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俄(蘇)建交70周年。兩國關係從歷史走來,披荊斬棘,歷久彌堅。從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到「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再到「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兩國關係始終保持在高水平運行,並不斷邁向新階段。實踐有力證明,秉持「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理念,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下開展務實合作對兩國關係具有重要意義。近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分別接受國際文傳電訊社、《論據與事實報》記者採訪,並在《勞動報》上發表署名文章。
李輝表示,對中俄兩國來說,2018年是極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裡,兩國順利完成了各自國內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政治議程,兩國元首保持了高頻率會晤,雙邊務實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可以說,高水平、大發展的中俄關係在新時代揚帆遠航,穩如泰山,堅如磐石,在歷史長河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第一,政治基石更加牢固。從2013年至今,習近平主席7次訪俄,同普京總統從戰略高度引領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中俄關係始終保持高水平運行。第二,元首互訪成為常態。繼2014年、2015年和2017年,中俄元首再次實現互訪。第三,務實合作亮點紛呈。中俄在能源、核能、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大項目合作取得重要進展。總之,中俄政治互信高、合作基礎實、交流範圍廣,是當今世界大國關係之典範。
關於俄中投資合作,李輝認為,中俄投資合作領域寬、前景好、成果多,是中俄務實合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內容。2018年前7個月,中國對俄全行業直接投資2.3億美元,實際利用俄外資4864萬美元,中國保持俄主要投資來源國地位。這都是中俄兩國投資合作勢頭良好的有力證明。無疑,中俄投資合作具有機制完備、平臺多樣、前景廣闊的特點。中俄兩國有地理毗鄰的天然優勢、高度互信的政治優勢、經濟互補的發展優勢,這都為中俄投資合作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沃土和空間。
李輝表示,2015年5月籤署的《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意義重大,是中俄兩國元首從戰略高度對兩國深化務實合作做出的頂層設計和重要規劃。俄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支持者。3年多來,對接合作已取得重要成果。中俄方面,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進展順利,原油管道二線已於2018年初全線貫通,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第三條生產線正式投產,中俄跨境鐵路橋建設、「濱海1號」、「濱海2號」大型交通走廊建設穩步推進。中哈方面,開通5條油氣跨境運輸管道、兩條跨境鐵路幹線和1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無水港、「歐洲西部—中國西部」高速公路等項目相繼落地。中白方面,「巨石」工業園是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參與建設的最大海外工業園區,是中白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工程。中吉方面,比什凱克熱電廠改造項目是中吉兩國務實合作的成功典範。
李輝指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成為內涵豐富、戰略意義突出的一組大國關係,為促進兩國各自發展、捍衛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指明了兩國關係的發展方向,即「世代友好,永不為敵」「構建不衝突、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新型國家關係」。可以說,中俄構建的「結伴而不結盟」的戰略夥伴關係不是為了對抗第三方,而是為了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實現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當前,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夥伴,兩國關係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對外政策中都佔據優先地位。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中俄始終堅定支持對方維護核心利益,深入開展各領域合作,共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光明日報莫斯科1月26日電 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27日 08版)
[責編: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