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傅錦華
崔永元看望傅錦華
傅錦華曾扮演過很多角色
幾代劉三姐歡聚 坐輪椅者為傅錦華
「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清脆歌喉通過巡演、廣播進入千家萬戶,形成了上世紀60年代人關於劉三姐深刻的記憶。
2月2日,為電影《劉三姐》配唱的傅錦華因病離世。2月4日上午,傅錦華的追悼會在南寧舉行,來自各地的傅錦華200多位親朋好友以及粉絲一起,送別這位將生命奉獻給彩調的「劉三姐」。除了眾人,陪傅錦華走最後一程的還有那首《藤纏樹》,生前傅錦華演唱過無數遍,只是從此後,她再也無法唱響。
20世紀50年代開始,因為《劉三姐》《龍女與漢鵬》《一朵小紅花》等劇目,傅錦華的名字為戲劇界逐漸熟悉。但最近這些年,這個本應該被記住的名字似乎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直到2005年,在「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華誕當代中國電影音樂慶典」中,傅錦華榮獲「當代中國電影歌曲(《劉三姐》)優秀演唱獎」的殊榮,這位當時已經年近七旬的老藝術家才再次進入公眾的視線。
「彩調」命名與傅錦華有密切聯繫
僅比傅錦華小几歲的龍傑鋒25歲開始擔任廣西彩調團副團長,曾經擔任廣西彩調團團長14年,見證了近年廣西彩調發展的歷程。在他的描述中,記者獲悉,20世紀50年代,在彩調劇《劉三姐》中,傅錦華擔任甲組主演的任務。
「彩調」的得名也與傅錦華有關。1955年,傅錦華和全國的許多業餘劇團一起到北京演出。經過挑選,她參與演出的彩調戲《龍女與漢鵬》和全國其他戲劇一起到懷仁堂演出。當時彩調的名字還沒確定,因此有調子、彩調、彩燈、哪嗬嗨等稱呼,由於《龍女與漢鵬》在懷仁堂一炮走紅,讓北京戲劇專家相當震驚,經過他們研究,最終確定,這個戲曲劇種就叫「彩調」。
傅錦華演唱的「劉三姐」夠甜夠嗲
1960年5月是傅錦華命運的重大轉折點。因為她的歌喉讓中國的電影多了—部曠世經典。她和蔡秀英等人一起到長春為電影《劉三姐》配音。
當時傅錦華一亮嗓子就讓大家嚇了一跳,她的聲音甜美婉轉又帶有山野的味道,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對雷振邦的作曲增加了許多很有特色的裝飾音,讓歌曲更加美麗動聽,富有旋律感。於是,為電影《劉三姐》配音的重任落在傅錦華身上。「讓傅錦華唱《劉三姐》非常合適,因為她的聲音夠甜,夠嗲,夠野,與『劉三姐』這個壯鄉妹子甜美、有個性的形象非常吻合。」龍傑鋒回憶說。
傅錦華人生的第三個輝煌是她在彩調戲《三朵小紅花》中扮演「媽媽」的角色,後來該戲被改編成電影,再次紅遍大江南北。
對彩調發展了如指掌的龍傑鋒如此評價傅錦華的表演,「她在近60年的藝術生涯中塑造了60多個藝術形象,可以說演什麼像什麼,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廣西演員至今無人能超越她」。他僅舉一例就說明了他的觀點,「當年傅錦華也曾經演出李雙雙一角,《李雙雙》的編劇李準都讚嘆,如果早知道傅錦華的演技這麼好,可能都會改變主意,讓傅錦華來試一下」。
傅錦華嗓子無法複製,堪稱「好聲音」
徐峻泰是當年電影《劉三姐》裡「李秀才」的扮演者。他說,由於自己在電影裡有角色,因此對劉三姐的歌聲是反覆地聽,但是劉三姐的歌總是百聽不厭。它反映了壯鄉人民豐富的文化特徵,折射出廣西人民深厚的情感,應該成為廣西地域文化的象徵。而不誇張地說,傅錦華應該是地域文化的一面旗幟,—個標誌。
很多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示,傅錦華的聲音無法複製,堪稱時代的「好聲音」。「傅錦華的聲音太有特點,代表了南方山村姑娘的聲音。這種聲音可遇不可求。直到今天這聲音依舊美妙動聽。廣西彩調團排練新版歌舞劇《劉三姐》,我們都邀請傅錦華來出任顧問和指導。」龍傑鋒說。
五代「劉三姐」接棒壯鄉「好聲音」
