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普洱市邊境線長達486公裡,東南與越南、寮國接壤,西南與緬甸毗鄰。「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的獨特地理區位,毗鄰毒源地「金三角」,是祖國西南邊陲緝毒的前沿陣地。
截至6月17日,該支隊共查獲毒品案件11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1名,繳獲各類毒品654.67公斤、各類製毒物品75.42噸。
外堵內截:構築邊境緝毒一體化格局
「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鬥爭就一日不能鬆懈。」6月5日,該支隊黨委書記、政治委員李福倉在上半年重點業務工作推進會上要求全體民警、輔警準確把握當前禁毒工作嚴峻複雜形勢,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嚴厲打擊涉毒違法犯罪行為,在普洱邊境一線築起一道堅固的禁毒鋼鐵防線。
(執勤民警正在開展流動巡邏)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為不斷提升堵源截流效果,減少毒品對國家的危害,該支隊還根據毒情形勢的不斷變化,在查緝實戰中探索出了「一站多點、固臨結合、三組運作、錯時上勤」等勤務模式,築牢了「以點促線、以線促面、以面保片」的立體查緝網絡,成為販毒分子插翅難逾的「險關要隘」。
(執勤民警在執勤現場進行勤務交接)
2019年9月,該支隊瀾滄邊境管理大隊糯福邊境派出所民警在走訪中了解到,「近期可能會有人在思瀾公路附近交易違禁物品。」得知該情況後,執勤民警每天24小時堅守在思瀾公路依法對進出邊境一線的車輛及人員依法進行嚴格排查。
(執勤民警正在開展公開查緝)
10月13日,執勤民警在思瀾公路開展公開查緝時發現,一輛大貨車行駛緩慢、走走停停,行跡可疑。就在執勤民警示意大貨車停車接受檢查時,該車突然加速向查緝點右側小路行駛,企圖逃避檢查,執勤民警立即追擊。
(執勤民警在執勤現場開展公開查緝)
「準備實施攔截!」當執勤民警追擊至距查緝點約500米處時,另一組執勤民警成功將車輛攔截,駕駛員發現無路可逃,棄車逃跑,被執勤民警抓獲,當場從該貨車貨箱內查獲冰毒59.53公斤。
「禁毒天網不僅要織密,關鍵還得織牢。」這句話是該大隊近年來幾任領導強調次數最多,時刻縈繞在全大隊民警、輔警耳邊的一句話。
(執勤民警對過往旅客的行李物品進行檢查)
4月20日,該大隊瀾滄邊境檢查站執勤民警在思瀾公路開展公開查緝時,發現一個寄往內地的包裹十分可疑。
「這個包裹內的豆腐皮裡面怎麼會有塊狀物體,另外幾包豆腐皮也是一樣。」執勤民警一邊檢查,一邊對戰友說。經檢查,執勤民警當場從8包食品豆腐皮夾層內查獲冰毒0.763公斤。
在禁毒戰場上,該支隊還及時總結毒品案件特點,採取執行點位「前移」「側應」「隱退」相結合策略,常態化將查緝力量分布在小路便道,時刻與毒販展開著一場又一場「敵避我守、敵繞我進」的鬥爭。
「加強新時代禁毒工作,必須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標本兼治、多管齊下,全面提升毒品治理能力和水平。」該支隊副支隊長張本禹說,針對嚴峻複雜的毒情形勢和毒品販運線上與線下交織、境內外販毒分子勾連、繞關避卡現象突出以及新型毒品販運、物流快遞運毒增多的特點,要按照「一線堵、二線查、社會面控」的原則,採取全線封堵、重點布控措施,積極構築「打、防、控」邊境緝毒一體化格局。
人防技防:構建立體化邊境防控體系
巧克力、罐頭、書籍、核桃、行李箱、豆腐皮、輪胎……這些都是平常想像不到的藏匿毒品的地方,而毒販為了獲取高額非法利潤,每年都在不斷更新藏毒手法。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們終究逃不過常年奮戰在邊境一線的移民管理警察的那一雙雙「火眼金睛」。
