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問皇帝用什麼國號?皇帝:就用我姓氏,如今已發展成南方大姓

2020-12-16 騰訊網

「皇帝」是朝代的天子,是最高的統治者,開闢新的朝代時,皇帝就會定新的國號,國號即朝代名稱,我國第一個國號是「夏」,是禹的兒子夏啟所定,史上有位開國皇帝,在建立新朝時,大臣問皇帝用什麼國號?皇帝說:就用我姓氏,如今已發展成南方大姓。

這位皇帝便是陳霸先,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開國皇帝,如今「陳」姓已經成為我國一大姓,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陳」為廣州省省內第一大姓。

陳霸先出身貧寒,但特別好學,又習得一身武藝,鄉裡人常說他有帝王之相,後來陳霸先在軍隊中屢次建功,548年,侯景之亂爆發,次年叛將侯景攻佔梁朝都城建康,梁武帝於臺城病餓而亡,551年,侯景自立為帝,定國號「漢」。

叛將稱帝讓陳霸先十分不滿,去世起兵討伐,侯景當皇帝的第二年就被趕了下來,乘船逃走時還被部下殺害,556年北齊大軍進兵梁朝都城建康,陳霸先想帶兵迎敵,奈何陳霸先軍隊處境太苦,士兵們多日不曾飽腹過,無力出戰。

陳霸先也是一籌莫展,他也好久不曾吃過肉,但杖還是要打,就在註定是敗仗時,陳霸先的侄子陳蒨及時送來了三千斛米和一千隻鴨,陳霸先忙下令煮飯煮鴨,士兵們也就個個吃上了帶鴨肉的飯糰,然後士氣大漲,拼死一搏,最終成功以少勝多,戰勝了南下的蠻族鐵騎。

次年,陳霸先在建康稱帝,首要之事就是定國號,朝廷之上群臣七嘴八舌,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陳霸先坐在龍椅上看著群臣們爭辯,也不出言阻止,待到大臣想起詢問新皇帝國號用時,陳霸先並說:「就用我的姓氏」。

群臣聽後,紛紛附和,陳霸先便成為了陳國的開國皇帝,建國初期陳霸先一邊拉攏江左豪族,恢復江南的經濟,一邊徵伐北齊,收復了淮南失地,陳霸先帶兵打仗多年,常能想出戰勝敵人的方法。

陳霸先年少時家境不富裕,後隨軍打仗,多的是艱苦歲月,當上皇帝後又要收拾前朝留下的爛攤子,生活也十分簡樸,史料記載:「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餚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為虛費。初平侯景,及立紹泰,子女玉帛,皆頒將士。其充闈房者,衣不重彩,飾無金翠,哥鍾女樂,不列於前。及乎踐祚,彌厲恭儉。」

不過陳霸先稱帝時已有54歲,在位三年就病逝,由侄子陳蒨繼位,使得陳朝逐漸強盛,陳氏後裔派系眾多,像「開漳聖王」、「北廟派」、「南院派」、「忠順世家」、「南康世家」等,而鴉片戰爭時候的陳化成、辛亥革命的陳其美、民國有名的陳獨秀等人都是陳霸先的後裔。

