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4歲前後進入婚姻敏感期,家長該怎麼辦?

2020-12-14 張觀俏講故事

兒童在4歲前後進人婚姻敏感期,初始階段表現為對自己父母的真愛,我們會聽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時會宣稱,要和自己的色爸成的到動婚成者跟他喜愛價老師結婚。這時候他們的對象沒有年齡甚至沒有性別之分。再發展段時間後, 孩子們會意識到,可以從自己身邊網的異性的小朋友中選樣。再往後,孩子們便開始嘗試同自己愛的夥伴交往,甚至還會因為喜歡而痛苦。

家長們遇到婚姻敏感期的問題,有人覺得好玩好笑,有人卻異常緊張。其實,孩子出現婚姻敏感期的苗頭,是我們可以感到欣慰的事情。因為這既預示著孩子心智的發展和成熟,又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技工幫助兒童發展健康的情緒和情感,為成年後的婚姻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既不幹涉也不強化,幫助兒童順利地度過婚姻敏感期有著重要的意義。

什麼是「不幹預和不強化」的原則呢?說到不幹預,現在很多開明的家長是能夠理解的,他們知道,對於孩童時代純真的感情沒有必要過於上綱上線地橫加幹涉。因為父母越是大驚小怪,越是負性強化孩子們的感情問題,使之產生內心欣慰或厭惡的意識。

嚴重的可能使得部分「乖」孩子長大以後從內心深處恐懼正常的戀愛情感,並對此排斥。但是至於「不強化」這一點很多家長就不容易把握度了。其實孩子的婚姻敏感期,是一個非常純粹的情感發展和培養的階段,不可以承認世俗的婚姻觀和價值觀來對其界定和引導。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欣賞他人,接納自己、愛自己、愛他人,同時從自己內心深處尋找力量。

因此,婚姻敏感期中和異性的交往是孩子們人際交往關係發展的重要一步,這時候家長和老師可以做,也是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們在情感受挫的時候認識到:喜歡是兩個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重新選擇的權利。

這樣引導下的孩子的內心會變得既溫暖又有力量。因為他們會坦然接受:你很不錯,我欣賞你,但是別人也很喜歡你,所以你可以選擇別人,也可以選擇我,這都沒有關係:你沒有選擇我並不代表我不夠好,你選擇了他也並不代表我不如他。

我們常說要幫助孩子從小獲得強大的內在力量,從內心深處而非從他人的肯定與認可中獲取自我價值感,那麼婚姻敏感期的陪伴和引導,就是構建這一人格的重要機遇。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 現在很多成人的心智依然停留在幼童的水平。他們會因為別人的拒絕和感情的受挫就輕易否定自己,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甚至因為別人的拒絕而痛不欲生,這就是因為童年婚姻敏感期該做的功課沒有做好。

