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總結相聲和脫口秀的區別,李誕建第二個德雲社,少3個步驟!

2021-01-07 小路雜談

李誕現在成了綜藝紅人,而他的脫口秀也是成名的關鍵,他有心想建立第二個德雲社,帶領出一個團隊,成為一種新興的語言類喜劇形式,于謙還參加了《脫口秀大會》並全程觀賞了,他的總結很到位,這種新的喜劇形式,能不能大有發展,還是差一點觀眾緣的,其實相聲和脫口秀的區別很大,李誕想建立第二個德雲社,少了3個步驟!

1、受眾群體

相聲是發展很久的傳統民間藝術,本身自帶觀眾緣,而且老少鹹宜,全家人一起去看相聲也常見,而脫口秀是舶來品,發源地不在本土,各有各的難處,相聲需要贏回年輕人的市場,一直要推陳出新,發展一些野路子,而脫口秀的受眾全是年輕人,需要擺脫小眾,有更多的觀眾能了解。德雲社通過成名的藝人帶動線下演出,現在的德雲社有四個角兒,郭德綱于謙,以及嶽雲鵬和孫越,其它的像張雲雷、郭麒麟等人也有了名氣。

李誕的笑果文化籤約了不少藝人,演員從線上走到了線下,開始了小劇場,《脫口秀大會》的演員儲備相當充足,很多人是兼職做這個,還有人成了主業,笑果的線下分支越來越多,藝人去外地的小劇場演出,也開始售票了,但成名的角兒真不多。

2、題材不同

脫口秀和相聲的區別是,可以說脫口秀演員的內容大部分都是真的,把生活狀態顯現出來,從婆媳關係到創業,還有愛情等,每個脫口秀演員個性鮮明,表演風格相差很大,因為全是野路子,不需要專業也沒有師承,大家全是摸索著前進,演員容易陷入一個怪圈,把自己的人生拿出來搞笑,但是人生經歷就這麼多了。

線下的表演情況來說,脫口秀和相聲的區別也很大,德雲社的相聲表演雖然並不刻板,但是傳統的東西都在,很多經典都在,而脫口秀能流傳的段子並不多,需要一直寫新的,有才華的演員不光要會說,還得有文採,李誕推出了很多演員,但是效果還是比德雲社差了一點。

3、捧紅新人

為了引導觀眾去線下的小劇場買票觀看,脫口秀和相聲一直十分努力,但是個人情況差太多了,說脫口秀的大部分新人都是自己有工作的,只是把這當愛好,而德雲社的演員全是指望表演吃飯的,線下表演方面,李誕上綜藝去推廣,而德雲社是不斷去讓徒弟當角兒。

李誕成功進入了娛樂圈,可以說是大明星了,他的節目《脫口秀大會》和《吐槽大會》對公司的宣傳相當大,但是主要是他個人的流量,而德雲社的後起之秀太多了,脫口秀信息量很大,加上李誕的合伙人都有豐富的節目製作經驗,出品的《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受到了追捧。

笑果不只想做製作公司,不停的籤約藝人,定期舉辦訓練班,而且不收費用,用來培養人才,通過線下小劇場挖掘出好的人員,請到綜藝節目上,鼓勵線上的觀眾去到劇場裡面觀看,培養一個消費習慣,德雲社也算走了趙本山的路線,本山傳媒用線上的作品帶動了一大批藝人成名,加上晚會的小品,成功捧紅了趙本山的徒弟,而喜劇界的開心麻花,從線下走到線上,電影票房相當高,藝人也都成名了。

德雲社推新人效果相當好,張雲雷、孟鶴堂、郭麒麟、楊九郎等通過綜藝節目成名,演員積攢了粉絲群體後,德雲社更像藝人經紀公司了,另外電影和電視劇也上線了,加上平臺的播放量,真是百花齊放,笑果的模式與德雲社十分像,只不過定位不同,于謙的一句話「把語言類喜劇的藝術發揚光大」可以說十分中肯了。

