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丨歐美貿易戰「降溫」之際,德國外長卻來到了亞洲

2021-02-25 瞭望

◆ 德國外長表示,參與國家應共同在國際組織中承擔責任,致力於維護國際法,填補部分由於某些國家從國際舞臺抽身造成的空缺

◆ 分析稱,德日的走近是川普奉行「美國優先」、忽視西方盟友的背景下,這些國家的「抱團取暖」

◆ 媒體援引馬斯的話說,歐盟和日本籤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向全球釋放了清晰的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信號

◆ 可以預見的是,各方圍繞推進自由貿易、反對單邊主義方面的博弈依然不會停歇

◆ 附延伸閱讀:《美歐同意通過談判緩解貿易摩擦但前景存疑》

來源丨參考消息(ID:ckxxwx)

近日,貿易戰的「硝煙味」似乎在歐美之間有所緩和。

據彭博社報導,當地時間25日,美國總統川普與歐洲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旨在避免跨大西洋貿易戰的協議,緩解了川普威脅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引發的緊張局勢。這家美國媒體援引川普的話說,雙方同意歐洲擴大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和大豆的進口,並且雙方降低工業品關稅。容克說,在談判進行期間,美國和歐盟將「暫緩其他關稅」。

有輿論注意到,就在歐美貿易戰「降溫」之際,德國外長馬斯卻來到了亞洲。境外媒體觀察到,這是馬斯3月出任外長後首次訪問亞洲。馬斯表示,他有意識地選擇日本作為亞洲之行的首站。「聯結我們的是共同的價值觀和緊密的友誼」,他說,很高興看到德國和日本在目前「外交政治的困難時刻」能更密切地合作。

▲7月25日,德國外長馬斯與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出席記者招待會。(視覺中國)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消息,馬斯表示,希望同日本和其他國家共同構建一個「多邊主義聯盟」,捍衛現有的世界秩序,抵制日益盛行的單邊行動。馬斯25日在東京發表原則性講話時表示,參與國家應共同在國際組織中承擔責任,致力於維護國際法,填補部分由於某些國家從國際舞臺抽身造成的空缺。

媒體觀察到,日本和德國分別是全球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也是西方發達工業國家七國集團(G7)和20國集團(G20)成員。有觀點認為,德國捍衛多邊主義及自由貿易的決心在意料之中。

▲馬斯訪問日本。(德國之聲網站)

英國《衛報》網站就報導稱,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警告說,川普的關稅戰危及全球繁榮。法新社亦報導稱,默克爾還曾警告川普不要挑起貿易戰。

7月17日,經過長達5年的談判,日本和歐盟領導人在東京正式籤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媒體援引馬斯的話說,歐盟和日本籤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向全球釋放了清晰的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信號。

▲【貿易戰之路:死路一條】總統川普一邊高喊「打贏很容易!」一邊開車駛向「貿易戰之路」,路的盡頭是失敗者之地:失業、虧損、政府稅收損失和便宜商品減少。(美國卡格爾漫畫網站)

對於德國外長的日本之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學者張蓓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稱,德國雖然與日本因為歷史的原因有一定隔閡,但民間交往的基礎很牢固。德日的走近是川普奉行「美國優先」、忽視西方盟友的背景下,這些國家的「抱團取暖」。

她進一步指出,德國外長訪問日本,首先是因為川普的單邊貿易政策令全球貿易形勢出現很大不確定性,歐洲國家和日本均看到了要加強合作對衝川普政策衝擊的必要性。上周歐日達成的經濟夥伴協定就是證明。德國外長訪日也是深化歐日溝通的努力。其次,德日均認為自己雖不是全球大國,但卻是價值觀相似、有全球分量的國家,因此應該攜起手來塑造對自身有利的規則,而不是充當「規則的接收者」。

