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的背景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著名幼教專家陳鶴琴曾說:「幼兒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個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一席話語,告誡我們幼兒園和家庭二者必須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家園的溝通交流、支持合作、資源共享才能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才能促進幼兒、家長、教師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長,才能為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家園共育的重要意義
教育是個系統工程,由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共同組成,三者之間互相滲透、互相聯繫、互相制約。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影響其發展最主要的是幼兒園和家庭,而家長和教師分別是這兩大環境的施教者。家長雖然不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對孩子身體力行地教育和耳濡目染的影響卻遠勝於老師。家庭教育雖然沒有學校教育的系統與規範,但是卻佔據了教育對象的起點,決定了孩子真善美等價值觀的原始取向。而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幼兒園教育和其他層次的學校教育一樣,正規化、系統化、制度化、科學化是它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所在。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各有優勢和局限,因此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可以使來自雙方的學習經驗具有一致性、連續性、互補性。
家園有效溝通,達成教育觀念上的統一
1.轉變以往舊觀念,配合老師的工作
幼兒教育是一項很全面很繁瑣的工程,它的成功註定這個孩子的未來。
2.提供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促進家園有效溝通
為了促進家園的溝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為家長們提供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
3.創新多種溝通方式,促進家園相互信任
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溝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園聯繫手冊、家訪、家長開放日及利用家長接送幼兒的時機交談等。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進駐千家萬戶,嘗試利用電腦與家長溝通也別具魅力,
4.共同創造愛的氛圍,促進家園共育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身邊每一位親人的關愛。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成人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厭棄的孩子則常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逆反的心理。
5.了解幼兒園教育內容,實現家園共育
為了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首先我們應該要讓家長全面地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以便家長更好地配合幼兒園教育。為此,我們做到了「四公布」:
(1)召開新學期家長會議,公布學期幼兒培養目標及幼兒園工作行事例,讓家長清楚地了解到每個月每一周的活動內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兒園的活動。
(2)在家園聯繫欄裡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標。讓家長每月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班級的工作重點,並做出相應的配合。
(3)在展示牆上公布每月的主題教學內容,讓家長和幼兒及時地進行關注。
(4)每周公布一周活動安排,並且在家園欄中增設了「請您配合」一項,請家長及時地協助完成教育目標。
(5)充分利用走廊等有限空間,讓幼兒在園學習的內容和作業展示給接送的家長朋友們。
家園共育要掌握必要的方法
1.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
2.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進一步實現家園互動
3.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
組織父母參與幼兒園教育,是家園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讓父母做旁觀者,而是重在參與,發揮父母這一重要教育資源的作用。
4.傳播科學育兒知識、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是幼兒園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
總之,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幼兒園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信任、支持、與宣傳。
來源:內容來源網絡,圖片來自圖蟲創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