(執勤民警使用移動核查終端核查可疑人員信息)
3月7日,該支隊孟連邊境管理大隊勐啊邊境派出所執勤民警在轄區開展重點行業場所檢查。「這個紙箱快遞單上面的聯繫方式這麼模糊,一定有問題!」一名民警在對快遞點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察覺出可疑後,衝著同組戰友指了指紙箱示意了一下,接著拿著包裹向X光機走去。
經X光機檢查,發現在紙箱裡的22罐待寄罐頭中,4個罐頭的內部有不規則物體,執勤民警立即打開進行檢查,當場查獲冰毒0.53公斤。
「針對毒品犯罪呈現出的新特點,我們還將現代化裝備、信息化手段與查緝經驗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查緝效能,在普洱邊境一線建立了『守點、巡線、控面』的立體化查緝網絡,有效遏制了毒品滲透和製毒物品外流的高發勢頭。」李福倉說。
3月10日,該支隊瀾滄邊境管理大隊瀾滄邊境檢查站執勤民警在瀾滄至普洱公路上開展公開查緝。20時許,一名男子駕駛紅色轎車駛入執勤現場。「我……我去普洱,有朋友在……在那邊」,面對民警的詢問,該男子言辭閃爍、眼神飄忽,顯得格外緊張。通過觀察該男子的異常表現,民警推斷可能有不法分子利用該車打掩護,企圖逃避邊境檢查。
鑑於該男子未攜帶違禁物品,為避免打草驚蛇,民警將其正常放行後,立即通知前方流動查緝組加大對可疑人員的排查力度,並通過使用無人機,從高空實時追蹤排查。
(執勤民警通過使用無人機從高空實時追蹤排查)
22時29分,民警通過無人機高空圖像發現,在距執勤現場1公裡處有一名斜跨背包的男子在路邊打電話。流動查緝組民警欲上前對其進行盤查,男子見到民警後迅速逃竄,執勤民警立即追擊,成功將該男子抓獲,當場從該男子丟棄的挎包內查獲冰毒2.58公斤。後經追擊,民警將駕駛紅色轎車的男子抓獲。
聚全警之智,布全局之網。據支隊業務部門負責人介紹,該支隊還積極探索了「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的「網上+網下」緝毒模式,不斷提高精確打擊效能。
(執勤民警在流動巡邏過程中檢查維護邊境一線高清攝像頭)
5月26日,該支隊瀾滄邊境管理大隊糯福邊境派出所執勤民警在公路上開展公開查緝時發現,一名男子駕駛摩託車向查緝點駛來,就在執勤民警示意該男子停車依法接受檢查時,該男子突然駕駛摩託車向旁邊的小路駛去,執勤民警立即進行追擊。「請立即通過邊境一線的視頻監控對一名騎摩託車的男子進行排查……」執勤民警一邊追擊,一邊向單位負責視頻巡查的民警說到。
「目標男子駕駛摩託車向境外的小路駛去,注意從右邊的小路進行攔截。」負責視頻監控追蹤的民警發現該男子後向正在追擊的民警說。
最終,執勤民警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當場從該男子攜帶的紙箱裡的茶磚內查獲毒品1.84公斤。
這樣的情景還有很多,在邊境一線,民警與毒販鬥智鬥勇,「遊擊戰」「迂迴戰」「圍追堵截」等在禁毒工作中時刻都在真實上演。在長期同毒販的鬥爭中,民警、輔警們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從一些簡單的舉報線索中洞察大案要案,從一堆無序的信息中整理出隱藏的秘密,辦案能力也隨之不斷提升。
警民攜手:構造多維度禁毒宣傳網絡
「禁毒工作,打擊是關鍵,預防是根本。打擊毒品犯罪只是禁毒工作手段之一,防患於未然才是根本,必須樹立預防為本的理念,真正把禁毒宣傳教育作為增強全民禁毒意識、築牢全民禁毒防線、有效遏制毒品危害的治本之策。」李福倉說。
(護邊員巖聰通過廣播向廣大群眾開展禁毒宣傳)
為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禁毒宣傳網絡,該支隊民警、輔警積極創新「網際網路+禁毒宣傳教育」模式,採取網上與網下相結合的宣傳方式,通過懸掛橫幅、設置宣傳欄、現場諮詢等方式,在校園、集市、廣場等區域進行宣傳講解。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等新媒介平臺,擴大禁毒宣傳教育覆蓋面,提高群眾識毒、防毒、拒毒能力,發動群眾積極舉報涉毒案件線索。