由此可見,雖然歐美在貿易戰問題上的爭執有所降溫,但可以預見的是,各方圍繞推進自由貿易、反對單邊主義方面的博弈依然不會停歇。

相關焦點

  • 中印發生肢體衝突 德國外長馬斯來湊熱鬧:感到擔憂
    (原標題:對中印局勢,德國外長馬斯也來湊熱鬧) 今年7月,德國將接替法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
  • 歐盟兩項數字法案被指針對美國巨頭,歐美會否爆發數字貿易戰?--上觀
    有關對數字服務(主要是網際網路服務)的監管和徵收數字稅的爭端,是否會成為歐美貿易戰乃至新一輪全球貿易摩擦的引爆點?歐盟15日公布規範有關數字服務的兩項重要法案《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法案中對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等數字服務巨頭進行更嚴格的規範和徵收數字稅的規定被認為是直接針對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等美國公司。
  • 【國際銳評】在全球貿易戰下,「綏靖者」難逃被反噬的結局
    原標題:【國際銳評】在全球貿易戰下,「綏靖者」難逃被反噬的結局[   7月以來,川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頻頻引發各國強烈反制。繼加拿大對價值約126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墨西哥啟動第二輪反擊行動對3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之後,中國6日被迫對34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同一天,俄羅斯也宣布將對美國部分商品加徵關稅。
  • 芮悟峰:變局下的歐美關係新動向
    2019年最重要的認識就是不能再孤立地看待歐美關係。今後對歐洲和德國尤為重要的是如何在正在形成的美、歐、中三足鼎立的格局中進行自我定位。至少從歐洲視角看,美中之間的競爭覆蓋了包括歐美、德美在內的國際關係。雖然美中關係並不能決定全部的國際秩序,但是,它是各個國際行為體在制定其外交政策和戰略時都要考慮的背景因素。
  • 埃及媒體:埃及和德國外長一致拒絕外國幹涉利比亞事務
    埃及媒體當地時間3日援引阿拉比亞電視臺播報的緊急消息報導說,埃及和德國的外交部長拒絕外國對利比亞問題的幹涉。埃及外長舒克裡當天同德國外交部長馬斯通電話,雙方談及兩國共同關心的一些地區性問題以及有關雙邊合作的問題。
  • ...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柏林同德國外長馬斯...
    【王毅:中德需共同承擔起三大任務】當地時間2020年9月1日,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柏林同德國外長馬斯共同會見記者。王毅表示,這是今年我第二次到訪柏林。我同馬斯外長進行了坦誠、深入、友好的會談,增進了互信,也富有成果。
  • 德國外長稱,兩國關係已不可能回到從前了
    德國外長馬斯上周末在談到與美國的關係時說:德國和美國的關係不可能回到從前了,德國也正在考慮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已經不符合德國和美國的要求了。因此可見,德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確實出現了問題。
  • 中國-阿富汗-中亞五國副外長舉行貿易與互聯互通視頻會議
    本文轉自【外交部網站】;2020年12月9日,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主持召開「中國-阿富汗-中亞五國(CA5)」貿易與互聯互通副外長級視頻會議。阿富汗副外長納布、哈薩克斯坦副外長瑟茲德科夫、吉爾吉斯斯坦副外長馬德馬羅夫、塔吉克斯坦副外長胡賽因佐達、烏茲別克斯坦副外長西季科夫、土庫曼斯坦副外長哈吉耶夫出席。羅照輝表示,當前百年大變局和世紀大疫情相互交織,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地區各國面臨共同挑戰。中國通過自身努力和國際社會支持,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方面走在前列。
  • 中美對抗下中國國際貿易力量在上升,中日韓經貿關係新格局何處去?
    廣場協議是美國為了解決貿易失衡問題採取的重大政策,要求日本和德國的貨幣升值。從1985年開始,東亞地區佔日本出口的比重穩步上升。 圖2還表明,無論是從最終品還是中間品出口衡量,廣場協議之後,東亞地區作為一個市場的地位上升了。從所有產品出口衡量,東亞於1991年即超過歐美,成為東亞自身最大的出口市場。
  • 解讀|韓國被日本踢出「白名單」,日韓陷入貿易戰風險再加劇
    8月2日上午,日本內閣批准通過《出口貿易管理令》修訂案,決定把韓國排除出獲得貿易便利的「白名單」,新版《管理令》21天後生效,預計於8月底實施。此前一天,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與韓國外長康京和在東協會議期間舉行的會談未取得進展,日本內閣今日決定也在外界意料之中。此舉將成為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之後,日本對韓國的最新出口限制措施。
  • 王毅分別同德國外長、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通電話
    本報北京4月4日電  4月3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德國外長馬斯通電話。  王毅表示,儘管中方仍需集中精力防止疫情反彈,但願意根據德方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方願同德方加強雙邊抗疫合作,並攜手為其他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幫助。
