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火爆國外的漢朝地圖,老外的評論卻比地圖更精彩

2021-02-13 秦皇漢武講歷史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張關於漢朝的地圖,這張地圖對於中國人來說平淡無奇,但卻讓外國人為之瘋狂。這就是根據《後漢書》記載的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各郡國人口製作出來的漢朝人口分布圖。

在依靠人力的古代社會,人口是和國力成正比的,一個古代王朝想要強盛,首先依靠的就是人口的增長,有了人口才有了糧草和兵員。

根據《漢書》和《後漢書》的相關記載,西漢人口峰值出現在漢平帝原始二年(公元2年),人口約為6300萬,東漢人口峰值出現在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157年),人口約為6500萬。

也就是說,兩漢人口巔峰基本維持在6500萬人左右,雖然這個數字只相當於今天湖南一省的常住人口,但在當時,這個數字卻要佔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有老外曾經調侃說,在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漢朝或者羅馬統治之下。

古代中國人口基數大這本就是不爭的事實,沒什麼稀奇,但為什麼會讓老外為之瘋狂呢?

因為這張圖除了人口分布外,其實還透露出許多其它非常有趣的信息,接下來我們就來一塊看一下老外們是怎麼分析的吧:

1、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宋朝大部分人口南遷之前,北方是多麼的有優勢,很棒的地圖。(秦皇漢武註:指的是南宋開始的人口南遷,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中原漢民族南遷)

2、在所有關於三國蜀漢為什麼沒能擊敗曹魏的討論中,這張地圖可以清楚地表明蜀漢和曹魏之間的人力差距淵源。

3、漢朝疆域真的延伸到了越南南部嗎?

4、他們用小麥做了什麼?他們是怎麼吃的?現在還吃小麥嗎?

5、我更喜歡中國北方和中部的食物,南方食物對我來說往往太甜了。

6、這意味著公元2年漢朝的人口數比我國2016年人口還多。

7、放到今天來看,如果一個國家有5760萬人口,它將是世界人口排名24的國家,僅次於義大利。

8、居然是我們國家人口的29倍,這說明中國是多麼的有影響力,而且必須管理如此廣袤的國土。

9、這與公元前25年羅馬帝國的人口差不多,太令人震驚。

10、天哪,這不是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嗎?

11、在我看來,河南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領土,和臨近的山東一樣,河南和山東的人口比南方更密集,儘管漢朝南方的面積要大得多。

12、為什麼人口在東北部最密集?我原以為應該分布在整個東海岸。

13、那是農業最發達的地區,此時的漢文明仍在繁衍。事實上,古代文明都沿著河流而非沿海地區繁榮發展。

其中一位老外提到了三國蜀漢和曹魏的人口對比,的確,如果按照《三國志》的記載,蜀漢滅亡時,人口只有94萬,這點人口與曹魏相比,實在是太少了。這麼點人口,為什麼諸葛亮還敢連年北伐,這不是要拖垮蜀漢嗎?

其實,如果我們對比東漢人口分布情況,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東漢後期,益州人口多達724萬,在黃巾、董卓時期,益州不僅沒有經歷戰亂,反而屬於人口淨流入地。

所以,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說的「益州險塞,沃野千裡,戶口百萬」絕對不是誇大,而是實情。那麼蜀漢政權建立短短50餘年後,益州人口連百萬都不到了呢?

這跟漢朝的徵稅制度有關。漢代的士家大族常常通過隱匿人口的方式來少繳賦稅,蜀漢政權體制延續了漢朝,所以,出現人口隱匿再正常不過,加上蜀漢為了北伐,常年徵兵,更加劇了地方人口隱匿的程度。所以,有專家保守估計,蜀漢的正確人口應該在400萬以上。

有著這樣一個國力基數,劉備敢叫板東吳和曹魏,諸葛亮敢連年北伐,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關焦點

