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進群的朋友可以點擊上面的「風雨銳評迎賓群」二維碼入群。
中國釋放重大深水區改革信號!
最近傳來很多大消息,比如2月20日同時有兩個重大新聞。其一,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大領導們悉數出席。其二,王滬寧在紀念華國鋒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
2月22日,關於香港問題的一次座談會在北京舉行。28日,在深圳又召開座談會,主題是完善香港制度。
27日傳出消息,大陸暫停從臺灣進口鳳梨(箥蘿)。2月28日,網民注意到一則消息,國務院印發綱要首次提到修路到臺北。
風雨銳評認為,所有這些消息綜合起來看,傳遞了非常明確的信號:國家將有大變革。國內一些制度,以及一國兩制方面,都將有大動作。為什麼這樣說呢?
馬克思指出:上層建築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才能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新冠疫情以來,世情、國情都出現了許多重大變化。比如我們現在要花很大的力氣進行疫情防控。防控過程中發現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特別有效,於是提出要大力發展中醫藥。要發展中醫藥,就得提出許多新的理念、新的做法,相關的法律法規需要修訂,人事上也可能需要一定的調整。
1999年版的《執業醫師法》已經完全不適應形勢要求,引發了中醫界的強烈反彈,指責這是一部存在嚴重問題的法律。這一次,人大常委會甚至以超常規格,直接向社會徵求修訂意見,可見相關改革之急切。
以此類推,其它的許多方面也必然需要進行相應的變革,綜合起來看,就可能是一場具有相當規模的政治經濟變革。
2020年是疫情突發的一年,某種意義上是倉促應變的一年。而2021年則不同,形勢相對緩和下來了,就得深思遠慮,採取具有長遠性、根本性的某些動作。相關的變革,可能具有百年、千年的深層意義,不可小視。
我們先從相對簡單的說起,一國兩制問題。
一國兩制確實是一個特別好的理念。大陸可以接受,港澳臺人民可以接受,國際社會也可以接受。
但問題在於,臺毒、港毒分子不接受,境外敵對勢力也不接受。2019年他們在香港掀起持續的暴亂,企圖以港亂促內亂,掀翻中國。
原來的平衡格局變成了對抗格局,維持不下去了,必須變革。
2020年5月港版國安法的通過,乃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既然香港自身力量無法對抗暴亂勢力,那麼就讓中央政府來。
對此,鄧小平似乎早有預見。《鄧選》第三卷指出:「切不要以為沒有破壞力量。這種破壞力量可能來自這個方面,也可能來自那個方面。如果發生動亂,中央政府就要加以幹預。由亂變治,這樣的幹預應該歡迎還是應該拒絕?應該歡迎。所以事物都要加以具體分析。
一個是怕變,一個是怕幹預,還怕什麼?有人說怕亂。亂就得幹預,不只中央政府要幹預,香港人也要幹預。總會有人搗亂的,但決不要使他們成氣候。
……老實說,這樣的因素不會來自北京,卻不能排除存在於香港內部,也不能排除來自某種國際力量。」
鄧小平明確指出:亂就得幹預。具體怎麼幹預呢?恐怕不僅是硬的幹預,也包括軟的幹預。形勢發展到現在,說明香港原來的一些制度和做法不適應新的形勢了,問題嚴重,必須改變。
這裡極其重大的問題是,其一,必須排除亂港反華分子進入香港公職機構;其二,必須讓真正愛國愛港的人員完全主導香港公職機構。
2月23日下午,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召開記者會,介紹《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修例草案》。草案明確,區議員就職時,同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及司法機關人員一樣,必須宣誓,違誓者將會被停職,5年內不得參選。
對於參選和擔任公職者列出了負面清單,其中包括了以下這些行為:1、宣揚或支持「港獨」主張;2、拒絕承認國家對香港特區擁有並行使主權;3、做出損害或有傾向損害基本法中以行政長官為主導的政治體制秩序;4、侮辱或貶損國歌等國家主權的象徵標誌等;5、尋求外國政府或組織幹預香港特區事務。
以上規定必將基本把亂港反華分子排除在公職人員之外。
22日,關於香港問題的座談會在京舉行。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組成人員以及重要法定機構的負責人等,都必須由真正的愛國者擔任。
2月28日,中央有關部門在深圳舉辦座談會,針對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意見,廣泛聽取香港社會各界意見。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範徐麗泰接受採訪時表示,建議全國人大取消香港區議會議員在特首選舉委員會的名額,由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代替。
這個意思,就是杜絕亂港反華分子選出不合格的特首,從而在根本上保證香港的穩定。
香港制度進行改革之後,會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呢?其實現在已經可以看出端倪。
