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土耳其在提高國際影響力方面大有收穫,尤其是支持同屬突厥民族的亞塞拜然打贏了本輪納卡衝突,極大的提升了土耳其在伊斯蘭世界以及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土耳其本身也面對著巨大的外交壓力,除了與俄羅斯在敘利亞、利比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利益衝突外,與美國和歐盟的關係也很緊張,在北約內部也缺乏足夠的支持者,在10日舉行的歐盟首腦峰會上,歐盟可能會對土耳其採取制裁措施。
根據本屆峰會的宣言草案,由於在東地中海水域進行勘探,歐盟有可能對土耳其官員和機構施加進一步制裁,儘管義大利總理朱塞佩·孔蒂警告說,加劇與土耳其的緊張關係不符合歐洲的利益。
土耳其一直在爭奪地中海東部的天然氣資源,這也是其參與利比亞衝突的原因之一,但土耳其在地中海東部的天然氣資源之爭中,面臨著以色列、土耳其、希臘、賽普勒斯、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等國組成的強大聯盟。
對於歐盟可能採取的制裁,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倒是並不在意,當然,也有可能是故作輕鬆,埃爾多安稱,「歐盟自1963年以來對我們實施了正式制裁。他們從未公平地對待過我們,也沒有兌現對我們作出的承諾,但我們一直有耐心,仍然保持著耐心。」會有「誠實、公正」的歐洲領導人反對歐盟對土耳其的制裁。
隨著拜登可能就任美國總統,美國方面很可能不會再庇護土耳其,土耳其過去數年做的事,讓美國國會中形成了強大的反土耳其勢力,這些事包括對敘利亞境內庫德人的軍事攻擊、購買俄制S-400防空系統、土耳其國有的哈克銀行幫助伊朗規避美國政府的制裁等等。
土耳其方面現在正積極改善同美國的關係,一旦美國也加入制裁行列,土耳其脆弱的經濟根本經受不住任何打擊,據外媒報導,土耳其情報局局長哈坎·費丹正與以色列官員舉行秘密會談,以修復遭到破壞的兩國關係,多位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官員證實了該消息,一旦成功,「與以色列的良好關係將從拜登團隊的角度使土耳其當局受益。」
埃爾多安上臺後,土耳其和以色列的關係急劇惡化,2010年,以色列海軍突襲了一艘向加薩走廊運送人道救援的土耳其貨輪,結果導致10名武裝分子死亡,導致兩國幾十年的合作關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儘管兩國在2016年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但一直沒有恢復到以往的水平,軍事合作更是幾乎停止,而到了2018年,因為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武裝組織,以及美國將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移到耶路撒冷,土耳其關閉了駐以色列大使館,兩國至今沒有正式外交關係。
土耳其與以色列的關係惡化,爭奪東地中海天然氣資源還是小事,最主要的是埃爾多安一直自居伊斯蘭世界領導者,強烈的反以色列立場能讓其獲得更多支持,尤其是土耳其底層的支持,保證其執政地位,但此舉也遭到了美國、歐盟乃至阿拉伯世界的不滿,另一個試圖爭奪伊斯蘭世界領導者的國家伊朗,對此也不支持,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