相關焦點

  • 楊笠被舉報事件,恰恰說明了脫口秀和相聲的區別
    在今年的《脫口秀大會》舞臺上,有兩位女演員脫穎而出,一位是成功出圈的李雪琴,她講的是自己和王建國的那些事,要不是就自己的媽媽還有老闆,基本不會造成很大的爭議。還有一位是楊笠,她的段子指向就很明顯,基本上都在「貶低」男人,在參加比賽時楊笠就有過「你想看什麼老娘偏偏不長什麼」這樣的金句。
  • 德雲社于謙用3個詞形容搭檔,最後1個詞意想不到
    近日,在《德雲社》團綜放出的花絮中,當于謙被問到怎麼形容郭德綱時,于謙的回答的三個詞語著實讓人沒想到。在聽完了謙大爺的回答後,小編不得不感嘆真的知己難得啊!在節目後臺的採訪中,于謙接受了節目組的快問快答。
  • 淺談北京爺們于謙,德雲社的相聲皇后,他才是最接地氣的老北京人
    前不久寫了一篇兒北京爺們兒于謙上《幸福三重奏》的文章,今兒就和大伙兒細聊聊老北京人于謙的相聲生涯,最近幾年相聲成了大伙兒熱議的話題,住在天橋的北京人應該都深有感觸,見天兒跟德雲社門口都有不少小姑娘,只要德雲社有演出這片兒就會湊一堆人,過去說聽相聲大伙兒幾乎能想到的就是春晚但通過郭德綱和于謙讓相聲這個傳統文化逐漸在大眾視野中傳播開來
  • 于謙公開抱怨嶽雲鵬不務正業,淨上綜藝不演相聲,再紅也不能斷根
    這次在節目中,于謙就首次談到了嶽雲鵬,一番話下來,也是看點不斷。在最新播出的一期節目中,于謙家又迎來一位貴客,就是著名脫口秀大會的幕後大BOSS李誕,人稱「誕總」,原本是奔著于謙廚藝到來的李誕在被導演的套路下,連開7個小時的車程遠道而來,終於是在晚上品嘗到了于謙親手做的美味佳餚。
  • 德雲社不收女徒弟的3個原因,你們覺得相聲這個行業適合女演員嗎?
    其實,郭德綱很早以前就說過,相聲需要手把手教學,而且要長時間的去練習,孤男寡女的在一起不太好,所以德雲社幾乎不收女徒弟。記得前幾年,侯耀華曾收了一名女徒弟,但後來卻鬧出了給女徒弟安娜金買假的香奈兒包包的笑話,著實令人尷尬。
  • 德雲社弟子那點事:相聲影帝級皇后于謙的多重身份,隱形富豪家世
    提到郭德綱就少不了于謙,這一對CP已經組成一體了,穿著黑色刺繡大褂站到臺上他是知名的「相聲皇后」戴上眼鏡變身老師他是最佳男主角,《玩》發表過後他成了作家,來到北京大慶的「天精地華動物園」他成了動物園園長。燙好髮型拿起麥克就是最優秀的相聲搖滾王子,在這些身份中能變換的得心應手的就是于謙了。
  • 「瞞」觀眾20年的于謙,「八旗少爺」家世顯赫,德雲社第一富豪
    01于謙,1969年1月24日出生於北京,雖說于謙是個相聲演員,但他一開始是不被看好的,因為老師嫌他長得醜。在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學藝,那幾年,于謙的天賦沒有表現出來,所以老師都嫌棄她,領導也看不起他。
  • 德雲社孟鶴堂秦霄賢來襲,說脫口秀的李誕也在,這是啥夢幻聯動?
    在12月17日晚九點,德雲社的孟鶴堂、秦霄賢還有脫口秀界的李誕會共同參與品牌日活動。看到宣傳之後,很多人都無比感慨,因為這完全可以被稱為夢幻聯動。對於明星參與這類活動,大家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牴觸的,即便是喜歡的明星也是如此。
  • 德雲社歷史上十大祖師爺賞飯的相聲奇才
    即使郭德綱的相聲跟傳統相聲相比,不規矩,而且隨性發揮,有點接近於脫口秀風格,但是「相聲」這個一度進入灰色領域的藝術門類,在他的努力下重回大眾視野,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祖師爺即使活過來也會給郭班主鞠一個躬表示感謝,然後再抽他大嘴巴。
  • 為了「養活」德雲社,郭德綱和于謙可真是費盡了心思
    和其他選秀類綜藝不同的是,這九位成員很多觀眾都是耳熟能詳,並且這檔綜藝輻射度有限,少了很多海選晉級的彎彎繞。 從節目效果就能看出,德雲社這幫弟子個個都是"老油條",早已經玩轉各種鏡頭,在遍地是熟人的舞臺上,大家發揮得更加自如。
  • 他是于謙的師弟,看起來憨厚卻紋著馬頭金剛,在德雲社說相聲但自己...
    相聲作為一門傳統的藝術啊,從開始誕生到現在,最講究的就是傳承,所以在相聲界有論資排輩這樣一個說法,如今德雲社已經成為了中國最有名的相聲社團。而在德雲社中也是會論資排輩的,雖然郭德綱已經是德雲社的大當家,但是在社團中還是有很多人的輩分要比他高很多。就比如謝金,他是謝天順的後人,輩分比郭德綱要大很多。
  • 為什麼于謙,嶽雲鵬,孫越,在德雲社沒有擔任職務?
    這時候網友才恍然大悟,原來于謙已經是德雲社董事長了,看來相聲皇后相聲皇后的一通叫,還真把于謙職務給叫上去了。 當然這個標語也可以當兩層意思理解: 第一德雲紅事會館祝德雲社董事長于謙生日快樂; 第二德雲紅事會館祝自家董事長于謙生日快樂
