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正史上只留下寥寥數語,卻憑一首詩爆紅一千多年

2021-03-04 博物館丨看展覽

張繼,一位憑一首詩爆紅一千多年的詩人、官員,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唐玄宗意氣風發的開元初年,至唐代宗血戰衛國後的大曆末年。生在一個由盛轉衰的時代,終身壯志未酬的張繼,如流星般划過歷史的天空,將他的故事藏在了避難蘇州的楓橋之夜裡。

第一次到蘇州的朋友們,必去的一個景點可能就是寒山寺。通常知道寒山寺大名的人,均是通過那首家喻戶曉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在中國流傳甚廣,連垂髫兒童都能背誦。而在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小學生們個個也能背誦《楓橋夜泊》,據晚清著名學者俞樾記載,「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

因而日本的文人一到中國,總會提出想拜訪蘇州的寒山寺。

與詩本身的知名程度相比,《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則顯得沒有那麼出名。正史關於張繼的記載只有《新唐書·藝文志》中的寥寥數語:而其後的評傳彙編集《唐才子傳》,稱張繼「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亦嘗領郡,輒有政聲」,意思是他頗有才華,在唐代為官一方,略有官聲。至當代,學者傅璇琮先生曾在《唐代詩人叢考·張繼考》中,根據同時期與張繼交好詩人的記載,又對張繼的事跡做了一些考證,但未能確定《楓橋夜泊》具體的寫作時間。於是這位謎一般的詩人,在中唐的詩壇上單薄地走了一遭,只擁有這一首千古流傳的詩,可謂「孤篇橫絕」。實際上,張繼在蘇州留下的詩篇,除了《楓橋夜泊》外,還有一首上元二年(761)所作的《閶門即事》: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後,國力下降,連世代耕田的農民都被招募上戰場了。張繼在蘇州的閶門登城遠望,只見本應是萬頃良田的土地上,卻長滿了春草,清明時節已過,也沒有多少人家升起炊煙。連蘇州最為繁華的閶門一帶都如此蕭條,遑論其他地方了,詩人心中的悲涼溢於言表。這種悲涼的情緒與《楓橋夜泊》這首詩一脈相承。在安史之亂後的至德初年(756-758),據傅璇琮考證,張繼曾避難江南,詩人夜聞寒山寺鐘聲的時間應當也相差不多。是夜月色如霜,遠處傳來陣陣烏啼。個人的命運已經如暴風雨中飄搖的一葉扁舟,但更重要的是國家的未來又在何方?正當詩人心中充滿迷茫之時,寒山寺的鐘聲敲響了。詩人再無法抑制心中翻湧的情緒,提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篇。據南宋《吳郡志》記載,楓橋「在閶門外九裡,自古有名。南北客經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雖然這座橋成名已久,但在張繼寫作《楓橋夜泊》之後,歷代詩人題詠楓橋乃至詠寒山寺的詩句,似乎總不能脫出張繼的窠臼。無論是吳文英《荔枝香近》的「夜吟敲落霜紅,船傍楓橋系」,陸遊《宿楓橋》的「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還是王士禛《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二首》的「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鍾」,都恍恍惚惚帶著些張繼的影子。而歷代唐詩選本的不斷選錄,也擴大了《楓橋夜泊》的知名度。早在唐代大曆十四年(779)高仲武選編的《中興間氣集》中,就已經把張繼《楓橋夜泊》收錄在內,但那時的題目為《夜泊松江》。高仲武評價他「為文不雕自飾。及爾登第,秀髮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而《中興間氣集》一共才選編了唐肅宗、代宗兩朝二十六名詩人的詩,可見《楓橋夜泊》一詩的經典程度。在高氏《中興間氣集》之後,比較有影響的唐詩選本也大多選錄了這首詩,如高棅《唐詩品匯》、唐汝詢《唐詩解》、王堯衢《唐詩合解》、沈德潛《唐詩別裁》、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乃至當今學者葛兆光的《唐詩選注》等。在讀者的時間、學養、閱讀量都有限的情況下,名家唐詩選本的導向作用,無疑是巨大的。而日本人可能也是通過名家唐詩選本,了解到《楓橋夜泊》這首詩,了解到寒山寺和楓橋的夜半鐘聲。此外,日本遣唐使、留學生等人漂洋過海到中國學習,心中難免思念故土,不時湧動著羈旅之思,恰巧與張繼在《楓橋夜泊》中表露的情感相契合,更加增添了日本人對這首詩的喜愛。然而,很多人並不滿意這樣平淡的解讀,而是為中國的寒山寺和日本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說,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高僧寒山、拾得二人來此修行,寺名才因此改為「寒山寺」。

