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寧說教育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高考視為學生階段意義重大的考試,可以近些年來教育部對教育事業的改革,讓我們不得不把目光轉向另一場考試——中考。
中考是對於初中生來說,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只有在這場考試中脫穎而出,才能被重點高中錄取,而這也就意味能邁進大學的校門。
尤其是今年,教育部對中考做出了幾項改革,讓初中生甚至是學生家長開始擔憂,為了中考開始積極努力的準備著。
教育部政策一:嚴抓「普職比」
所謂的「普職比」說的就是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錄取比例,職業高中包含了中專和職專,教育部表示普通高中的錄取人數和職業高中的錄取人數要達到5:5的模式。
這也就表示,今後不管是學生的成績如何,都會有一半的初中生被「分流」到職業高中就讀,無緣普通高中甚至是大學校園。
這項政策將會在2021年的中考進行實施,所以說今後要想考上好大學,並不是高考決定的了,而是從中考就已經開始。
教育部政策二:中考新增3門考試科目
近些年教育部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我們從改革方案的實施上就能看出,尤其是中小學階段要求布置體育課的家庭作業。
同時為了讓學生加強體育鍛鍊,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文化課上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為了能督促學校開展學生的體育鍛鍊,教育部提出將要在中考時,提升體育科目的分值,達到和語數外同等的水平。
同時教育司司長表示,力爭在2022年全面實施美育中考,也就是除了體育科目之外,還將增加音樂和美術考試。目前我國的雲南省已經在2020年的中考進行實施了,而且體育的分值也調整到了100分。
對於這項新政策,學生家長表示頭疼不已
一直以來教育部都在提倡中小學生的「減負」,但是在學生以及家長們看來,學生的負擔似乎是「越減越重」了。
其實教育部納入中考新科目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到,之前教育部就表示要將初中的實驗納入中考成績裡。
雖然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全面的發展,但是似乎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只有好處,弊端也是很明顯的。
中考「改革」的弊端
教育部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文化課的內容,但實際上新增的3門考試科目,就是在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因為一旦劃入到中考的成績範圍內,學校以及家長們都將會列為重點學習的科目,少不了課外的補習。
這無形之中其實給學生在增加了不少的負擔,本來語數外的三本主科目就已經很吃力了,現在又加入體音美,想必很多學生的周末會更忙。
中考「改革」也存在優點
其實對於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文化課的知識學習還不繁重,那麼在這個階段身體素質的鍛鍊其實很重要。
平時文化課的學習已經佔據了很多時間,如果沒有教育部的這項政策,學生幾乎不敢利用空餘時間進行體育鍛鍊,畢竟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才是主要任務。
然而在教育部的政策下,學生可以正大光明的進行文化課之外的學習了,畢竟要是在體音美這方面找到優勢、特長,也可以選擇藝考這條路,這對於文化課成績不高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武漢的「中考改革」方案已經出臺,考生看到考試科目後表示頭疼
教育部對中考的這項改革政策,全國各省市地區紛紛出臺方案進行相應,尤其是湖北省武漢市,新中考的方案已經發布了。
該方案將從2020年剛入學的初一階段學生開始實施,在2023年的中考正式採用,方案的重點內容是考試科目。
除了正常的語數外、物化生、歷史、地理之外,新增了體育與健康、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與法治、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加起來總共有15們考試科目。
同時在原本的總分550分基礎上,提升為總分680分,尤其是在音樂這門學科上,還將採用「筆試與實踐」共行的方案。
寫在最後:
教育部的這項改革目的並不是加重學生們的學習壓力,而是想要減輕文化課的壓力,讓學生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不過具體的實施過程就要看各地區的學校以及學生家長的重視程度了,畢竟現在中小學課外輔導的壓力遠遠超出了在校的學習壓力,希望這次教育部的改革方案,可以有效的緩解現在中小學生的狀態。
今日話題討論:你覺得教育部的這項政策如何?實施起來是否有困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