  • 德雲社相聲春晚郭德綱唱大戲,于謙變郭夫人,多人扮女裝驚豔
    隨著春節的日漸臨近,天津衛視和德雲社聯手打造的德雲社相聲春晚,也讓人越來越期待了。如今,德雲社相聲春晚的最新劇透又來了。此番德雲社相聲春晚,郭德綱不僅要帶著德雲社眾弟子一起說相聲,還要和大傢伙一起唱大戲。據悉,此番大戲叫《打金枝》。從演員表看,這絕對是一場大戲,因為參加演出的演員一共有將近40人,也就是差不多有40個角色。
  • 于謙和大兒子同臺說相聲,於思洋才14歲就已經和于謙一樣高了!
    日前于謙和大兒子於思洋合作說了一段相聲,于謙給兒子於思洋捧哏,只有14歲的於思洋站在舞臺上和父親于謙一樣高了,曾經那個求美女姐姐抱抱的小男孩已經成為了翩翩少年,只不過這段相聲在網絡上卻遭到了諸多質疑,主要是因為於思洋的表現不太好,網友覺得於思洋作為于謙的兒子,郭德綱的徒弟,說相聲就應該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
  • 德雲社「龍」字科招生,郭德綱于謙帶徒弟到場,3個亮點太歡樂!
    一、德雲社「龍」字科開始招生說到德雲社,現在真的是太火了,一舉一動,都能引來網友的歡呼和尖叫。德雲社的一幫老爺們兒,也確實給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開心,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歡樂源泉。很多人都知道,德雲社招生是按照「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8個字來排的,前四個已經收到,如今該到「龍」字科了。其實,我也非常想去,只可惜不招女孩子。
  • 為相聲而生,德雲社背後是郭德綱吃過的苦
    疫情原因有些行業至今未營業,除了電影行業外,熱愛相聲的朋友們都期待著德雲社能早日開箱。德雲社是北京大型相聲團體之一,口碑和知名度最佳。是由郭德綱和張文順創辦而成,如今已有上百位員工,知名相聲演員有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燒餅等人。
  • 德雲社和劉老根大舞臺有何區別?
    主要區別有四個方面成立目的與成立背景不同二人轉與相聲雖同屬草根文化、民間藝術,但在觀眾心中的接受度是不一樣的。反觀德雲社成立時,那時候相聲已經沒落,鮮有人看,而郭德綱也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憑著對相聲執著的喜愛,與李菁等人堅持創立了德雲社,起步階段甚至兩三個觀眾,郭德綱不像于謙,可以拍戲賺錢,他的能耐只有在相聲裡才可得以施展。也就是說,郭德綱成立德雲社是希望能慢慢培養穩定觀眾,給自己一個餬口的地方,同時也等待自己能在相聲界有一席之地。
  • 于謙李誕聊相聲飯圈化,感慨觀眾變了
    如果有什麼人能配得上人間清醒這幾個字的話,那于謙必須得算一號。自從張雲雷、孟鶴堂、秦霄賢等相聲圈「小鮮肉」走紅以來,相聲越來越「飯圈化」的話題就被不斷拿出來討論。在最新一期的《幸福三重奏》裡,于謙和李誕就談到了這個話題,不難看出,即便是捧哏巨匠謙兒大爺,對於現狀也有一種深深的無奈與無力感。「不可阻擋的飯圈潮流」相聲和脫口秀都是語言藝術,也都需要通過在小劇場與觀眾面對面地表演和互動來打磨作品,所以李誕和于謙坐到一起,絕對是有話題可聊。
  • 相聲皇后于謙,曾投身螢屏演盡悽涼,今如何坐上德雲社二把交椅
    愛生活,愛娛樂,愛大白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比起位高權重嫉惡如仇的郭德綱,一臉褶子隨和近人的于謙更深得觀眾們的喜歡。因為愛他,所以我們也會想盡辦法的打趣他,什麼于謙父親王老爺子,祖傳綠帽子王,小馬駒的骨血,每當看著這個和善的傢伙,在舞臺上被郭德綱逼得想咬人時,我們總會發自肺腑的喊一聲」籲「,猶如老友重逢般透著那麼的自然,爽心。于謙就是有這樣一股魔力,甭管多麼生的面孔打看到第一眼便有莫逆之交的感覺。是什麼使得他能夠雄踞德雲社多年而不倒?
  • 于謙豪宅意外曝光,院子不是一般大,10個德雲社也比不上!
    于謙江湖人稱謙兒哥,他也是郭德綱的搭檔,他更是相聲界公認的第一玩主。為何這樣說呢?這還要從于謙的家庭說起!于謙有一個非常顯赫的家庭,他的家族很龐大,而且于謙的父母非常厲害。他父親在退休前是大港油田勘探局總經理,母親是石油系統的專家,由此就能看出來于謙的家庭在他父母那一輩就非常厲害了。雖然于謙和郭德綱是搭檔,他在德雲社的資歷和地位也非常高,但德雲社的年收入並沒有他的分紅。他按自己的演出領取費用,當然于謙也不差這點錢,他自己也曾經說過,說相聲只是他的興趣愛好不為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