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歷過舉國為某項運動瘋狂的年代?桌球?還是排球?
你有喜歡的球星嗎?或者你因為喜歡上某個項目而痴迷某個運動員?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不同閱歷,對以上問題有不同的回答。
今天故事裡的姑娘,來自一個幾乎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階段人所共仰的「姑娘」集體——中國女排。
也許我們已經渡過了需要某種運動項目展示國家力量的時代,而代之以更為豐富的維度。但是人們為之付出的奮鬥精神,永不過時,曾經激勵過人們前行的,仍在催人奮進。
十年一劍,從小惠到惠隊
對於不怎麼看排球的人來說,對「惠若琪」三個字,最大的印象是2016年的奧運會:
決賽,中國隊對陣塞爾維亞隊,第一個金牌點,惠若琪一個探頭球,絕殺對手,中國女排,奧運冠軍。
這個精彩瞬間,在賽後被媒體反覆播放——我們的視頻裡也截取了這一段。無數人為這個球喝彩、歡呼,可其實,惠若琪的老球迷稱這個球為「救贖」。
這個故事,要從四年前,上一屆奧運會說起。
2012年,倫敦奧運會,四分之一決賽中國隊面對日本隊,惠若琪的扣球被防住,中國女排就此止步。以小組第二出線中國女排最終只獲得並列第五名,丟掉關鍵一球的惠若琪也開始廣受質疑。
2013年,惠若琪擔任中國女排的第15任隊長,可在這之後,惠若琪並沒有太多能拿的出手的比賽令球迷對她這個新身份滿意。
直到2014年,米蘭世錦賽,隊長惠若琪帶領隊伍激戰四局,以1-3衝金未果奪得亞軍,但也創造了1998年後女排在世錦賽上的最佳戰績。
可緊接著迎接惠若琪的,不是持續的勝利和新的職業巔峰,而是傷病。
2016年,日本世界盃前夕,小惠病退——突發心臟早搏、心動過速,醫學建議不能進行大運動量訓練。這個時候距離裡約奧運會,只有半年的時間了。
接下來就是手術、康復。所以裡約奧運會上,惠若琪是以「替補」的身份參加的,直到小組賽的最後一輪,對陣美國,她才獲得本屆奧運會上的第一個首發資格。
惠若琪的這屆奧運會和球隊一樣,低開高走,在後來的淘汰賽中,她一直作為首發主攻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