2月28日,香港警方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47名於今年1月被拘捕的人士。
警方表示,被起訴的47人包括39男8女,將於3月1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1月份,警方採取行動,拘捕53人。他們分別涉嫌組織策劃、參與去年策動的所謂「初選」,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有關「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捕者包括反中亂港分子戴耀廷,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胡志偉、林卓廷、涂謹申、楊嶽橋等。
這是要團滅反港亂中團夥。如此嚴厲的處置,將意味著外部勢力將來很難再借力幹涉和顛覆中國。
所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當地時間28日在推特上發文,聲稱對此事「表示譴責,並要求立即釋放這些人」,他還宣稱「政治參與和言論自由不應被當成『犯罪』」,「美國與香港人民站在一起」。企圖繼續幹涉香港事務。
結果3月1日汪文斌表示:我們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尊重法治,停止以任何方式幹預香港事務,停止幹涉中國內政。
意思是「別沒事瞎BB了,香港法治事務與你美國何幹,管得著嗎?」
中國已經完全不懼美國壓力。某種意義上也標誌著全球新冷戰時代的到來。中美之間不斷擴大的裂痕和鴻溝,意味著雙方都必須儘量表現出自身最強大的力量。
這意味著中國必將強力整頓、整合內部。香港制度的變革即由此邏輯而起。
可以為此提供佐證的,是大陸對臺獨勢力加大了制裁力度。不光是針對香港的一兩制政策,針對臺灣的一國兩制政策也將發生微妙變動。兩者應該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繫。
海關總署日前宣布,為從源頭上防範植物疫情風險,決定自3月1日起暫停臺灣地區菠蘿輸入大陸。
廣大網友認為,這實際是一個「窮臺」戰略!因為,你不去「窮臺」,臺灣割據政府就不會痛,臺灣民眾就不知道大陸對他們有多重要,支持「臺獨」的人就多。如何「窮臺」?就是不斷壓縮臺灣對大陸的商品輸入,把那些本來屬於臺灣市場的可替代的產品,逐漸替代為大陸產或從其它國家或地區進口。
和平統一臺灣的策略看來發生了某些微妙的變化。先從「窮臺」開始,窮臺不通,就不能排除武統。如果是武統,大陸給予臺灣的「不駐軍」條件就必然取消。政治制度也不會任臺獨分子由著性子來。
一國兩制吹響了強烈變革的信號。採取更有力的手段統一臺灣,已經提上日程。
另外可以為此提供佐證的,是國家準備修路到臺灣了。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京津冀-粵港澳」這一交通主軸的布局也存在亮點——海峽對岸的臺灣省臺北市也出現在規劃當中。
臺北市所在的支線路徑為:阜陽經黃山、福州至臺北。
中國大陸也處在重大變革之中。前文已經舉了中醫藥的例子。
我們現在從更多的角度,更廣闊的視野來探討當前中國的大變革。
根據媒體的報導,近日,銀川市市委書記張柱、市長趙旭輝先後上任,這兩位都是漢族幹部,此舉結束了自2007年以來銀川市長一直由回族擔任的歷史。
這些年,在民族區域形成了一道不成文的習慣,那便是,幾乎所有民族區域領域的幹部都由少數民族擔任,雖然我們大家都知道,像寧夏這種地方,漢族佔了全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內蒙古更甚,全區漢族人口佔比超過80%,可是,因為掛了民族自治的名頭,導致長期以來,這些地方的地方領導都約定俗成似的由少數民族幹部擔任,更確切的說便是,由地區所掛名的那一民族的幹部擔任,這樣無形之中給了外界一種錯覺——這片地方是某個掛名民族的。
這次國家對銀川市領導的調整,可謂是用人制度上的一大進步,它打破了這種「約定俗成」,開啟了「任人唯賢」的時代。
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車同軌、書同文已經發展到「語同音、混雜居」的情況,民族之間的差異非常小。如果不出具身份證明,某個漢族人與某個少數民族人,旁人往往根本無從分辨民族差異。
過度強調民族差異,恰恰反而成了刻意製造民族隔閡、釀成民族鴻溝,已經完全不適應時代要求。
「車同軌、書同文」的深刻含義,就是不斷消除或減少由於山川地域等客觀條件造成的差異。這是一個很自然的歷史過程。其間當然會不斷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從明代主張對西南地區實施教化,到清代實行「改土歸流」,再到現在不再強調民族差異,而是追求「任人唯賢」,是歷史發展和進步的必然。
上述關於銀川市長由漢族人擔任,只是當代變革的一個小例子。實際上,未來中國將掀起波瀾壯闊的重大變革。我們下面分析一下。
2月20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最高領導人強調:「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新理論新成果,做出來的工作自然帶有新意。這實際就是變革的意思。未來變革的規模不會小,而是會相當宏大。何以見得?