  • 地圖如畫,畫如地圖——「古地圖:中國的印記」
    確實,人們對地圖最普遍的要求就是客觀真實,地圖的精確度越高,對地物的反應就越接近客觀真實,也就越便於人們按圖索驥。而古地圖在表現地物之間的距離、高差以及方位時,有時不甚講究。大多數繪圖者採用的是平面與立面相結合的形象表示法,而非現代的地圖投影和經緯度法,其結果是中國傳統地圖就像是圖畫地圖,地圖如畫,畫如地圖。
  • 17張最奇葩的西班牙地圖,給你展示前所未聞的西班牙!
    了傳統的地圖,更有些區域特色的地圖,展示17張你從未見過的西班牙地圖,讓你更了解西班牙
  • 一張日軍地圖牽出的嶽王廟故事
    韓婷 柳絲一張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繪製的合肥地圖裡,明確標明了合肥曾經有一座嶽王廟,周邊的建築和地名也大多以「嶽」字冠名。如今,嶽王廟雖已不在,可嶽家後人卻牢牢記住了嶽家組訓,將「精忠報國」深耕發揚。一、偶得地圖尋獲嶽王廟證據多年前,嶽飛思想研究會合肥分會會長嶽輔金便有了恢復嶽王廟想法。
  • 五角大樓繪製了一張「世界地圖」,好像全世界都是美國的領海
    最近,五角大樓公布了一張新繪製的世界地圖,將這樣的意圖暴露無遺!據環球時報2月14日援引美國軍事網站的報導稱,五角大樓日前發布了一張最新繪製的世界地圖,並且在地圖上顯示了俄羅斯和中國海軍活動增加的地區以及主要海底電纜的位置。
  • 迷你世界:一張傳奇地圖引發玩家熱議,網友:這真是迷你世界?
    而且那時候由於技術受限,以及玩家們的不感興趣,在迷你工坊中更新的地圖數量也比較少,內容十分貧瘠。因此陷入了一個極端的惡性循環:玩家們不感興趣-地圖開發者動力不足-地圖更新數量越來越少-地圖越少內容也貧瘠玩家就越不感興趣-地圖開發者動力更小。往復循環,迷你工坊的熱度自然是越來越低了。可隨著迷你官方的努力,對地圖開發者頒發了諸多福利。
  • 一張地圖三種玩法?融合OPRG+防守+生存的地圖真的存在嗎?
    又或者是體驗各種風格的塔防地圖,最為常見的生存,防守類地圖更是為玩家提供了海量的選擇。小雞記得多年前曾經很火的一張團隊合作圖,名為《金字塔大逃亡》,它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要達成團隊脫逃的遊戲目標,玩家們需要通過數個不同場景的考驗,這些考驗的多樣性及時擺到現在也能讓人感到興奮,其中有危機四伏的迷宮,更有團隊配合的塔防關卡,甚至還有考驗玩家智力的問答環節...
  • 中國各主要朝代地圖
    中國秦代地圖:面積 340萬平方公裡。紅線勾上方是朝鮮半島。漢朝開始的面積與秦朝差不多,因為受到北方和西域的匈奴等小數民族的侵略和騷擾,在漢武帝劉徹時期,大將衛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將河西走廊(甘肅直至新疆一帶)成為中國國土的一部分。漢朝地圖:609萬平方公裡。
  • 《坤輿萬國全圖》:一張明代的世界地圖
    點擊上方「華夏地理」,精彩內容看不停!
  • 【地圖說】從《龍嶺迷窟》聊聊漢代地圖
    他真的特別會做選擇題,在秦王朝和項羽之間,他選擇了追隨項羽;在項羽和劉邦之間,他果斷跟隨了劉邦,憑著一路逢選必對,他的官越做越大,成了漢朝開國八個異姓王之一,被封為長沙王,當然在漢初成為異姓王未必是件好事,因為這八個人的命運大多都不太好。除了選老闆選得好,他選女婿的水平也不錯,他不念門第出身,將女兒嫁給了有犯罪前科的英布。
  • 在寮國,想買一張琅勃拉邦地圖,想不到地圖比旅館還要貴
    在寮國,想買一張琅勃拉邦地圖,想不到地圖比旅館還要貴 到達寮國安頓下來後,我便到街上轉一下,這是我每到一個新地方都要做的。目的是熟悉一下當地環境,了解情況。首要的任務是找一份市區地圖。這裡沒有像泰國和馬來西亞那樣的免費旅遊資料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在寮國,只能到站找一站的越戰遺物資料。
  • 葛劍雄:中國古代地圖是給誰用的?
    託勒密時代所繪製的地圖一張也沒有流傳下來,只有威尼斯人羅斯散利在1561年按照推想畫了一幅,已是一千多年後的事了。耐人尋味的是,中國這兩幅最早的地圖都是從地下挖出來的,而留在地面的,只是北宋末年(公元12世紀初)刻在石碑上的地圖。留傳至今的紙質、絹質地圖,基本都在元朝以後,印刷製作的地圖則年代更晚。像公元3世紀裴秀繪製的《禹貢地域圖》等,早已不知所終了。
  • 花了11年,他為這個只有線條的遊戲做了一張地圖