  • 境外媒體:中國外長為馬尼拉帶來禮物
    參考消息01月18日09:42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6日報導,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為馬尼拉帶來禮物,承諾提供一批新冠疫苗並支持菲律賓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執政末期、拜登即將成為美國總統之際,凸顯北京對其「友好近鄰」的支持。
  • 亞洲|東協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背後
    亞洲|東協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背後 2020-03-3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德國也想摻和「印太戰略」,德外長:印太地區是外交政策優先事項
    9月2日,德國政府發布了一份有關印太地區的政策指導方針,名為「德國-歐洲-亞洲:共同塑造21世紀」。德國外交部網站2日發文,介紹這份指導方針出臺的背景。文章稱,近幾十年來,越南、中國、印度等國家經濟增長迅速,印太地區的經濟和政治重要性正在增加,但與此用時,該地區戰略競爭日益激烈,正成為「塑造21世紀國際秩序的關鍵」,其地緣政治權力結構的變化也對德國「產生了直接影響」。
  • 告別「偉大」的歐美邊緣人英國,今只能探尋「二流國家」生存模式
    英國的戰後國際政經地位,重要性很大程度在於它曾經是連接大西洋兩端歐美的樞紐位置。而脫歐本身,就是壓垮此一樞紐角色的最後一根稻草。戰後歐洲各國傷亡慘重,經濟情況有如一潭死水,不但德國一分為二,其他西歐列強亦都自顧不暇,希望能夠儘快修補戰爭傷痕,促進國家復甦。同盟國當中也出現分裂聲音,由於軸心國不少成員來自保加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等中東歐國家,蘇聯在重建國家之際,也都將目光放到上述前軸心國之上,藉此擴大勢力版圖。
  • 澳大利亞外長:無意傷害與中國的重要關係
    文丨六七 審丨暗藍7月28日,在美國疫情單日新增多達數萬人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佩恩、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仍堅持前往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進行「2+2」部長磋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澳大利亞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事實上,長久以來,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的事務上都和中國保持著密切的合作。然而,澳大利亞卻作為美國的在該地區的「反華橋頭堡」,長久以來都跟隨著美國的對華態度修改著自己的外交政策。因為這個原因,2020年以來,澳大利亞在疫情、南海等議題上,始終和美國保持一致,在對外聲明中秉持著強硬的態度。
  • 紐西蘭外長稱有亞洲血統,願調停澳中緊張關係,中方這回立場明確
    撰文、校對丨南喬全文1008字,閱讀約需2分鐘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在一個月前上任的紐西蘭新任外長納納亞·馬胡塔表示了自己願意在中澳關係上扮演"調停人"角色的積極態度。不過納納亞·馬胡塔表示,自己很有信心,因為她有毛利人血統,與亞洲人有親緣關係,因此更容易在這一問題上取得突破。紐西蘭願調停澳中緊張關係在接受採訪時,這位就職不久的紐西蘭外長納納亞·馬胡塔表示,在明年即將在紐西蘭召開的APEC峰會上,她相信紐西蘭將會有機會給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創造一個不同的環境,並讓兩國實現溝通和對話。
  • 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結束訪問非洲五國之際接受媒體採訪
    2021年1月4日至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邀訪問了奈及利亞、剛果(金)、波札那、坦尚尼亞和塞席爾五國。結束訪問之際,王毅接受了《人民日報》記者的採訪。內容如下:一、多年來,中國外長一直每年年初首訪非洲。今年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仍然克服困難,堅持這一傳統,請問是出於什麼考慮?
  • 俄總統,外長強烈抨擊,德國總理、副總理強烈抨擊
    而在近期卻出現了新的情況,不僅俄羅斯總統,外長強烈抨擊美國做法。就連一直以來作為美國盟友的德國總理、副總理也看不下去了,紛紛站出來強烈抨擊美國的做法。這究竟發生了什麼?據經濟日報社1月3日的消息,2019年12月20日晚,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法案包括對俄羅斯和德國兩國參與「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公司進行制裁。
  • 聚焦亞洲航運–國際航運公會「領航及觀察系列論壇」來到香港丨...
    本月也是2020年最後一場由國際航運公會(ICS)主辦的「領航及觀察系列論壇」將會移師香港,聚焦亞洲航運現狀與未來發展。此次論壇得到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和海運港口局聯合承辦與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