相關焦點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著名的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論」中曾提到:2-6歲是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處尋找相同興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可當孩子在交往發生矛盾時,會有許多家長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為孩子出頭。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孩子本來很乖,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他變得「不可理喻」,即便是上了幼兒園,仍然亂發脾氣,動不動就哭給你看,有的家長忍不住就會揍孩子,但是並沒有效果,孩子該怎麼鬧還是怎麼鬧。
  • 4歲孩子喜歡撒潑哭鬧?每個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霸道」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變得任性喜歡撒潑哭鬧,別擔心,這只是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讓孩子不再「霸道」。我家孩子4歲了,但還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孩子。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所以,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是不具危檢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寶寶進入感官敏感期,家長們要對寶寶各個感官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促進寶寶更好的發育。家長們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
  • 很多家長因為不懂,讓孩子錯過了五大「幼兒敏感期」,實在可惜
    到了三歲,孩子開始愛吃零食,沒想到如今還是咬指甲。醫生說,根據孩子的成長發育規律,7、8個月時是手口敏感期,家長忽略或強行制止,就會導致敏感期反覆、螺旋上升的情況,她家孩子就是這樣。其實孩子的敏感期,是需要家長適當引導配合的,違背生長規律必然會導致不良後果。
  • 孩子亂扔東西,多半是進入「動作協調敏感期」,家長要加以引導
    我們在照顧小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小孩子特別喜歡亂扔東西,而且我們也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因為很多父母都不理解孩子此時此刻究竟是怎麼想的,所以也只能放縱著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張女士的兒子現如今已經一歲了,但是在孩子身上卻有著一個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孩子特別喜歡亂扔東西。明明那些書本都擺在了正確的位置上,可是當孩子看到了這些書本之後,他就特別喜歡把這些書本給撕掉,並且扔到了較遠的位置。
  • 4歲孩子只會說2個字詞語,錯過了語言敏感期,家長卻不自知
    樂樂擔心:"現在孩子4歲,如果表達能力不好的話,是不是會直接影響到上小學?"我跟她說,答案是會的。家長應該考慮的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1、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蒙特梭利認為3歲是孩子語言敏感期的關鍵。抓住這個敏感期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 3-4歲是邏輯思維敏感期,家長做好這5件事,孩子邏輯清晰思維敏捷
    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好壞決定孩子的一生,而3-4歲是孩子邏輯思維敏感期,家長做好這5件事,孩子就會邏輯清晰思維敏捷。3-4歲是邏輯敏感期根據蒙特梭利的兒童主要敏感期理論:當孩子在3-4歲時,就會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
  • 聰明寶寶養成記:0-3歲寶寶,10大敏感期的特點與建議!家長收好
    孩子0-6歲有31個敏感期,這是著名教育專家蒙特梭利提出的。那麼0-3歲的寶寶有哪些敏感期,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抓住這些敏感期進行教育呢?4--7個月--嗅覺發展敏感期4-7個月的寶寶進入了嗅覺發展敏感期,對味覺非常的敏感。這個時候,可以讓寶寶嘗試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等等,但是一定要從淡淡的開始,不能一下讓孩子接觸非常強烈的刺激性的味道。
  • 6歲前的「敏感期」家長別忽視
    如果孩子在敏感期裡,他們對某一動作或某一項能力進行反覆的練習時,被自己的父母訓斥,被當做是一種不好的表現,這會非常影響孩子身心的發展。孩子在6歲以前,有很多的敏感期,所以父母一定要搞清楚,不要隨便的對孩子進行訓斥,因為孩子是在對自己以後的行為發展做基礎。
  • 抓住孩子的「塗鴉敏感期」,開發孩子的想像力,家長要做好3點
    當孩子喜歡在牆上或者是其他地方亂寫亂畫時,家長其實不用太過於緊張孩子會把家裡的東西全部破壞了,這只是孩子進入了一個「塗鴉敏感期」。01「塗鴉敏感期」孩子的塗鴉敏感期一般是在1.5歲——3.5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隨處塗抹,不管是潔白的牆上,還是木製的沙發,還是光滑的地板
  • 女孩6歲還不會說話,是錯過了語言敏感期?敏感期真的那麼重要?
    《養育的選擇》一書中對敏感期的定義是:某一時期就生理上來說是最優發展期,這個時候外界對個體的影響最為敏感。所以在該階段對孩子進行恰當的幹預,孩子在該階段能夠學到更多的能力,也比其餘時間學習的更好。反而家長焦慮的心態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03 敏感期重要與否,取決於家長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一位媽媽對於3歲的孩子不會說話很是著急,之前也從未了解過孩子有敏感期件事。
  • 孩子喜歡探索細小的東西,家長的支持,可培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
    在大人眼中,不起眼的小東西卻成為孩子眼中的寶貝,當一歲多的孩子突然對這些事情感興趣,就說明孩子進入細小事物敏感期,比如小區花園的螞蟻、花瓣、沙子和小石子,灑在桌上的米粒,落在地面的小紙片,衣服上的頭髮絲等等。
  • 4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影響以後嗎?育兒專家:抓住語言敏感期
    樂樂擔心:"現在孩子4歲,如果表達能力不好的話,是不是會直接影響到上小學?"我跟她說,答案是會的。家長應該考慮的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
  • 孩子3歲10個月喜歡跳舞,音樂敏感期來了,我該報個啟蒙班嗎?
    最近,孩子總是對著自己喜歡的視頻跳舞,甚至是聽到動感的音樂都會自己編舞,還單曲循環,玩得特別帶勁兒。回想起孩子1歲8個月左右的時候,一聽到廣場舞的音樂就走不動了,就在那裡跟著音樂的節奏,一個勁兒的點頭,揮動著小手,旁邊跳舞的奶奶阿姨們都笑了。
  • 孩子不說話,你覺得是貴人語遲?抓住語言敏感期,寶寶金句頻出
    經常可以看到有家長在育兒群裡求助:「孩子一歲就會叫爸爸媽媽,現在兩歲了還是只會叫爸爸媽媽,急死了,怎麼辦?家長們是不是很納悶,為什麼別人家同齡的孩子已經「金句」頻出,像賈乃亮的女兒甜馨在參加《爸爸回來了第一季》時,才不到2歲,已經是「妙語連珠」、「深情並茂」了,再看看自己家的,還只會叫爸爸媽媽,於是很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發育遲緩」或者「自閉症
  • 3歲寶寶總說髒話,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只是進入「詛咒敏感期」
    研究表明,幼兒在3歲左右的時候會進入「詛咒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很多事情都非常好奇。而且因為語言功能的發展,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卻不完全,使得說話時,孩子容易「口誤」,也就是童言無忌。三、家長沒有正確對待「詛咒敏感期」影響孩子的一生相信很多家長都不喜歡孩子說髒話,可是在詛咒敏感期裡,家長並不能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孩子的學習途徑很多,就算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依然會從其他方面學習。
  • 孩子3-4歲脾氣「古怪」該怎麼辦,家長應了解幫助孩子
    我家孩子在3-4歲這個階段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的不聽話,每次都給我氣到不行而且每次教育完孩子孩子都和沒有聽見一樣,下次還是這樣做,甚至更加的過分。很多在之前明明還能管教孩子的方法現在根本都不管用了,對於管教孩子這一方面束手無策也產生了從未有過的挫敗感。
  • 【「雛鷹護航」家教微課堂】第五課——談一談兒童發展的31個敏感期
    -9-社會規範敏感期 2歲半-4歲特點:開始喜歡結交朋友,喜歡參與群體活動,這就說明孩子進入了社會規範的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的教養有助於孩子學會遵守社會規則、生活規範,以及日常禮節,抓住時機教養,有利於將來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輕鬆交往。建議:和更多的孩子接觸。
  • 孩子的打人敏感期,家長不要以暴制暴,教孩子放下拳頭:有章可循
    01原來「打人」也有「敏感期」2歲以下孩子的認知能力特點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他人的感受幾乎沒有任何考慮2-3歲時,兒童自我意識敏感期到來,這時兒童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意識到自己同世界萬物是分離的,開始進入自我分離和認識自我的過程。孩子3歲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