50多年來,廣西五代劉三姐不斷接棒壯鄉「好聲音」,她們皆有風骨獨成一統。有專家對幾代劉三姐進行了歸納:果斷機智傅錦華,魅力永在馬若雲,歌聲甜美唐佩珠,清麗脫俗黃婉秋,第三代劉三姐周瑾,第四代劉三姐吳似梅各具特色,媚與美交融的第五代王予嘉。
雖然,傅錦華離去,但是,壯鄉「好聲音」依舊接力下去。昨天,王予嘉回憶了和恩師傅錦華相處的日子。「她總是不厭其煩地幫我摳戲,在一些細節上都會不斷提醒我。她會不斷地告訴我當年她是如何去演繹劉三姐的,可以說是做到了毫無保留。『劉三姐』是廣西的民族品牌,我們一定要將這個品牌傳承下去。」
專家希望為藝術大師設立紀念館
隨著藝術大師的老去或者離世,對藝術大師的尊重和保護成為圈內議論話題。廣西作家胡紅一就針對傅錦華離世一事在微博表示,「這個喧囂時代 ,是否欠那一代藝術家太多」。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年的藝術大師為人們奉獻太多,相對於當下的一些所謂的藝人,這些藝人的貢獻就沒什麼好提的了。但當年的藝術大師為我們這個時代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財富,社會如何尊重和保護這些藝術大師成為值得重視的話題。
胡紅一說,一些藝術大師生前得不到重視和保護,隨著這些大師的離去,這些精神財富也可能消失在這個世界,這樣的後果相當可怕。應該通過建立紀念館等形式來傳承這些即將面臨消失的文化財富。「陽太陽離世後修建了紀念館,類似傅錦華這樣不可複製的大師,也應該為他們修建紀念館,在館裡同時可以向社會呈現彩調這門藝術,這也算是活著的人對後人的一種交代。」胡紅一說。
記者後記
我所看見的傅錦華的四次流淚
如果,一個成年人落淚了,說明他(她)內心有喜悅或者苦悶。我在採訪傅錦華的過程中,見過她四次落淚。這四次無聲的落淚裡,你可以看到一個彩調人一生行走的堅韌與不棄。
前三次都是在2005年,地點在廣西彩調團的小排練場。那年在「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華誕當代中國電影音樂慶典」中,傅錦華榮獲「當代中國電影歌曲(《劉三姐》)優秀演唱獎」的殊榮,於是廣西彩調團為她舉行一個很簡約的慶祝儀式。在這個儀式上。老人三度灑淚。第一次,她說到,45年了,我以為人家都把我遺忘在哪個角落了。我參加了幾十個戲超過3000場的演出,沒有獲得過特別的大獎。今天忽然得了獎,真的「喜出望外」。說著說著眼淚就流淌出來。這是老人高興的眼淚,讓它歡樂地流吧。
第二次,在說到自己進彩調團將近50年,而明年廣西彩調團就成立50周年了。與彩調團同生長共命運,一天也沒有挪窩。她說:「我太愛這個事業了。」眼淚再次從老人眼角流出。能在喧囂的塵世中抵抗各種誘惑,如此漫長地堅守自己的理想,眼淚說明了一切。這是執著的眼淚,讓它自豪地流吧。
第三次,在說到自己「文革」時受到的家庭磨難和種種委屈,老人落淚了。在扭曲的年代裡,心靈的創傷誰來治療?只有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老人,你就盡情地哭一次吧,這是你自由的眼淚,讓它灑脫地流吧。
第四次落淚則是在2008年,當年傅錦華還入選了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但是,身體不佳的她已經病了,住進了醫院,於是幾代劉三姐一起相約去看老人。本來看著大家來了很開心的傅錦華突然就流淚了。
一邊的女兒還說,「媽媽堅強點」。其實,老人怎麼不堅強呢?幾十年的風雨都挺過來了,或許是看見彩調後繼有人,老人動了感觸,這是欣慰的淚水,就讓它幸福地流吧。
都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有時候,我們還真希望,天堂中也有璀璨的舞臺來源:南寧晚報,在那,傅錦華依舊光彩照人,在笑聲和淚水中動情地唱著《劉三姐》,因為無論在哪裡,她都離不開它了。
來源:南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