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死後為什麼能葬在清皇陵?

2021-02-23 划過歷史長河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一生三次登上皇位,三次被趕下皇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經過改造成為新中國的公民,後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他死後被火化,骨灰歷經幾次轉移,最後被移葬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為什麼他作為一個「普通平民」能遷葬到清朝皇陵中呢?這還要從頭說起。

晚年溥儀

中國歷史上,每個皇帝登上皇位後就開始著手選塊風水寶地作為自己以後的葬身之地。溥儀也不例外,在他年僅10歲時,小朝廷就派人在清西陵的泰東陵(乾隆母親孝聖皇后的陵墓)附近,選定一個叫「狐仙樓」的地方,作為小皇帝死後的萬年吉地。但終溥儀一生,忙於復闢、流亡、坐牢、改造……死時又適逢「文革」,已無入葬皇陵的可能。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溥儀病逝在北京人民醫院。周恩來總理當時作了如下的指示:溥儀遺體火化、土葬由其家屬決定,安葬地點可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萬安公墓、人民公墓,或另一處墓地任意安葬(寄存骨灰)。

八寶山公墓

10月21日,愛新覺羅氏家族主要成員開會商討溥儀骨灰寄存問題。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會上大家一致同意將骨灰寄存八寶山人民公墓骨灰堂。溥儀的七叔載濤說,這會兒正在搞「文革」,不應該再給總理添不必要的麻煩,(骨灰)不放在革命公墓為宜。10月22日,溥儀骨灰被寄存至八寶山人民公墓骨灰堂。

「文革」結束後,1980年5月29日,中央有關部門在政協禮堂又專門為溥儀等三人舉行了追悼會,並提升了其骨灰的存放規格———從八寶山人民公墓骨灰堂移至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骨灰堂西副一室東側26號格。

溥儀和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

1992年,香港商人張世義來到河北易縣(清西陵所在地)投資,其中的一個項目就是經營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雖然名為皇家,實際上只是民營性的商業性公墓。當時易縣某領導跟張世義提了個要求,說能不能把溥儀的骨灰遷到易縣。因為那時易縣還比較窮,把溥儀墓遷到這裡,會對當地的旅遊事業有好處。

張世義後來輾轉找到了溥儀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李淑賢問他:為什麼想將溥儀骨灰遷葬易縣?張世義說:「我是經營陵園的,當然希望我的陵園知名度高,甚至讓全世界都知道。如果把溥儀先生這件事安排好了,將來可能給我的陵園帶來一些效益。」沒想到我說完這些話後,李淑賢竟然痛快地答應下來。第二天,張世義陪同李淑賢來到易縣,並告訴她,自己有意將陵園改叫「皇家陵園」,以突出專為溥儀建陵的「心意」。張世義回憶,李淑賢看了陵園的地形後,頗為滿意。

華龍皇家陵園

1995年的1月26日,李淑賢最終將溥儀的骨灰入葬位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位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後圍牆僅200米。

在遷葬之日,李淑賢說出了如此痛快地答應遷葬的原因。李淑賢說:「在周小奇找我之前,我做了個夢,夢到一個朋友抱了條龍到我家來。朋友說他自己要出差,請我代為保管這條龍。誰知道那朋友一鬆手,龍就鑽回水井裡。第二天早上我醒來一看,那張八寶山的骨灰存放證竟然快到期了。所以我就想,是不是溥儀託夢給我,想要入土為安?誰知道兩天後周小奇就來跟我談遷葬的事。說我迷信也好,我就是覺得這事該現在辦成。」

