露一個重要信息:這次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是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的第一次。
「希望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的一員」
2035年遠景目標提到,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
數據顯示,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
「希望自己成為中等收入群體中的一員吧。」 李玉說,在北京這樣的超級城市,感覺壓力會一直存在,尤其是現在買房壓力巨大,希望15年後,住房、養老、醫療都能夠更加完善。
「打工人,打工魂,貸款沉沉愁煞人。到2035年我已經41歲了,希望會無貸一身輕吧。」目前在青島一家公司當職員的劉方說。
「到2035年我已經48歲了。我對國家未來是比較有信心的,中國GDP超越美國是大概率事件。而對於我自己,未來想同時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收入可觀的副業。」 在河北石家莊一家通信企業工作的80後王觀說:「對於民營企業來講,職工缺乏安全感。我反對頻繁跳槽,但對於工作十年以上的員工也沒有特別的保障措施,需要提升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希望健康中國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要建成健康中國。健康中國與每個人的身體息息相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希望國家醫療衛生體系和技術不斷更新完善,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中老年人能活得更加有尊嚴。」李玉說。
在廈門一所大學當輔導員的90後曉雯,也非常關注健康中國。「到2035年,我41歲,父母都是65歲。現在一些家庭遭遇一場大病或手術就被擊垮,居民醫療需要得到更好保障,國家應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開始養生的00後也關注健康中國。目前在證券公司實習的梁伊表示:「自己今年20歲,15年之後我35歲,作為一個快四十的人,健康中國更息息相關,到時希望不用擔心加班生病,還有父母的健康狀況。」
「希望到時醫療條件變得更好,養老體系更加完善,父母都能得到更好的社會保障。」劉方說。
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到,將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希望文化強國人人文明有禮」
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在武漢工作的律師楊靜,今年25歲,她對於文化強國一直非常關注。
「文化構建了一個民族的底蘊,而從一個民族的底蘊可以體現未來的走向。我比較關注的幾個問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怎麼在新的時代找到自信?新時代的優秀文化怎麼有更好的土壤去發展?現在是一個焦慮的時代,如何通過文化教育來緩解這種焦慮?」楊靜說。
曉雯希望,到時候國民素質整體提高,每個人通過努力工作都會得到他人尊重,人與人之間更加信任、有禮、互助,網絡表達更加理性。
南寧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員工劉文龍,今年33歲。他表示:「多年來,我們國家在文化方面的話語權、影響力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給我國各方面發展帶來了極大限制。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的一環,只有文化強了,國民的自信心、自尊心才會更強!」
2035年,我們約定,不見不散!你到時多少歲?有什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