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共有13168人,其中教職工934人、學生11913人、廚工等社會人員321人;
重點疫情地區籍貫師生349人、廚工等社會人員26人;
截至3月9日,仍在重點疫情地區師生210人、社會人員18人;
不在重點疫情地區的12940人中,目前居家觀察的師生10人、集中觀察1人、解除醫學觀察83人,解除醫學觀察的社會人員1人……
這一串串每日遞減的精準數字、一行行枯燥乏味的文字、49個文件盒厚實沉重的資料背後,是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防控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專班工作組10名成員日夜奮戰、任勞任怨,默默築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安全「防護牆」的真實寫照。他們是平凡人,也深知生命脆弱,但沒有一個人退縮,沒有一個人抱怨;有的只是對於初心的執著和堅守,在特殊時期賦予這一串串數字不平凡的意義,受到校黨委書記、防控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林洽生的肯定。
在有「靈魂」的數據中與時間賽跑
快,快,快,最快時間聯繫、收集各二級單位數據,到點收不上來趕快給電話。快吃透文件,抓緊匯總數據,按照要求上報。
大年初七,作為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最早一批教職工之一的張永彩老師快速驅車趕到學校時,防控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劍碩一連串給他布置了多項任務。還沒有緩過神的張永彩,看著滿頭白髮、已經連續加班數日、略顯疲倦但精神十足的張劍碩時,他沒有任何遲疑,說「我可以馬上投入工作」。
三天前的大年初四,何文輝老師已經從300多公裡外的茂名老家駕車星夜「疫」行,午夜返抵學校,與此前主動請纓的任碧峰老師,共同負責基礎數據的統計和填報。但工作是千頭萬緒,任務的繁重更是難以想像,幾天下來,何文輝和任碧峰即便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投入工作,但依然壓得喘不過氣。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強與張劍碩商量,實在不行,只能向領導小組請示,火速增派人手,這些工作一點都不能馬虎,更不能慢,咱們搶的就是時間。
圖為吳強與專班成員在溝通商議工作
有著20多年計算機軟體經驗的張永彩到來,讓吳強和張劍碩心裡懸著的一塊石頭放了下來。為了徹底吃透和理順數據,張永彩顧不上吃飯,等一部分工作相對完整的做完時,同事給他打的飯菜已經變涼了。剛開始的幾天,張永彩都拼到凌晨兩點,即便是躺在床上,腦子裡依然全部都是頭暈目眩的數據。2月7日,有著「數據強人」之稱的程超老師加入,讓何文輝、張永彩信心倍增。他們商議著如何開發小程序進行填報、如何核准之前的部分錯誤信息、如何建立資料庫以配合小組其他成員工作。
經過26天的奮戰,工作初見成效。他們不僅全部核實了1.3萬多師生員工的信息,糾正了26名教師和236名學生相關錯誤信息,還推動資料庫初步建成、數據鏈日漸完善、各類數據列印建冊歸檔……校黨委副書記、防控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銘輝對大家加班加點的辛勤付出大加讚賞。如釋重負的何文輝、張永彩、程超說,雖然每天要面對大量乏味但又富有「靈魂」的表單和數據,但當知道1.3萬多名身處各地的師生都健康無恙時,他們認為所有的付出都特別值。
白天看不到爸爸的3歲兒子,每天晚上在鄧經華老師回到家時,總是用小拳頭捶著問他幹嘛不陪自己玩,聽到爸爸去打怪獸,還嚷著要和爸爸一起去。當聽說學校要成立專班工作組時,有著三年扶貧經歷、敢打硬仗的鄧經華第一時間主動報了名。每天天蒙蒙亮,他和妻子就早早地起床,簡單快速的給孩子準備早餐後,交代好78歲的老父親照顧好7歲多的女兒和3歲多的兒子。待妻子下樓趕往公司復工,他立即奔赴學校。