溥儀墓

所以,溥儀死後他的骨灰開始時放在八寶山人民公墓的,後來經過他遺孀的準許,遷葬到原清西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雖然和清西陵有一定的關係,但實質只是經營性的商業性公墓,不算是真正的皇家陵園。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葬在了哪裡?他有沒有葬入清朝皇陵?
    從殷墟開始,這歷朝歷代帝王身後葬在哪裡就成為了王朝的重中之重。秦始皇陵陪葬坑的青銅馬車和兵馬俑最大限度地體現了一朝帝王的威嚴,然而並不是哪個皇帝都可以身後有風光的葬禮和宏偉的陵墓。至少這末代帝王就難辦了。
  • 溥儀墓:揭秘末代皇帝溥儀墓遷清西陵的秘密
    後來,溥儀又成為日本人的傀儡,在偽滿洲政權中的溥儀後稱"皇帝",年號"康德"。溥儀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去世的,一開始是藏在八寶山,後來溥儀的又被移到清西陵,這其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一起往下看。  清西陵安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和宣統5位皇帝。其實,宣統皇帝溥儀於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寶山。於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
  • 清末皇帝溥儀骨灰為什麼被遷出八寶山,原因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盛世的皇帝都是雄才大略、功績卓著美名千古,生前身後享盡世人讚譽。而衰微時期的皇帝多是昏聵不明、沉溺酒色,終日只知尋歡作樂,對國家和民眾犯下諸多罪責。但要說每個朝代結局最悲慘的皇帝莫過於亡國之君,自從國破家亡的那一刻,亡國之君要麼被敵將所殺,要麼終身被囚禁不得善終。可歷史上也總有例外,大清王朝在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選擇以退位換取優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得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掃墓與溥儀墓
    一、溥儀掃墓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皇帝寶座墜落到階下囚;又從階下囚變成一介普通公民
  • 末代皇帝溥儀墓從八寶山遷到清西陵,譚玉齡、婉容左右相伴
    身故之後,溥儀的遺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規火化,骨灰放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他的遺孀李淑賢將他的骨灰葬於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也就是清西陵附近。這樣說來清西陵就安葬了清朝的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和宣統5位皇帝。那麼為何從八寶山遷到清西陵呢?
  • 25年前,末代皇帝溥儀被移出八寶山,終回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家陵園
    其實從一定的角度來說,溥儀悲慘的一生是慈禧所造成的,但即使沒有他,也會有下一個人陷入這樣的泥沼中。是的,溥儀曾是滿清的皇帝,中國最後一位皇帝。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溥儀去世,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如何安排他其實比較麻煩,他曾是宣統帝,也曾是康德帝,但現在是平民。最後在考慮之下,將其葬入了八寶山,而因為平民身份,他也沒有諡號。
  • 溥儀死時大清已亡五六十年, 為什麼能葬在清陵? 原來這才是真相
    溥儀,大清王朝最後的一個皇帝,也是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但是,溥儀死的時候,已經是1967年,此時清王朝已經覆滅了70
  • 末代皇帝溥儀墓地實拍:墓地旁安葬著他一生最心愛的女人!
    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后婉容1967年10月17日,末代皇帝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北京因病去世,終年67歲。溥儀死後遺體火化,隨後骨灰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1月,溥儀遺孀李淑賢執意要把溥儀的骨灰送到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下葬,這裡距離清西陵光緒崇陵僅有一牆之隔。
  • 25年前,末代皇帝溥儀如償所願被移出八寶山,終回到了皇家陵園
    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溥儀的悲慘一生是慈禧所為,但即使沒有他,下一個還會有人陷入這種困境。沒錯,溥儀曾經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滿清皇帝。這種身份註定了他在那個亂世不會安穩,而日本人就是看中了這一層關係,出手保全被馮玉祥趕走的他。此後,溥儀更是不能脫身,他成了日本人的傀儡。失敗後被蘇聯俘虜,1950年被引渡回國。
