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已全面邁入「黃河時代」。如何更好地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如何多角度講好「黃河故事」?
12月22日,「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在省圖書館揭牌成立,這意味著我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又增添了一個新的陣地,中原文獻典藏和研究又創建了一個新的載體。
「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是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合作在省圖書館創立,進行宣傳推介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閱讀服務平臺。同時,該中心也是我省今後出版物樣本書收藏的承載平臺,是集豫版樣本書收藏、閱覽、展示和出版成果宣傳於一體的高品質文化生活體驗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為黃河文化的傳播、交流、提升打造文化殿堂。河南地處黃河流域地理中心,是黃河文化重要發源地,理應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方面有著更大的擔當。「此次成立「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就是要承擔起完整收集儲藏黃河文化文獻典籍的歷史重任,為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提供基礎性的文獻保障服務,同時也是對黃河文化文獻的積累、保存和利用。」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宋麗萍說。 此前,省圖書館作為我省黃河文獻資源庫重要的承載平臺,館藏黃河文獻約有4300種,主要分為三個主題儲備:生態黃河、經典國學、中原文化。隨著「黃河文化與中原文獻中心」的成立,黃河文化文獻收集範圍將適度延伸,從姓氏譜牒、名人名著、名城名鎮、名勝古蹟、民俗節慶、名優特產、文化遺產、藝術瑰寶、百科集萃等多方面進行收集,保證文獻資料的系統性、完整性。與此同時,通過多媒體平臺推廣、民間走訪、交流座談、建立交換平臺等多種渠道,讓這些樣本文獻「活」起來、「火」起來。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譚福森表示,希望「黃河文化和中原文獻中心」充分發揮好資源儲存、成果展示和全民閱讀等功能,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河南特色、中國精神、世界影響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提煉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養成以開放思維、改革舉措搭建平臺、培育品牌的自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責任編輯: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