一天,寒山寺前突然飄來了一口鐘口朝上的大鐘,僧人們想盡各種辦法,想把大鐘挪走,鍾卻絲毫不動。正在大家束手無策的當兒,只見拾得從竹園中拔起一竿青竹,輕輕一點,跳進巨鍾裡,那鍾便又開始緩緩升天飛行。

拾得於是就坐在大鐘裡到了日本,開始在日本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因為有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在,日本東京附近的青梅山上也建起了一座寒山寺,並構築了鐘樓與楓橋。日本民間還有傳聞,聆聽寒山寺的鐘聲能掃除所有的煩惱,迎來嶄新的一年。因此,每年除夕都有許多日本人來到蘇州寒山寺,只為聆聽新年的鐘聲。實際上,張繼聽到的寒山寺鐘聲,與我們現在聽到的鐘聲,早已不是一口鐘敲出的了。寒山寺經唐宋元明幾代數次毀建,寺鐘也幾經更迭,知名的共有三口。最著名者是張繼聽到的那口唐鍾,據傳最終湮沒於日本。日本漢學家股野琢所著《葦杭遊記》就記載,古鐘「後轉歸我富山縣某寺,寺僧當鑄造大鐘,投之爐中以充其用雲。」其次是明代嘉靖年間寒山寺僧重鑄的巨鍾,後「鍾遇倭變,銷為炮。」第三口鐘保存至今,為清代光緒年間江蘇巡撫陳夔龍所督造。但最牽動人心的還是第一口唐鐘的命運。清末,一位名叫山田潤的日本僧人就已經在關心此事,他下定決心要尋回流落在日本的寒山古鐘,並改名為「山田寒山」以堅定信念。然而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尋回一口失落已久的古鐘談何容易,山田寒山百般尋找仍一無所獲。最後,他募集資金仿鑄了兩口較小的銅鐘:一口留在日本館山寺,一口贈予中國寒山寺以示歉意。或許,就如股野琢在一百多年前所記載的那樣,唐鍾再也不會出現了。從張繼生活的唐大曆年間算起,到今天已經是一千多年。詩人早已去世,而《楓橋夜泊》中描繪的古寺、古橋乃至寺鐘也早已不是原物。唯有《楓橋夜泊》流傳後世,牽蕩著歷代文人的羈旅之思與家國情懷。

作為官員的張繼是不幸的,他出身「累代詞伯」的書香世家,人過中年時進士及第,但其後仕途一直不順。在五言絕句《感懷》中他寫道,「終年帝城裡,不識五侯門」,因為在長安城裡不攀附權貴,一直壯志未酬。

據《新唐書·藝文志》記載,張繼在「大曆末,檢校祠部員外郎,分掌財賦於洪州」,最終履職的級別為從六品,相當於今天主管財政的處級幹部。

而作為詩人的張繼又是幸運的,多少人想名垂青史而不得,而他卻因為姑蘇城外一個晚上失眠的感悟,在群星閃耀的大唐文壇佔據了一席之地。如今,寒山寺為其詩作立碑,海內外的粉絲們也年年來聽寒山寺的鐘聲,這或許就是跨越時空的最佳共鳴與告慰吧。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相關焦點

