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推土機下的王柏墓
此文寫於2012年2月22日,謹以此文紀念「北山四先生」研究者龔劍鋒教授!
1月11日,忙完學校期末工作後終於可以去王柏墓看個究竟了,心裡忐忑不安,「金華記憶QQ群」裡整天在討論的王柏墓會不會已經「慘遭不測」?上午10:00來到現場,標榜著法式宮廷大宅的綠城金華御園已經完成「圈地」運動,只見偌大的工地上七八輛推土機正在不停地作業中,遠處懸掛著「強烈要求保護歷史文化名人王柏墓」、「絕不允許破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遺產」標語的王柏墓似乎還在做最後的掙扎……之後正逢春節,又去了臨海、樂清和福建,對王柏墓的關注就漸漸淡去。
昨日,忽然接到三焦老師的電話,「王柏墓事件」好像又有了新進展。中午12:00我們一行四人馬不停蹄地趕到王柏墓現場,與年前相比,墓地西北邊開挖的高層商住樓地基已基本完成,望柱和枋柱上的標語不見去向,取而代之的是幾根警戒線,抱鼓石、石樑、墓磚、石柱等文物仍舊散落一地。在王柏墓址附近又發現一些古墓群,墓穴已經遭到推土機的破壞,一對明萬曆哥窯青花蝴蝶紋翻口瓶、一隻明萬曆哥窯青花花卉香爐和一枚萬曆通寶銅錢被兩位村民發現,我們提出高價購買,遭到拒絕,此條信息已轉告於相關部門。據文史專家龔老師介紹,目前金華御園所在區域是塊風水寶地,古時一些名門望族在此選擇墓址,除了王柏墓外,王柏之父王翰(呂祖謙弟子)墓、南宋狀元劉渭墓等也極有可能還在其中。下午5:00,我們趕往王五元村,見到了年初被村民搬回保護的古碑五尊,其中兩尊已殘:一尊殘留「魯齋」二字,另一尊殘留「宋諡」二字及落款「乾隆歲次甲子年仲冬月吉旦」(即1744年);完整的三尊:一尊是落款為「明甲子仲冬雙泉立」的「仁壽山」,一尊是「大宋太原郡魯齋公樓氏?墓碑」,落款已漫漶,一尊是落款為「萬曆癸未仲春立旦」(即1583年)的「明章順二府君安人邵氏合葬之墓」。
今日聽說在一些金華文史專家和王氏後裔的不懈努力下,「王柏墓事件」已經得到了浙江省文物局的重視,最終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文字算是一個關於王柏、王柏墓事件的解讀:
王柏,何方神聖?
王柏,儒學大家,是南宋婺學金華學派在呂祖謙、唐仲友之後的主要傳承人,與何基、金履祥、許謙並稱「金華四先生」或「北山四先生」,他們推動了南宋至明幾百年間金華「小鄒魯」文化的長盛不衰。作為「朱學嫡脈」,清初開始,全國各地的孔廟在東廡的先儒中增祀王柏,他的墓地在清朝被金華府劃入保護名錄。另外,他還是金華名相王淮的堂侄輩,當年王氏「四世一品」(至今在金華市區城北鐵嶺頭還留有地名),是南宋時期金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
再看1997年12月出版的由金華市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指導委、金華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金華市文物管理局聯合編寫的《歷史文化名城金華》一書,其中「歷史文化名人」章節的第175-176頁有關於王柏生平事跡的介紹:
「王柏(1197-1274)字會之。南宋金華人。初慕諸葛亮,字號長嘯。年逾30始知家學淵源,遂棄俗學,勇於求道。與友人汪開之著《論語通旨》,領悟長嘯非持敬之道,故改號魯齋。又聞楊與立推服何基學識,於是師事北山何基。何教他為學必須『立志居敬』,並作《魯齋箴》勉勵他。柏善於獨立思考,不拘泥於舊說,每遇有疑難,就向何基請教,常因一事往復問辯10多次。治學篤實精細,對於《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諸書標註點校尤為精密。婺州太守蔡杭、楊棟,台州太守趙景緯,曾相繼聘其主講麗澤書院和台州上蔡書院。後歸家講學,四方學者前來求學者甚眾,對學者必隨其所學之深淺引誘啟迪,以開其適道之門,然後提綱疏目,析殊會一,竭盡其餘。終身從事教學不倦。卒賜諡文憲。著有《讀易記》、《涵古易說》、《論語衍義》、《孟子通旨》、《左氏正傳》、《天文考》、《地理考》、《墨林考》、《正始之音》、《朝華集》等30餘種,今多佚」。
王柏墓事件,如何起因,如何收場?