圖為張劍碩與鄧經華在探討工作方案
工作責任心強,有一股工作的韌勁,對工作質量要求高」,在這方面鄧經華是出了名的。他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各類方案、總結以及通知的撰寫等。由於長期勞累,再加上坐的時間太長,他的大腿長了兩個大膿包。為了不讓防疫工作在自己這裡造成延誤,他強忍疼痛堅持上班,碰到一些臺階,只能在同事的攙扶下一步步挪上去。而在學校準備成立43名留校學生的臨時班集體時,有著多年輔導員工作經歷的他,再次主動請纓,擔任該班的臨時輔導員。
「照顧寶寶的親戚回了老家現在來不了,妻子是小學的班主任也要承擔大量疫情防控工作,剛滿一歲的寶寶誰來照顧?」這是擺在李常能老師面前棘手的問題。同為黨員的夫妻倆,接到任務後沒說二話,毅然扛起。
由於妻子所在學校沒有要求去學校上班,白天她在家照顧孩子,並利用孩子睡覺的時間來完成相關工作,這給了李常能很大的支持。李常能在專班主要負責學校的《每日一報》《番職防控快訊》等工作。由於每天的信息匯總到他那裡比較晚,再加上信息量大,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弄懂、吃透,所以經常加班到很晚,常常回家時兒子已睡熟了。他記得有次為了完成臨時性任務,回家已是23點左右,由於沒顧上吃晚飯,餓得前胸貼後背,匆忙扒了幾口飯,便又繼續趕材料,一直忙到凌晨1點多,實在困得不行,躺了幾個小時,早上不到6點便又爬起來繼續趕材料。已經連續加班30多天無休的他,都記不清兒子呀呀說話的聲音和肉嘟嘟的表情了。他說:「相信兒子長大後知道了這一切,也一定會支持爸爸的。」
負責起草《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9個新冠肺炎防控相關預案、制度的校醫羅來擁,乾脆吃住都在學校解決,專班工作開始後從沒回過一趟家。正在讀大二的獨生女特別自豪爸爸現在的工作,為了不打擾,都是每隔幾個晚上才給爸爸打個電話。有時一直到夜裡凌晨爸爸都沒接電話,小羅都急得掉下了眼淚。
我覺得我的工作最有意義,不僅能很好地服務大家,而且每天看著手機上不下一萬兩千的步數,我覺得我是賺了。
每天上下午,在學校各棟樓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他不辭勞苦的爬著樓梯,逐一敲開每個辦公室的門,有禮貌的為大家測體溫、向大家發放防控物資、一絲不苟地巡查校園各處的清潔消毒情況……對於有著近兩百斤的鐘燕輝老師,每天要在偌大的校園走兩遍,確實是個不小的考驗。「我覺得我的工作最有意義,不僅能很好地服務大家,而且每天看著手機上不下一萬兩千的步數,我覺得我是賺了。」鍾燕輝苦中取樂半開玩笑地聊起每天的瑣碎事時,讓記者都有點忍俊不禁。
3月10日,當記者來到這所傳說中的森林學校時,多費周折才通過保安大哥嚴守的大門。而校園裡到處忙碌的身影,與記者先前想像中學生未返校一片寂寥的境況大相逕庭。數十個阿姨戴著口罩,熱火朝天地揮動手中的掃把,每個掃把後面的一塵不染更讓記者佩服其敬業。而另一邊,大型吊機正載著工人修剪樹木,春回大地陽光下他們滿臉的汗水,讓記者想像到了再過數日更美的校園。
「現在氣溫正在回暖,各種病毒、蚊蟲要滋生了,清潔環境是消除這些健康威脅因素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防控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林洽生說,眼下疫情防控已處於最吃勁關鍵時期,學校特別從緊缺的物資中省出2000多個質量最好的口罩,為在湖北的師生每人快遞10個。同時,校園裡也正大力開展「大清掃、大清潔」愛國衛生運動,以強化環境清潔意識,為疫情防控營造良好的環境,待不久的將來1.3萬師生返校時,讓他們的心裡更踏實、心情更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