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湛藍,碧波蕩漾,冬日的宿遷,大街小巷亮麗整潔,城市交通暢通有序,市民言行文明有禮……生態宜居、幸福和諧,文明風尚在這裡大放異彩。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江蘇宿遷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文明城市創建沒有終點,2018年起,宿遷堅持不懈抓好文明城市長效建設,連續兩年複查測評成績及市區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域社會文明程度指數持續保持全省前列。
亮麗整潔,城市交通暢通有序的宿遷。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2020年11月,宿遷迎來了收穫的季節。11月20日上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宿遷以全國第二、全省第一的成績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再放光芒。
長效治理,創新建設路徑
2018年,文明城市建設工作從集中攻堅階段轉入常態長效建設階段,宿遷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秉持為民利民惠民的理念,持續建設環境優美、秩序優良、服務優質的人民滿意文明城市。
時光如梭,初心不改。3年來,宿遷市堅持高位統籌,把文明城市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系統構建高效運行的組織體系,形成了全市「一盤棋」的協調聯動格局。同時,設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文明城市長效建設指揮機構和專項工作組,持續推行城市社區市領導掛鈎聯繫和機關單位結對共建制度。
社區網格員。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我們通過『樓棟之家』微信小程序、『樓棟幸福鄰裡』微信群和網格員入戶走訪等形式第一時間了解百姓需求,解決百姓難題。」宿遷市宿豫區豫新街道江山社區黨委書記李培榮告訴記者,社區不斷壓實網格化治理,通過選優配強網格員、製作便民服務卡等形式,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網格化治理是宿遷市常態化推進文明城市長效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宿遷市不斷健全網格包保機制,以片區為基本網格單元,將任務明確到點、責任包保到人,分類推進點位創建工作,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在鞏固文明城市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持續擦亮環境優美、秩序優良、服務優質的人民滿意文明城市「金字招牌」。2020年5月到11月,為了進一步鞏固宿遷市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成果,著力提升工作水平,全國文明城市長效建設十大提升行動全面展開。各地、各部門突出問題導向,聚焦薄弱環節,通過完善設施、規範管理、強化長效機制等工作措施,有效解決了文明城市長效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厚植沃土,涵養文明特質
「『侍奉父母,養老愛老』『讓城市更文明,讓生活更美好』……最近我們鎮上多了不少這種有文明宣傳標語的文化牆,看著很有意思。」12月22日,宿遷市湖濱新區曉店鎮居民張頤告訴記者,「文化牆內容豐富多彩,提升了我們鎮的『顏值』,更重要的是內容很有教育意義。」
社區公益廣告。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如今,行走在宿遷市各類公共場所、背街小巷、社區校園等處,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內容的公益廣告隨處可見。一幅生動的插圖、一句簡單的話語,讓文明風尚在潛移默化中入腦入心。
2020年11月「江蘇好人榜」公布,宿豫區仰化中心小學教師池振龍和宿城區龍河鎮夾河村黨支部副書記沙軍榜上有名;12月初,中央文明辦發布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宿遷市民沈賽斌當選誠實守信類「中國好人」……這些平凡人的故事匯聚成了引領市民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成為持續推進文明城市長效建設的不竭動力。
好人精神折射文明之光,近年來,宿遷市把身邊典型挖掘、培育和宣傳作為城市文化內涵建設和全國文明城市長效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道德典型評選表彰。
人情新風「宿9條」。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今年年初,宿遷市又掀起了新一股文明風尚。1月10日,為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推進人情減負、弘揚文明新風,《人情新風「宿9條」》正式發布。現如今,喪事一律簡辦、喜事一律新辦、小事一律不辦「三個一律」已經成為群眾行動自覺,「宿遷習慣」加速形成。
以人為本,提升城市溫度
「運河灣公園開園後,我每天早晨都來這跑步,環境特別好。」家住宿遷市區格林上郡的市民張浩告訴記者,「以前晨跑都要開車到古黃河水景公園,現在家門口就有這麼美的公園,實在是太幸福了。」
「幸福感、獲得感」是城市文明建設的「試金石」,宿遷市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文明城市建設全過程。
老舊小區新建非機動車停放點。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圍繞住得更舒適,宿遷市進一步加強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作,將改造重心放在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上,重點解決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等影響居住安全、居民生活的突出問題;圍繞行得更通暢,打通「斷頭路」疏通堵點,倡導開展「車讓人、人快走」等主題活動,城市文明交通指數持續保持全省領先;圍繞環境更優美,深入開展區域清潔、垃圾清運、違建清零「三清」治理行動,大力建設「沒有圍牆」「沒有違建」「沒有易澇點」的城市;圍繞生活更便捷,規劃建設一批集停車場、農貿市場、餐飲、便民服務等為一體的現代生活服務設施,切實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
今年以來,市區「好巴士」快速公交專用道加快推進,洪澤湖路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268省道一期工程等建成通車,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000個,完成3500輛公共自行車更新;「城市之家」、農貿市場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新改建城區二類以上公廁26座,新建改造雨汙管網45公裡,治理易澇片區25個,建成7個公園綠地,3家單位庭院完成開放改造……一個個「民生數字」,是文明城市長效建設結出的「民生碩果」,更是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生動體現。
文明城市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品牌,更代表了一個城市的內涵。文明城市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持之以恆、久久為功、長效管理,一刻也不能放鬆。在文明城市建設的路上,宿遷市還將在常態創建、深入創建的基礎上持續發力,全力打造「全國文明城市群」,讓文明遍布城市每個角落。(宿遷日報記者 侯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