去年12月,杭州綠城房產扛鼎之作「金華御園」在浙江師範大學東南門附近的荷花塘角工地上發現了一座古墓,金華市文物局的專家從墓穴用磚和出土文物分析為唐代墓葬,這與一些文史專家先前斷定的王柏墓不能吻合,但根據1922年的《鳳林王氏宗譜》上的「婺女鄉金村諡文憲公墓圖」、清光緒年間《金華縣誌》中 「宅墓」篇章的相關記載以及實地勘察後發現的望柱、枋柱、「魯齋」與「宋諡」等古碑分析,王柏墓就在附近無疑,且王氏後裔至今仍保留了到此祭祖的風俗。一「墓」激起千層浪,有關王柏墓的猜測與考證接踵而來,有關王柏墓的保與不保也面臨重重考驗,其實王柏墓的背後還牽扯著一些鮮為人知的利益關係,難怪有網友就「王柏墓事件」調侃說是開發商、家族、歷史名人、國家符號的互動博弈。
2011年12月28日,《都市快報》報導:《工地上挖出「北山四先生」墓?》
2011年12月28日,《金華日報》報導:《王氏後人稱:這就是『北山四先生之一』王柏墓》
2011年12月30日,《錢江晚報》浙中城市:《尋找王柏之墓》
2012年1月3日,三焦老師播客:《關於王柏墓,關於金華,關於瀕臨推土機的人和事……》
2012年1月8日,三焦老師播客:《金華王柏墓今日舉行祭祖大典》
2012年1月9-10日,浙江電視臺錢江都市頻道:《金華發現王柏墓,證據確鑿》
2012年1月12日,《金華日報》報導:《尋找王柏,堂堂乎,浩浩乎》
2012年1月13日,《浙中新報》發表文章:《荷花塘角的畫室,有感於王柏墓及其他(林均音)》
2012年1月13日,半壁江山講座:《王柏及北山四先生(龔劍鋒主講)》
2012年1月19日,三焦老師播客:《吳光教授談金華王柏墓的保護》
2012年2月9日,《今日婺城》發表文章:《何王金許今安在,試看王柏墓如何?》
……
拋開諸多複雜的內幕,僅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金華在文化遺產保護層面進行反省,作為金華市本級一位赫赫有名的歷史名人,他的墓址一直沒有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有效保護,如今卻在轟鳴作響的推土機下苟延殘喘,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王氏家族簡簡單單的家事,也不僅僅只是金華文化界的大事,它已經上升為一個國家問題:在GDP面前,文化遺產保護是讓步還是堅持?誰來決斷?
即將完成此篇博文時,一位知情王柏墓處境的北京網友發來簡訊:今日的金華王柏墓千萬不能成了昨日的北京梁林故居。但願如此吧。
圖2:王柏墓最後的掙扎
圖3:望柱與枋柱
圖4:望柱後的古墓
圖5:印有寶相花的墓磚
圖6:幾尊古碑鐵證如山
圖7:「魯齋」殘碑,原碑可能為「魯齋王柏之墓」
圖8:「宋諡」殘碑,原碑可能為「宋諡王文憲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