「楊警官,我們這裡近兩三天有幾個陌生人來來回回走動,他們屋子門口好像還有人『放哨』。我覺得很可疑啊,你們快來看看吧。」今年3月底,該支隊孟連邊境管理大隊勐馬邊境派出所依託微信「1+N」網格化平臺,接到網格員發送的語音報警。
民警立即前往進行核查,並未發現可疑人員。經過30天的走訪摸排和縝密偵查,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繳獲冰毒0.613公斤、鴉片0.128公斤。
(民警正在懸掛禁毒宣傳橫幅)
「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緊緊依靠群眾、廣泛發動群眾,努力形成全民參與、社會共治、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李福倉說,要築牢廣大人民群眾遠離毒品的「隔離帶」「防火牆」,就必須延伸禁毒宣傳領域、拓展禁毒宣傳縱深度,積極打造禁毒宣傳新陣地,讓識毒、防毒、拒毒的正能量不斷傳遞。
「你們知道毒品都有哪些嗎?」「如何識別毒品?」……6月10日,該支隊西盟邊境管理大隊力所邊境派出所依託力所鄉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與當地中小學聯合開展「堅守校園主陣地,護航童真不『毒』行」主題禁毒教育活動,通過召開禁毒主題班會、開展禁毒小遊戲、繪製禁毒手抄報等寓教於樂的宣教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廣大青少年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為創建平安校園起到了積極作用。
(民警與當地中小學聯合開展主題禁毒教育活動)
據了解,在強化禁毒防線建設方面,該支隊通過開設禁毒流動課堂、入戶走訪、發放禁毒宣傳資料等方式,把「禁毒宣傳教育對象」培養成「禁毒宣傳教育骨幹」,不斷擴展禁毒宣傳力量的來源範圍,壯大宣傳教育群體,轄區群眾參與禁毒人民戰爭的積極性得到不斷增強。目前,該支隊已構建完成「治安中心戶長查點、治保會巡線、派出所控面」的三級網格化防毒體系,進一步完善了邊境禁毒群防群治網絡。
走進普洱邊境轄區,經常會聽到禁毒宣傳的聲音。「此舉在讓人民群眾了解毒品危害、增強防毒拒毒意識的同時,積極支持和參與打擊毒品犯罪,打響了真正的禁毒人民戰爭。」該支隊西盟邊境管理大隊勐卡邊境派出所所長劉海濤說。
據了解,該所55歲的護邊員巖聰,從5歲就跟隨父親開始巡邊,逢山開道,披荊斬棘,守護3塊界樁和7.9公裡邊境線。巡邊工作之餘,巖聰還將有關防範毒品的基本常識、禁毒法律法規等知識翻譯成佤語,通過喊話器和廣播在邊境地區傳播,進一步提高了邊境地區人民群眾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以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此外,民警、輔警們還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廣泛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工作,多角度、全方位宣傳禁毒工作動態、毒品危害性、怎樣識別預防毒品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知識,同時還通過使用微博定時發布功能,傳播生動直觀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向廣大群眾宣傳禁毒知識,增強參與禁毒人民戰爭的自覺性。(劉惠語)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