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喜歡在家裡養些植物,而一般的新手,都會從皮實的觀葉型植物,例如綠蘿,文竹之類的植物開始養起,但是這類植物,雖然養護簡單,但是外表也比較單調,如果你喜歡帶有花蕾的室內植物,牡丹吊蘭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牡丹吊蘭的名字帶有吊蘭,但是它只是外表和吊蘭有些相似,因此才得名,但是我們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兩者的區別,首先是葉片的飽滿度,牡丹吊蘭葉片比較肥厚,儲存的水分比較吊蘭多,其次就是牡丹吊蘭的頂端一般都容易分化花芽,花朵是玫紅色的,看起來非常飽滿。
牡丹吊蘭的觀賞性比較強,而且它的花期也長,可以從春季一直開到秋末,如果控制好生長溫度,還可以一整年開花,所以我們在入冬時,最好以虐養為主,提前做好「三動作」,才可以讓它一直花開不間斷。
動作一:勤修剪多掐芽
牡丹吊蘭的生長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因為它的枝條比較柔軟,如果我們沒有修剪控制,它的枝葉會慢慢伸長,之後受重力影響,開始匍匐下墜,數量過多時,看起來就亂糟糟的,空氣不流通,還容易滋生一些小飛蟲,甚至影響日曬澆水等,導致內部葉片發黃腐爛。
其次前面也提到了,牡丹吊蘭是新枝頂端分化花芽的,如果我們想讓它的長勢更好看,修剪工作就不能少了,所以我們在平時,就必須多修剪,首先我們選擇主莖,再選好側枝,通過掐芽方式,讓它們長出更多側枝,同時還得進行疏剪,把太密集的部分去掉,保證牡丹吊蘭的外表看起來更飽滿,均衡,同時為了避免牡丹吊蘭滋生小飛蟲,每個月可以在周圍噴灑點農藥,驅趕蚊蟲。
任何植物都容易滋生蟲害,牡丹吊蘭也不例外,因此每個月都要噴灑農藥同時做好修剪工作,讓牡丹吊蘭多長側枝,提高美觀度又能保證空氣流通順暢入冬後,牡丹吊蘭總會出現枯黃葉片,發現後果斷修剪,並且清理盆面保持整潔
動作二:填厚土鎖溫度
牡丹吊蘭並不耐寒,因此到了冬天,它的生長速度便會變得非常慢,為了避免牡丹吊蘭被凍傷,有些花友都會馬上把它搬到室內恆溫處,避免它被凍傷,但是在南方地區,現在的溫度還在16-24℃之間徘徊,所以也不用著急把它搬到室內。
但是我們要注意一件事情,即使溫度還沒到5℃以上,但是高溫差的影響下,特別是我們在給牡丹吊蘭澆水後,水分會快速吸收熱量,很容易導致牡丹吊蘭被凍傷,而入夜後的寒風也容易穿過薄土,破壞根系,因此建議在入冬前,我們可以在牡丹吊蘭的土表鋪墊小顆粒植料,或者用木屑之類的材質,提高土壤厚度,鎖足花盆的溫度。
給牡丹吊蘭澆水的頻率最好降低,這個冬季,可以用控水的方式來養護牡丹吊蘭如果想給牡丹吊蘭澆水,最好選擇溫度較高的時間段,例如中午或者出大太陽時如果溫度過低,為了避免根系被凍傷,建議可以加適量溫水,同時必須澆透
動作三:多日曬儲能量
牡丹吊蘭作為一種室內觀賞類植物,養在室內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室內養護有2個缺點,第一個缺點就是空氣不流通,因此入冬把牡丹吊蘭搬到室內後,必須按時開窗,保證牡丹吊蘭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第二個就是日曬不足,單靠窗臺折射的關心,容易導致徒長。
而且牡丹吊蘭的葉片也肥厚,所以我們在養護的時候,陽光不足,也會導致葉片比較單薄,促成水分變少甚至導致發黃,因此我們在入冬前,儘量把牡丹吊蘭放在室外進行日曬,可以加快光合作用,讓莖葉更結實飽滿,儲存的能量自然越多,更能增強抗寒能力,提高入冬的成功率。當然,我們在溫度適宜的時候,還可以適當補充點花多多1號,補充氮元素加快枝葉木質化。
想讓牡丹吊蘭的枝葉更豐富,除了通過掐芽促分化,還可以在修剪後適當補充花多多1號因為牡丹吊蘭具有分化花芽的能力,所以在花期的時候,建議用花多多2號,加快花芽分化但是溫度過低時,例如低於10℃,或者溫度過高,高於28℃,都不要施肥,避免燒苗
總結:想讓牡丹吊蘭順利過冬,我們在入冬前,就必須做好這三基礎動作,首先把增加土壤厚度,避免冷氣入侵,凍壞根系,其次就是做好修剪工作,讓牡丹吊蘭的外形更飽滿,植株更健壯,增強抗病性,最後就是保證日曬充足,讓牡丹吊蘭儲存更多能量,讓枝葉木質化,後期在溫度過低時,搬到室內也能依靠儲存的能量,順利過冬,在早春迅速發芽,花開一茬茬,清香宜人小半年。
(原創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喜歡的關注,幫忙轉發)
▼文末長按點讚,送3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