最高領導人說:「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不斷增強鬥爭意識、豐富鬥爭經驗、提升鬥爭本領,不斷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
持續的挑戰、鬥爭、應對變局,自然不是四平八穩的過程,而是充滿艱難困苦和變革的過程。
未來中國在哪些領域會發生變革呢?
鑑於十八大以來反腐行動十分猛烈,對於黨政軍機關團體的整頓治理,已經取得重大成果。今後的變革必將向更廣闊領域、更深層次推進。比如反壟斷,尤其反網際網路金融壟斷;針對西醫利益集團、轉基因利益集團採取行動,等等。
最近這方面的文件可謂密集出臺,令人目不睱接。
利益集團渙解、渙散國家力量,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尤其是西方理論,對這種渙解性更是推波助瀾。所以我們要提出四個自信,目的之一就是反擊西方思潮的侵蝕。
共濟會強烈操控中國的娛樂界,並向醫療、教育、農業、金融等領域不斷深度滲透,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重大問題。
最高領導人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強調:「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其實就是破解西方腐蝕、引誘、離間、破壞的根本辦法。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之爭,已經上升到了虛擬層次,即思想路線方針策略之爭。不是一城一池的爭奪,而是開始爭奪思想文化的制高點。這其實乃是未來變革的最大看點。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領導人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還指出:「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似乎是為了印證這段話,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的同一天,即2月20日,召開了紀念華國鋒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華國鋒誕辰90周年時,也曾舉行過一個座談會。但是,規格很低。這一次完全不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發表了重要講話,規格相當高,黨政軍不少高層領導參加了座談會。
王滬寧指出:「(華國鋒同志)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將永載史冊。」
這顯然是要給予華國鋒以更加客觀、實事求是的歷史評價。中共在歷史上曾遭遇到無窮的挫折和危難,歷代領導人都曾付出自身的巨大的努力,在當時看,可能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從整個歷史過程看,他們都在盡心盡力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為黨和國家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邏輯上也容易理解,如果不是一代代領導人的帶領之下艱苦奮鬥,中共怎麼可能在革命和建設的歷程中,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呢?
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的嫡孫毛新宇,劉少奇的兒子劉源,也參加了此次座談會。其政治象徵意義是顯著的:華國鋒曾是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他擔任黨政最高領導人的時期,並不是歷史的空白,也是共和國一段不可或缺的歷史,並且是承先啟後、歷史折轉的重要時期。
王滬寧特別強調:「(華國鋒同志)遵守黨的紀律,嚴格要求自己。他擁護黨中央的領導,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直到生命最後一息。」
這是以華國鋒同志為表率,向全黨發出學習號召。
風雨銳評認為,紀念華國鋒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本身就是一次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象徵性事件。
只有站在堅實的歷史基礎上,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穩步推向前進。這是四個自信的根本源泉之一。如果從鬥爭的角度來說,這也是同西方進行思想意識形態鬥爭的根本立足點之一。而前文已經說過,這一鬥爭乃是觀察未來全球形勢、中國演變的最重要看點之一。
總的來看,只有採取普遍聯繫的方法,才能理順近期發生的重大事件,它們其實是有著內在邏輯一致性的。其共同指向即是:中國將發生重大變革!
- end -
推薦閱讀(戳標題閱讀):
《效果優良的中藥版偉哥》
《對爛瘍愛滋等有奇效的膚康液》
《對腸胃有絕佳調理效果的腑蘇》
《對三高有良效的青錢柳茶》
《對肝肺腎有奇效的靈芝孢子粉》
《一款有助外貿獲客的強大軟體》
《何新經濟學思想述評》著作情況
「風雨銳察」公眾號二維碼:
「風雨觀點」公眾號二維碼:
--
風雨銳評新書《何新經濟學思想述評》一書歷經多年寫作,現已完成。經一些朋友再三要求,作者張鐵鋒自行印製少量,贈送好友。本書不做銷售發行。僅印製少量供同好研究。有需要此書共同研討的,需酌付印製成本費即可。點個「在看」,或者把公號置頂,有助於更快找到我們的最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