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石泉縣境內,因鬼谷子而得名。是陝西著名的道教聖地,素有「小武當山」和「南終南山」之稱。景區鬼谷子人文景觀與森林生態景觀相互輝映,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學術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休閒旅遊區。
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海拔兩千多米,山上秀峰險峻,林海茫茫;山下谷深潭幽,澗水深鳴,加上四季雲霧繚繞,自然景觀美不勝收。
十月最後一個周末,學校組織教職工秋遊,知道山高氣溫低,出發的時候,我特意在毛衣外面套了厚外套,想的是爬山熱了,可以脫一個。當我們下了車後,才知功課還是沒有做夠,我不是穿多了,而是穿少了。山上霜寒霧重,雨霧霏霏似春雨,打溼了路面,淋溼了我的頭髮,凍得人嘴唇發紫、滿臉烏青,大家都直呼受不了。
進了鬼谷嶺景區大門,看見一個開闊的平臺,右邊是一幅巨大的半打開的書簡,上面寫著《忤合》《轉丸》《摩篇》等鬼谷子的文章,愛美的女同事不顧寒冷,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自願結合組團,在此拍照留念,想沾染一點書香氣。我嫌此時拍出的照臉上顏色不好,就和另一部分人先去登山賞美景。
鬼谷嶺主峰雲霧山山勢陡峭挺拔,壁立千仞,直插雲霄。上山的路用石條鋪就,一邊是巍峨大山,一邊是萬丈懸崖,深不可及,令人望而生畏。路的外沿每隔一段有根水泥柱子,柱子之間用鐵鏈連接,還有地方做成褐色粗壯的枯藤,交錯盤結,既確保行人安全,又有山野自然之趣。路的寬窄因山勢而定,彎彎曲曲,或隱於莽莽密林間,或藏於藤蘿蔓草中,或纏於懸崖絕壁上。這是名副其實的雲霧山,一路雲霧不斷,如絲帛,如絲如縷,輕盈剔透,在林間慵懶地游離、纏繞,忽濃忽淡,四周的景物迷迷濛蒙,忽隱忽現。陽光透過薄霧,色彩絢麗,撲朔迷離。雲霧越聚越多,越來越濃,將四周山巒、密林緊緊包裹,一條小路在迷霧中伸向林間深處,如童話仙境一般,我喜不自勝,童心大發,這樣的美景怎會錯過呢?我和同事不厭其煩地選景互拍,拍出一種騰雲駕霧、仙女下凡的感覺。
因為臺階陡峭,沒走幾步就累得氣喘籲籲,渾身發熱。有幾個體質胖點的和平時缺乏鍛鍊的同事望著又高又陡的山峰退下陣來,任我們怎麼勸說都不願繼續前行,說腿受不了,剛才龐大的隊伍瞬間只剩下我和另外三位同事了。
雲霧山境內動植物豐富,有蔭翳蔽日的冷杉,有高大挺拔的香樟,有形如塔狀的油松,也有秋來萬山紅遍的楓樹,冬來葉落的針葉林和闊葉林,使得四季風採各不相同。正是深秋,山上層林盡染,疊翠流金。金黃的銀杏,火紅的楓葉,蒼翠的松柏,交相輝映,絢爛無比。路邊常常可見百年以上的參天大樹,高聳入雲,樹冠如蓋,遮天蔽日。林間有老枝橫斜的各種灌木、古藤,纏纏繞繞,繞出清幽的絕美風景。陣陣秋風吹來,樹葉颯颯作響,露珠啪嗒啪嗒往下滾落,耳畔又有各種鳥兒歡快的啾鳴,音箱裡播出的舒緩輕音樂,如梵音一般,讓人心寧氣靜,忘了紅塵中的一切煩憂。落葉如蝶,腳下踩著厚厚的落葉,心裡滿是歡喜。這裡年平均溫度25攝氏度,沒有酷暑,是盛夏避暑的好去處。
一般景區的門都高大氣派,而鬼谷嶺諸多天門是以建築遺蹟為標誌,逢門設廟,原有建築已蕩然無存,現用石板砌一座小廟,廟門有香客敬的香,旁邊大樹上面披滿了祈福的紅。這麼古樸清幽的深山裡,不住神仙又會住著誰呢?同行的胡老師雖然是我們裡面年齡最大的,可能是代體育的緣故,精神最好,說話俏皮幽默,一路笑話不斷。他逢人就搭腔,不管誰都能聊上兩句,這種本事不得不佩服。每過一道天門時,他都要做個揖磕個頭,故意逗我們開心,這使我們的旅途充滿了快樂,忘記了疲勞。
過了三天門,來到雲霧天橋。這是一座大自然精心建造的純天然的橋,橋下沒有河流沒有水,它在一條山脊上堆了一條長二十餘米、寬不足一米的土路,又平又直,只能容一人通過。兩旁則是陡峭的土坡,坡上長滿了灌木。雲起時,四周雲煙瀰漫,白浪滾滾,站在雲霧橋上,讓人如墜仙境,有飄飄欲仙之感。
終於到達山頂,便見一開闊平臺,約一畝左右,土質油潤發亮,這就是傳說中的鬼古田。據傳,昔日鬼谷田的莊稼早種晚收。每天收的糧食,不僅可以供養鬼谷嶺上道觀裡的道士吃用,還可以接濟周圍遭受飢災的災民。後來,由於小道士打碎了田邊叫鳴的石公雞後,鬼谷田裡再也長不出早種晚收的莊稼了,但憑藉優美的傳說而神秘奇幻,給人無限的遐想。放眼四望,群山連綿起伏,雲海湧動,一座座山峰猶如一座座島嶼在大海中漂浮、游離。此時太陽升起,萬道霞光穿過雲海,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猶如人間仙境,美得令人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