陳姓發展至今,和陳霸先也有不小的關係,陳霸先建立陳國,也封了許多陳姓王,陳姓並在東南地區有了大的發展,後成為東南地區的第一大姓。

相關焦點

  • 古代唯一用自己姓氏作國號的皇帝,現成南方大姓,是你的姓嗎?
    韋莊曾經說過: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建立了政權之後,很多執權者最先考慮的事情就是要改國號,這是標誌著一個執權者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一個標誌。而我國歷史當中有一位皇帝,被稱之為是古代最懶的皇帝。
  • 史上唯一拿自己姓氏當國號的 皇帝,如今族人遍布全國
    今天從最後一個開始先說,陳國最後一個 皇帝是陳叔寶,他有個妃子很出名,就是當時著名的妖姬張麗華,而陳叔寶也是因為耽於酒色,而成為了古今聞名的昏君。 還有一個很出名的 皇帝,也是因為一些桃色新聞而經常被提及,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要立男皇后的 皇帝,他的 同性戀人名叫韓子高,這個 皇帝名叫陳蒨,是陳國的第二任 皇帝。
  • 歷史上唯一用自己的姓作國號的皇帝,其姓氏現為中國第五大姓
    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通常以封號或者封地作為朝代的國號。例如劉邦曾被封漢王,後來就用「漢」作國號,趙匡胤曾經是歸德節度使,駐軍宋州,後來定國號為「宋」。不過也有例外,南北朝時期陳高祖武皇帝陳霸先,就給自己建立的朝代取名為「陳」。
  • 張姓皇帝少,獲得生育的機會不多,為何卻能成為歷史上的大姓
    張姓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姓,但是卻並沒有多少當皇帝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之所以人們會把這當成一個問題,是因為古代的許多大姓,在歷史上都有不少皇帝。比如劉姓、李姓、趙姓等等。之所以這些大姓中出了不少皇帝,一是從概率來說,某個姓氏的人口越多,出現皇帝的可能性就越大。二是因為某個姓氏曾經出過多個皇帝,因此這個姓氏生育後代的機會就越高,因而這個姓氏的人口就越多。總之,某個姓氏是大姓,與這個姓氏出現更多的皇帝,是相輔相成的。
  • 中國第一大姓,人口近一億,卻從未出過皇帝!你是這個姓氏嗎?
    中國第一大姓,人口近一億,卻從未出過皇帝!你是這個姓氏嗎? 中國姓氏有很多,提起百家姓,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分別是李、王、張,分別佔總人口的7.9%、7.4%和7.1%。
  • 漢朝不叫「劉朝」的原因,為什麼皇帝不以姓氏命名朝代?
    但你會發現,很多朝代的國號,都不是皇帝的姓氏。像是劉邦的「漢朝」;李世民的「唐朝」;楊廣的「隋朝」;趙匡胤的「宋朝」的等等,和皇帝姓氏毫無關聯。為什麼皇帝不以自己的姓氏命名朝代呢?能讓自己姓氏傳承百年,在歷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何樂而不為呢?
  • 人口不足3萬,卻是出過皇帝最多的姓氏,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一員?
    人類社會發展到如今,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出現了姓氏文化。縱觀姓氏文化的發展,其實早在三皇五帝時期便已出現,隨著時代的進步,父系社會成為了社會的繼承之一,在這個時期姓氏文化逐漸穩固。這也是我國最早有關于姓氏的記載,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到現如今為止,根據《中華姓氏大辭典》統計,我國近一萬多個姓氏中,只有五十五個姓氏出過皇帝。而就有這麼一個比較牛逼的姓氏,全國加起來還不到三萬人,卻走出了十幾位皇帝。今天小李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中國的最牛姓氏--司馬姓!
  • 中國各省第一大姓:北方高度統一,南方各具特色,此姓天下第一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初次見面的兩個人,都會互問對方「您貴姓」,可見姓氏在中國人定義個人身份時,處於最首要的位置。姓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萌芽和發展直到今天,其在區分血緣、標識家族等方面的作用非常鮮明。今天我們來看看中國姓氏的現狀,對全國各省的姓氏排名特點作出剖析。
  • 中國人口最多的4大姓,張氏從未生過皇帝,其中一姓卻出了70位
    也正因為姓是賜的,再加上與皇帝同姓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政策傾斜。縱觀歷史,然而,所有皇帝的姓氏最終都成為今天最著名的姓氏。比如漢代的劉姓,唐朝的李姓,宋朝的趙姓,而少數民族統治的元,清則不然。中國姓氏發展到今天,已有文獻收錄的姓氏多達5662個,尚有數萬個稀有姓氏未被收錄。在浩如煙海的姓氏中,最興盛的是第一大姓李。
  • 姓氏在古代有多重要?連皇帝的姓氏也得排在後面,還要敬畏三分
    對於今人而言,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紐帶,與政治沒有絲毫瓜葛,但是姓氏在古人眼中,卻是尊貴卑賤的體現。我國姓氏起源已久,發展千百年,數量超過了五千。古代之時,姓氏按尊卑排列,那麼談起尊貴的「姓氏」,必須要提到「五姓七望」,這一姓氏的人地位之高,連皇帝都無可奈何!各位,你們知道這「五姓七望」都包含了哪些姓氏嗎?