  • 李煜臨死前寫下一首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悲慘,讓人忍不住流淚
    李煜的作品具體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國破家亡前,李煜是個風流才子,他的詞很迷人,讓人如痴如醉,刻畫的是快樂的時光。國破家亡後,李煜的作品多了份悽美,多了份無助。李煜臨死時留下一首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悲慘,使人忍不住流淚。《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經典之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之筆,此詞聲聞在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毒酒,將他弄死,好在這首廣為人知的哀歌,可以薪火相傳。
  • 黃庭堅最唯美的一首詞,通篇只有寥寥數語,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宗,他與當時的蘇軾在書法上並稱為「蘇黃」,另外還是「江西詩派」的領軍人物,很多的作品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一些作品的作品,那也是深入人心,例如一首經典的友情詩《寄黃幾復》,那就是難得的經典名篇,裡面還有兩句詩可以說是膾炙人口: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歐陽修這一首詞,寥寥數語,寫盡離愁別恨,讓人魂銷腸斷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醉翁亭記》,給人們留下了一句雋永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流傳千古。他的文風流暢自然,古樸清新,在大宋時代,引領一時風氣。歐陽修這一首詞,寥寥數語,寫盡離愁別恨,讓人魂銷腸斷。詞曰: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我國古代「最懶」詩人,一世只留下2首詩,只一首就讓他名垂千古
    但在中國,也還有這麼一個詩人,我們現在能讀到的,僅僅只有他留下的兩首詩歌,他卻依然得以流傳千古,名揚後世,獲得了不少「粉絲」。這究竟是「懶」到什麼程度而又深得喜愛的詩人呢?就連萬能的百度百科上,關於他的介紹也只是「生卒年、字號均不詳」。
  •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曾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提起杜甫,大家似乎首先想到的是他唐代詩歌史上的「李杜」的稱謂——總逃不開李白。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歷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嘗盡種種的痛苦。
  • 一首《蘇幕遮》,寥寥數語,道出荷之神韻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細焚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溼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簷下言語。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乾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
  • 你聽說過的最殘忍的一首詩是什麼?只一句,便淚流滿面
    你聽說過的最殘忍的一首詩是什麼?不過寥寥數行卻像是給文字賦予了生命和情緒或喜,或嗔,或怒,或哀關於美的詩,我們已經讀過很多那麼你聽過的最殘忍的一首詩是什麼呢?
  • 李煜一首經典詞,寥寥數語訴盡人生悽涼與悲慘,及哀入骨髓的絕望
    李煜一首經典詞,寥寥數語訴盡人生悽涼與悲慘,及哀入骨髓的絕望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五代: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他煜沒有帝王的霸氣與謀略,沒有帝王的叱吒風雲和膽識。他只適合吟詩作賦,吹拉彈唱,談情說愛。這樣的風流天子,沒有錚錚鐵骨,只有風花雪月,所以,命中注定會國破家亡,受人凌辱的囚徒。李煜是中唐李璟的第六子,961年繼位,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史稱後主。
  • 他曾紅過鳳凰傳奇,憑一首歌紅透半邊天,如今卻已銷聲匿跡被遺忘
    他曾紅過鳳凰傳奇,憑一首歌紅透半邊天,如今卻已銷聲匿跡被遺忘「我和你纏纏綿綿翩翩飛,飛越這紅塵,永相隨」,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不陌生,這句歌詞出自歌曲《兩隻蝴蝶》,當初這首歌可謂是紅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都不停循環播放著,輕鬆歡快的語調朗朗上口,這也要多虧演唱者龐龍精湛的實力,那時的他單憑這首歌就紅透半邊天
  • 詩仙李白最幽默的一首詩