  • 大清已經滅亡109年,為什麼還有人在守護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雖說大家都知道盜墓這種行為並不可取,可是偶爾也會忍不住幻想一下,要是哪天自己能在無意中發現一座皇陵,那該有多爽?在古代,帝王家的殉葬制度都非常嚴格,像這樣身份尊貴的皇室成員,死後會被葬入皇陵,身份越高的人墓穴就越華麗,陪葬品也都非常豐厚。如果被下葬的人是最高統治者,墓中的金銀珠寶更是不計其數。
  • 末代皇帝溥儀的陵墓
    1967年10月17日,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逝世後先葬於八寶山;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
  • 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統)宣布退位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字曜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
  • 清東陵和清西陵分別葬了哪幾個皇帝?
    自打大明將領吳三桂敞開山海關,導致八旗入關後,新的王朝在北京建立,這便是大清朝,入關後的滿族人繼續把北京作為首都,開始了二百多年的統治,下面盤點一下入關後,都有那些清代皇帝以及這些皇帝死後的魂歸處
  • 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為什麼沒有人殺他呢?
    清帝遜位,以和平方式實現封建帝制向共和制的過渡,避免了流血戰爭,再殺溥儀,那就是讓天下人寒心了。(末代皇帝溥儀小時候)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廷震動。最後孫中山與袁世凱密約,若能使溥儀退位,就讓他擔任大總統。袁世凱便一面脅迫,一面勸說好讓溥儀退位。袁世凱一面施加壓力,一面提出優待條件作為誘餌。南北合議談判代表經過五次的會議,最後定下了優待清室條件八條:清帝退位後暫居宮中,日後移居頤和園;仍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每年提供400萬兩以供皇室日常之用;特別保護皇家私有財產等等。
  • 溥儀去世後葬在八寶山,發生了什麼,又被遷出八寶山葬入清西陵
    慈禧太后將溥儀立為新帝後便一命嗚呼,只給他們留有了一個支離破碎的皇朝。再加上光緒年間和慈禧的僅持續一天過世,清王朝出現了權力的真空化,因此小溥儀從一繼位起,便遭遇著清王朝權力分配的極大阻礙。袁世凱為先的北洋勢力、滿洲皇室勢力,也有以馬援、張之洞為先的君主立憲勢力,朝廷以上勢力錯綜複雜。
  • 與光緒帝陵墓一牆之隔的末代皇帝溥儀墓
    (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年號宣統。年幼即位,不久即宣布退位,清朝壽終正寢,後曾成為日本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日本投降後被蘇聯俘獲,後關在國內的戰犯管理所,經過改造成為新公民,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後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溥儀偽滿洲國時期像
  • 末代皇帝溥儀兄弟姐妹名單照片,最後一個兄弟溥任2015年去世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 末代皇帝溥儀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溥儀有很多放不下,臨死前,他對妻子李淑賢說:「我對不起你。我們結婚才五年多,現在眼看要把你一個人扔下了。我年歲大,從各方面說都很對不起你。你體弱多病,我又沒什麼東西留下,你今後怎麼生活?現在又是文化大革命,誰能管你的事?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呀!」與滿清的倒數第三位皇帝同治和倒數第二位皇帝光緒一樣,溥儀也沒有孩子。
  • 末代皇帝溥儀與六個女人的傳奇秘事
    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生於1906年,是光緒皇帝之侄,醇親王載灃之子。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相隔一天的時間內先後死去。辛亥革命後,按袁世凱擬定的對清皇室的《優待條例》,溥儀退位後皇帝「尊號仍存不變」,「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並「暫居宮禁」,因而溥儀退位後,故宮內除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劃歸民國外,其餘地方仍歸清皇室所有。溥儀退位後念念不忘復闢,1917年7月1日,他在張勳等人的擁戴下,宣布復闢。在全國人民的一片討伐聲中,復闢失敗,7月12日溥儀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
  • 戶籍那些事兒:末代皇帝溥儀的戶口簿
    在封建社會,作為皇帝,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誰聽說過皇帝還有戶口?如果皇宮大內沒有戶口制度,紫禁城裡眾多的人口將怎樣管理?當然,這些也不在本文探討之列。我這裡所說的皇帝的戶口,專指末代皇帝溥儀的戶口薄。1945年8月,日本投降。偽滿洲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作為戰犯,在瀋陽被蘇軍逮捕,押往蘇聯伯力關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