  • 作為開國皇帝,劉秀為什麼不新建國號,還認漢元帝為皇考呢?
    劉秀為繼位蠻拼的,和漢宣帝劉病已一樣,連親爹都不「認」了。為什麼不和大宋開國皇帝劉裕一樣,另建國號,反而以「漢」為國號,冒認皇考,做繼位皇帝呢?
  • 越南歷史全部朝代,後世為何都用皇室姓氏稱呼?它們沒有國號嗎?
    聲明完了,就接著進入正題:越南歷史上的朝代,包括丁王朝、前黎王朝、李王朝、陳王朝、胡王朝、後黎王朝、莫王朝、阮王朝等等,這些全都不是正式國號,而是用皇室姓氏直接稱呼這個朝代。越南朝代也是有正式國號的,丁部領登基稱皇帝之後,確立國號「大瞿越」(「瞿」讀「jù」),由於他姓丁,所以後世就史稱這個朝代為「丁王朝」。
  • 此姓是中國第一大姓,人口已破億,但2000多年來都沒出過一位皇帝
    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姬、姜這兩大姓氏,姬姓是黃帝的姓氏,而姜姓氏炎帝的姓氏。由姬姓直接演化出來的姓氏多達411個,而由姜姓也演化出了近200種姓氏,而由這些姓氏再次演化出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因此我們才會常自稱為「炎黃子孫」。
  • 劉秀是個開國皇帝,可為何會繼續沿用「漢」做國號甘願做繼位皇帝
    再說他就算有皇家血統,但他的江山並不是繼承來的,而是憑自己的本事打下來的,這樣看來他是名副其實的開國皇帝,可劉秀並沒有改朝換代另立國號,而是繼續延用「漢」這個國號,劉秀到底為什麼這麼做呢?其實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劉秀的大智慧。
  • 中國四大姓氏:李姓人口最多,張姓沒出一個皇帝,劉姓出了66位
    不過,無論如何,「王、李、張、劉」這四大姓氏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這四個姓為何人這麼多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首先來說第一大姓王姓,別看「王」字很簡單,但是在《說文解字》中,王姓單從字形結構來看,就有著非常好的寓意。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三橫,也代表著「三界」,連起來才能構成「王」,寓意著天大地大都不如「王」大。
  • 皇帝給大臣取綽號,大臣高呼:「謝主隆恩」,真相讓皇帝哭笑不得
    和珅關於乾隆皇帝以上的這些,想必各位看官比我還了解,下面我就說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關於乾隆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網友們說他嘴賤的原因。乾隆皇帝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面,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剛正廉明、足智多謀的清官劉墉。他心懷百姓懲治貪汙,還常常讓乾隆皇帝身邊的紅人和珅丟人現眼。在百姓的眼中,他就是正義的化身。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故事就和他有關。
  • 中國人口最多的4大姓氏中,姓張的沒出1個皇帝,此姓出了92位皇帝!
    中國人口最多的4大姓氏中,姓張的沒出1個皇帝,此姓出了92位皇帝! 李姓。李姓人口數量將近1億,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姓。李姓最早起源於嬴姓,血緣先祖是皋陶,皋陶曾被舜任命為大理,掌管刑法,所以,後人就稱理氏,「理」「李」古字相通,遂又稱為「李氏」。
  • 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因一特殊原因2千年不出皇帝,是你的姓氏嗎
    當然是因為人多了,其中要論人口數量最多的姓氏,王姓可謂當仁不讓。 早在2018年,王姓的人口便已經突破了1億大關。別看成書於宋朝的《百家姓》把趙姓排在第一位,實際上那是因為皇帝姓趙,宋朝的第一大姓是王姓,人口約有590萬人,就算皇族姓趙,也不能改變王姓以拉都拉不住的勢頭在人口增長道路上狂奔的事實。
  • 姓氏文化:金姓
    可見,這一時期,金姓已是南北並齊發展,分布點日益廣泛。 五代是金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當時劉姓在吳越國本是大姓,為避""諱而改姓金,大大增強了金姓族人,特別是南方浙江、江蘇一帶金姓勢力,後世南方金姓的發展,也大多以這一帶金姓為繁衍源頭。 宋元之際,北方金姓有躲避兵禍而南遷者。
  • 曹魏後期一位大臣,弒殺皇帝曹髦,最終是什麼結局?
    賈充(217年—282年),字公閭,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人,魏晉時期大臣,曹魏豫州刺史賈逵之子。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賈逵去世,賈充尚未成年,居喪時已得孝名。賈充承襲父親陽裡亭侯爵位。後入仕曹魏,任尚書郎。再遷任黃門侍郎、汲郡典農中郎將。正元二年(252年),賈充隨司馬師前往樂嘉城討伐毌丘儉和文欽發動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