    在人們的印象中,李白總是瀟灑豪邁,意氣風發的,他的詩也是瑰麗奇絕,俊逸絕塵的,天馬行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但事實上,詩仙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幽默風趣。也需要緩解生活的壓力。
  • 一個武將一個王爺,在正史上默默無聞,民間卻很火
    門神尉遲恭在民間,一到過春節的時候,人們就會把尉遲恭的畫像貼在門上,尉遲恭就是過年期間人們所要祭拜的門神。雖然現在祭拜門神的人已經很少了,但是這並不妨礙尉遲恭的火爆程度。尉遲恭在中國當門神的歷史有一千多年了,關於尉遲恭這個人也有一個傳說故事來解釋其門神身份的來歷。
  • 當年憑一首《我的滑板鞋》爆紅,今成婚慶歌手,觀眾看都不看一眼
    當年憑一首《我的滑板鞋》爆紅,今成婚慶歌手,觀眾看都不看一眼要說起娛樂圈曇花一現的人的確不少,比如我們熟悉的費翔、韋唯、周杰、朱梓驍、何藍逗、盛一倫等,當然他們曾經能夠走紅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演繹或者歌唱都給觀眾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們又消失很大程度上是他們沒有新的作品去滿足觀眾們對他們的期待
  • 賈平凹一首感人的現代詩,用寥寥數語,寫盡了一個人老年後的孤獨
    說到底現代詩更適合西方人,我們有著更為悠久的唐詩和宋詞。但是我對於一位讀者來說,還是應該要去多多了解,現代詩歌裡也還有一些不錯的作品,寫得同樣也是很有韻味。賈平凹就寫過一首很感人的詩《老人》,這首詩情感細膩,把一個人老年後的孤獨,還有對於人生的無奈描寫得淋漓盡致,每一句都感人肺腑,這樣的作品自然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去品讀。
  • 武則天最解風情的一首詩,不僅俘獲了李治的心,還留下一個成語!
    武則天詩求李治:「開箱驗取石榴裙。」她的石榴裙下藏著啥秘密?「武媚娘」 的嫵媚武則天,又名武曌(zhào) ,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14歲時進入後宮,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並獲賜號「武媚」,所以,人們又稱其為「武媚娘」。但是,武媚娘侍奉李世民達12年,卻沒能為太宗留下一兒半女。
  • 李煜流傳至今的一首詞,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被人模仿了一千多年
    李煜流傳至今的一首詞,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被人模仿了一千多年一提起李煜,我們便會想到那個南唐後主,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唯獨不善於治理國事,最終慘被滅國的遺憾君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 王勃比較冷門的一首詩,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讀後美得令人窒息!
    之所以這樣不僅僅是因為小編比較喜歡王勃,而且是因為王勃作為初唐時期的天才詩人,他在短短的27年內留下了太多的經典之作,覺得可稱得上是一顆耀眼的明星,那篇令人驚豔的千古美文《滕王閣序》,是否還能夠背出些許經典之句;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否仍然能夠讓你體會到王勃的一片豪邁之心。
  • 乾隆4萬首詩沒人記住一首,此皇帝一生只寫兩首就有一首千年流傳
    乾隆4萬首詩沒人記住一首,此皇帝一生只寫兩首就有一首千年流傳。這個皇帝一生只寫過兩首詩,一首雄邁豪放,一首悽慘悲涼。在人們的印象中,劉邦是個文採遜於武功的馬上皇帝,一個出身於普通農家的青年,靠著三千子弟起家,一路拼殺,滅秦敗項,終於一統天下,開創了傳承二百餘年的大漢(西漢)基業。
  • 鳥叔:憑一首洗腦神曲爆紅,一個演出就賺了千萬
    憑一首洗腦神曲《江南style》火遍全球,演出一場就能賺千萬,他曾是小伴舞,今天就來講一下鳥叔樸載相,2012年一首《江南style》橫空出世火遍全球,演唱者鳥叔也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接見,還在歐巴馬出席的美國白宮聖誕晚會上表演,所到之處都是大型蹦迪現場。
  • 宋代著名數學家的一首小詩,十個數字全用上,寥寥幾筆寫盡春色!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小詩《山村詠懷》,其作者不是什麼科班出身的大詩人大詞人,而是一位實打實的「理科生」,北宋著名數學家,理學家邵雍。這首小詩只有短短四句,把十個數字全部用上,但是絲毫不顯拙劣,反而意境朦朧,極有韻味,是一篇描寫山村田園風光的佳作,寥寥幾筆就寫盡了春色。《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200年前清代詩人無意間寫了一首詩,竟誕生爆紅名句,你一定見過
    但無論清代小說如何奪人眼目,卻總也蓋不住清代詩歌的光芒,耀眼的詞客騷人,在清代詩壇上比比皆是,大詩人袁枚便是其中之一。一提起袁枚,或許這個名字並不醒目,但深入了解他的生平,卻發現他有著令人震撼的名頭,與大學士紀曉嵐並稱「南袁北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嘉三大家」,並且他在詩歌創作上還提出「性靈說」。何為「性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