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A 為什麼極少能向 CBA 輸送合格的人才呢?cba球隊多數是由本省的體育局管理與支持,基本上就是省隊,也就是省體校,而cuba是大學生聯賽,多數是大學生,就是通過小學、初中、高中一步步走來的,吃住自己解決要不然就是學校的宿舍、食堂,稍微好一點就是體育特色學校,一般都是自己的體育老師帶著訓練,訓練時間無法全面保障更不要說平時的醫療等保障,也沒有體能訓練和小技術的訓練,不成體系的訓練,帶出來的運動員勢必會有很大短板。
本質來說,因為大環境問題了, 大學是絕大多數窮人家孩子過上穩定生活的最有效方法,到了大學,這些人中絕大多數還是最努力學習的,看看美國的ncaa,學業和體育是並重的,體育只是其中的一個出路而已,而ncaa,可以為學生提供接近專業級別的體育訓練,而中國學校體育運動,基本上都是因為教育需要而已。
很多學校連體育課都可以隨時被主科佔用,投入的話,極度有限,而體育這個,其實是個獨木橋,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學生自然沒心思參加體育訓練,結果可想而知。籃球搞普及和校園青訓,說白了註定就是無用功 籃球的特點註定了他只能是少數大個子群體的運動,對普通人天然不友好 185的大男人在籃球場都註定只能是矮小的後衛,這麼小的選擇權還發展個什麼勁?
想培養美式小後衛啊?有那種族身體天賦嗎?想培養歐式大後衛?考慮過需要多少人口基數需要多少訓練時長了?基礎教育不要了光打球?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投入,同樣的普及 籃球永遠不可能達到足球項目的產出比 這是運動本身特點決定的 放棄所謂不切實際的籃球普及,專心把精力投入在更適合普通人身體條件的足球項目這才是正路。
可以證明集中力量幹大事的優越性,完全市場化的失敗性,可以提升國家軟實力,打壓現在的貴族男孩,賣鞋帶路,防止進一步被文化滲透,普及足球,削弱籃球就是歷史大勢,職業運動員的成長要從娃娃抓起,為什麼厲害一點的大學研招都更傾向於要自己本校培養的本科生或者本科段位比自己高的學校的本科生,那是因為自己培養的、打的根基自己心裡有數。學校和各青訓隊聯合培養,以後必走的路。
在最近幾年輸送的還是比較多,王少傑,郭凱等等,而且已經在各隊慢慢站穩腳跟。看好更多的大學生籃球運動員進入cba。雖然仍在起步階段,但是這幾年姚明做得越來越好,好幾個cuba上來的打得都不錯,凡事都有過程, 選上來的球員打得越來越好,各個球隊就會對選秀更加重視,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