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意義究竟是什麼?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疑問。
雷鋒說:「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活得更美好!」
大仲馬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愛因斯坦也說:「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
可這樣的話,從小到大咱聽得多了,很難真正往心裡去。
但最近,讀了《: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稻盛和夫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這本書的前言中寫道:「回顧迄今為止的八十多載人生,追憶超過半個世紀的經營生涯,我現在想要告訴大家、想要留在這個世上的,基本上只有一件事情,這就是『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年少時的稻盛和夫,遭遇了一連串的挫折和失意。小學考初中兩次失敗,高中畢業也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後來就職也不順利。然而,當他改變心態,埋頭於研發工作,卻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此後,他創辦京瓷、KDDI公司以及出任日航CEO,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在生命最後告訴世人:「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敗也罷,所有一切,歸根結底,要看我們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讓它變得更純粹、更美好。換句話說,要看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發揮出來。」
因為,他的一生,就是「利他」的一生。
一、公司的存在,不是為了實現個人抱負,而是為了守護員工的生活。
稻盛和夫27歲創辦京瓷,公司成立不久,十餘名新員工聯名「上書」,提出加薪、提高福利待遇等要求。然而,對於尚沒有什麼實力的公司而言,顯然不可能對大家的要求照單全收。於是,稻盛和夫跟員工們促膝長談,經過三天時間,才徹底說服所有人。
送走大家,稻盛和夫感到無比地疲累,他問自己:「經營企業,難道就是這樣嗎?我怎麼走上了這條艱苦的道路!」
原本,稻盛和夫創立京瓷的動機是:把個人技術發揚光大。
如今,公司還在起步階段,自己連家人都照顧不好,卻要對這麼多人的生活負責,委實責任重大。
但通過這件事,他忽然意識到:公司的存在,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個人抱負,而是為了守護員工的生活,給他們帶來幸福的人生。
所以,他重新確立了公司的使命: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
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一個人做事的動機很重要,崇高的動機會給人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會推著一個人走的更遠、站得更高!
正是因為稻盛和夫有著崇高的動機和強烈的使命感,才使得京瓷從一個路邊小作坊最終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二、我的才能和能力,不可以只為自己所用,而應該為世人、為社會所用。
京瓷經營上了軌道後,稻盛和夫也曾想過:「公司有了這麼高的收益,但我的年薪卻這麼低,不是太虧了嗎?」
但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傲慢,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誡勉:「自己擁有的才能和能力,絕不是自己的私有物,那不過是偶然被賜予的。這種才能和能力,如果不為我所有,也很正常。」
「所以,我的才能和能力,不可以只為自己所用,而應該為世人、為社會所用。」
一個人一旦這麼想,平常腦子裡根深蒂固的「這是我的東西」、「這是我的功勞」諸如此類想法,就顯得毫無根據,驕傲自大之心也就隨之消失。
就像老舍所說:「謙虛使人的心縮小,像一個小石卵,雖然小,而極結實。結實才能誠實。」大概就是這麼個道理。
不難看出,稻盛和夫的思想極具禪意。他說:「那些我們認定是自己的東西,不過是現世一時寄存在我們這裡的東西,其真實的所有者,我們根本不得而知。
正因如此,我們不應將其用於自身,而必須將其用於社會、用於世人。」
稻盛和夫不僅很早就參透了這其中的真諦,並且一以貫之地踐行。
京瓷股票成功上市後,他收穫了巨大財富。但他很快認識到:獲取利益或財富需要用正當的方法,同樣,使用它們也要有正確的方法。從正確的為人之道出發,最好的「散財之道」是什麼呢?就是將通過企業經營獲得的財富用在自己以外的、「為了社會、為了世人」的方面,將財富再次回饋給社會。
於是,稻盛和夫用他的私有財產創辦稻盛財團,設立京都獎,用以獎勵尖端科學、基礎科學和思想藝術領域的傑出人才。
基於同樣的考慮,他創辦了「稻和塾」,將自己一路走來的經驗和心得,毫無保留地向年輕人傳授。
在他看來,如今各種公司層出不窮,經營者眾,關於經營的理論和訣竅,學校和很多地方都會教,但更為重要的經營者的心靈狀態,卻沒人告訴。於是,他以《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這本書為載體,傾囊相授。
說到這裡,包括我們很多人都讀過的《活法》等書,也基於稻盛和夫這樣的「利他之心」,才最終抵達我們的書房。
三、人生原本單純,以利他之心為基礎,不斷努力,幸福終會到來!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雖然是一個成功的經營者的人生經驗,但是,即便對於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學習和踐行他的這種「利他之心」,也是頗有裨益的。
因為,稻盛和夫的智慧,並不僅僅是一點簡單的成功學,而是經營人生的哲學。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經營人生,經營我們的工作或事業,經營我們的婚姻家庭,經營我們與這個世界之間的關係。
平常人的生活,總有這樣那樣的糾結和煩惱,還有各式各樣的痛苦和不如意。但我們在這本書裡也能找到答案。
「一家人如何才能和睦相處?」「大家各自減少一點欲望就行了。」
「怎樣才能成功?」「如果內心祈願成功,就必須付出與之相應的自我犧牲。想要獲得大的成功,就要付出大的犧牲;想要獲得無上的成功,就必須付出無上的自我犧牲。」
「怎麼做才有幸福的人生?」 「人生其實是非常單純的東西。以利他之心為基礎,在每天的生活中,儘可能地不斷努力。只要這麼做,命運就一定會好轉,幸福的人生就一定會到來。」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而柴靜說:「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沒有歸屬。」
但通過閱讀《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書時,我發現,以「利他之心」孜孜不倦做事的人,不僅會成為有能力的人,更是心靈有歸屬的人。他們根本沒有時間感覺痛苦,反而很自然地擁有平靜、喜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