    在這個比賽裡,選手們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張遊戲地圖,按照其精彩程度決出勝負。他們通常會拿出自己珍藏了一年的殺手鐧,上交一份作畫精緻的答卷,來爭奪當年的最受歡迎Youtube《Line Rider》視頻作者的頭銜。
  • 一張地圖上的BAT戰事:起源、中場與轉折
    但是考慮到長期發展,地圖又是一個值得投資的事情。所以,當長遠布局大於眼前的實際需要,美團和順豐布局地圖就更像是一種對未來的投資和布局。最後則是滴滴,華為為代表的出行和科技企業,同時它們也代表著目前地圖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高精度地圖和自動駕駛。同5G、人工智慧等高科技行業一樣,自動駕駛遭遇早期的發展瓶頸之後,也在最近幾年步入發展的快車道,成為高速發展的風口行業之一。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有很多,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由於西方人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情況不是那麼熟悉,在製作地圖方面也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另外,由於觀念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畫歷史地圖方面也會出現偏差。
  • 《星際爭霸II》五月精彩遊戲大廳地圖推薦
    「單一兵種作戰」是一張對抗類遊戲地圖,也是遊戲大廳中非常受歡迎的熱門地圖之一,這張地圖之所以受到廣大玩家的一致好評,其原因在於「單一兵種作戰」不同於以往的對戰地圖,在這張地圖上你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鮮體驗。首先,在「單一兵種作戰」遊戲中,每個玩家可以選擇一個兵種進行生產,滿編的坦克Pk滿編的航母。
  • I grew up here活動火爆 國外職業哥回憶童年經典遊戲
    近日國外GO圈職業哥在推特上發起了以「I grew up here」(我在這裡/玩這個長大)為主題的懷舊活動,分享自己在童年時期的款款經典遊戲,懷念過去單純美好的時光。遊戲伴隨著玩家的成長,在職業哥接觸CSGO之前,來看看他們心中評價最高的經典遊戲吧!
  • 【地圖史話】關於「坎迪諾地圖」
    坎迪諾地圖的特別之處是描繪了出巴西海岸的零碎的記錄,該區域由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於1500年發現,地圖還以驚人的準確性和詳細度描繪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非洲海岸。舊地圖由3大羊皮紙製成,被保存在費拉拉公爵圖書館大約90年,直到教皇克雷芒八世將其轉移到義大利摩德納另一個宮殿。兩個多世紀後,1859年,宮殿遭到洗劫,地圖丟失。
  • 一張「校園文化地圖」帶來的啟示
    來源:解放日報前不久,11位「90後」學子手繪的一張《華東師範大學文化地圖》,引發了網絡熱議與新聞媒體關注。在我看來,那是因為,它的意義與價值,已遠遠超出一份「學校文化地圖」的範疇。其中一些亮點不僅給學校文化建設帶來很好的示範,亦可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落實與細化帶來啟示。
  • 每個人心中要有一張心智地圖,這張心智地圖是關於環境-使命-願景
    處於組織中的每一個人,他要知道為什麼去做,這是使命決定的;要做些什麼,這是願景決定的;如何去做,這是事情本身決定的;每個人心中要有一張心智地圖,這張心智地圖是關於使命-願景-目標-戰術-戰略-組織-結構-規則-法則-價值觀-行動!
  • 十年一覺地圖夢:郝曉光讓地圖豎起來
    即使專家和部門官員在私底下都為郝曉光的《系列世界地圖》叫好,但正式出版又是另外一回事。地圖不僅僅是一張圖,更承載著複雜的政治含義和文化情感,郝曉光面臨的是一堵無形的高牆。「我國體制內從事地圖測繪、設計、編輯、製作的研究院、出版社那麼多,怎麼可能由一個非地圖設計製作部門的個人來策劃、設計、製作世界地圖呢?」這條路,郝曉光走得異常艱難,但卻鍥而不捨地始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