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喬詹之爭」,尼克楊有一套驚世駭俗的理論。近日,他認為詹姆斯已經強於喬丹,並給出了一番解釋:喬丹從未在總決賽遇到過堪稱超巨的對手,除了老邁的魔術師,而今年卻是詹姆斯首次在總決賽沒有超巨。在他看來,所謂超巨是像鄧肯、杜蘭特和庫裡這樣的,可在各自位置上排名歷史前三的球星。
在「喬詹之爭」中,楊少俠決定站在詹姆斯這一邊,而他對此自有一套理論。
在楊少俠看來,喬丹儘管6冠在手,且包括2次三連冠,但他在總決賽從未遇到過堪稱超巨的對手,除了1991年總決賽上已經老邁的魔術師。而今年則是詹姆斯首次沒在總決賽遭遇超巨對手。
何為超巨?楊少俠也做出了解釋。他稱就是像鄧肯、杜蘭特和庫裡這樣的,能在各自位置上躋身NBA歷史前三的球星。
不得不說,楊少俠的這番理論的確堪稱驚世駭俗。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被認為是球星井噴的年代。
和楊少俠看法截然相反的是,球迷的普遍看法是,除了1991年總決賽老邁的魔術師外,喬丹在後5屆總決賽遭遇的都是堪稱超巨級別的對手,1992年的德雷克斯勒、1993年的巴克利、1996年的佩頓和坎普,以及1997、1998年的卡爾-馬龍和斯託克頓,都是在各自位置能排名NBA歷史前列的超巨。
其中,馬龍曾2次當選常規賽MVP,總得分高居歷史第2,是鄧肯之前四號位最完美代表,如今也可位列前3;斯託克頓包攬NBA歷史助攻王和搶斷王,甚至可以和魔術師競爭NBA歷史最偉大控衛;巴克利也拿過常規賽MVP,並可競爭NBA歷史四號位TOP3名額;佩頓是迄今為止最後一位當選最佳防守球員的控衛,堪稱史上防守最強控衛之一;開拓者當初曾因德雷克斯勒而未選喬丹,任何時候提到NBA史上知名得分後衛,都不會少了「滑翔機」的身影。
況且,在和90年代這些不同對手的交鋒中,喬丹都笑到了最後,他的總決賽勝率是完美的100%。而詹姆斯生涯前9次總決賽之旅僅3次奪冠,敗給勇士3次,敗給鄧肯2次,敗給諾維茨基1次。喬丹橫掃了同時代幾乎所有對手(包括在東區季後賽常年壓制諸如尼克斯、熱火、魔術和騎士等勁敵),但詹姆斯顯然並未做到這點。
進入總決賽次數和奪冠數量當然是「喬詹之爭」重要的參考因素,但若說喬丹的總決賽對手並非超巨,恐難以服眾。(仰臥撐/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