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留聲09|我那一輩子穿斜襟褂的奶奶

2020-12-26 我是阿孟

文| 阿孟

圖|來自網絡,如侵聯刪。

午後的陽光從對面樓頂斜射過來,穿過了陽臺的窗戶,透過落地玻璃推拉門照在床上,亮亮的暖暖的。

我眯起雙眼躲閃著刺眼的光,側身看見陽臺上兩盆長勢卓越的蘆薈抽出高高的亭亭玉立的花株,頂端排滿了花骨朵,有的已經綻放,像倒掛的金鐘。

睡不著,輕輕起身捯飭我那幾盆綠植。綠蘿桃形的葉子在蜿蜒曲折的藤蔓上有排列地錯落著。有墨綠,有青綠,還有新吐出的新翠。撿拾掉幾片發黃的葉子後,那幾盆綠蘿重新容光煥發,透著很強的生命力。

綠蘿重新榮光煥發,透著很強的生命力。

我媽從北屋探出頭,嘴裡嘮叨著,說我愛擺弄花的毛病肯定是隨了我奶奶。奶奶一輩子喜歡花,窗臺上,水井邊,院子裡都是花。這個「播了香」那盆「繡球花」,「美人蕉」「月季花」都在單把兒的壓水井邊肆無忌憚地盛開著。

我媽說我養的花都是綠色,我給她證明看,瞧黃色的長壽花正次第開放,連蘆薈都開花了呢。不過我承認我只適合養生命力頑強的花,侍弄花草,我可不如奶奶。

01 奶奶是我們家的大功臣

奶奶的娘家距離我爺爺家不到二裡地,穿田地走近路就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角邊。那個年代女孩子沒名字,奶奶有三個哥哥,在家排行老小,雖是個女娃子,在家也是掌上明珠,針線活還可以,就是做飯的水準要差很多。我爺爺一直叫奶奶「張丫頭」。

奶奶是我們家大功臣,之前在文中提到過從太爺爺,曾爺爺,到我爺爺三代單傳,都沒有其他兄弟姊妹。到了爺爺奶奶,他們有了6個兒女,家族的枝蔓開始生機勃勃,人丁興旺在農村也是值得驕傲的。

人丁興旺在農村也是值得驕傲的。

奶奶陪爺爺過著窮苦日子,不奢望大富大貴,辛辛苦苦把孩子們拉扯大,又挨個給張羅著成家。他們肯定不能給孩子們提供多好的條件,能養家餬口,每天能填飽肚子都是最期盼的。記得奶奶總說,沒想到能活在新社會兒,還能隨便吃大米白面。這句話,小時候聽時像笑話,現在回想起來是心酸。

02 奶奶穿一輩子斜襟褂

從我記事起,奶奶總是上身穿魚白色或淺藍色或黑色的斜襟布褂,下身是黑色的緬襠褲,腳脖子用白色或灰色的布條纏繞綁腿,腳上灰白色粗線襪子和黑布鞋。據說是奶奶的爸爸心疼閨女,奶奶才沒有裹小腳。那大腳板也成就了奶奶在晚年時走路還穩穩噹噹。

奶奶的打扮幾乎不變,要說變化就是冬天用深色斜襟褂套棉襖,夏季單穿魚白色或淺藍色單褂,太熱了可能還會光膀子(媽媽說有一時期這種現象在農村老家很普遍,後來大家都不那樣了)。

奶奶的形象與那個時代始終如一。

奶奶一輩子穿老式斜襟褂,沒有穿過顏色鮮豔的衣服。最早是國情使然,等後來有花花綠綠的面料時,奶奶說她都過了穿紅戴綠的年紀,所以奶奶的形象始終如一,就像那個時代所有的老奶奶都是一個造型。

只是奶奶的頭髮總是梳得光光的,一絲都不亂,服服帖帖地在腦後盤成一個髻,再用一黑色簪子插到中間鞏固,簪子沒有什麼修飾,簡單古樸。服飾就如上邊提到的,每次翻看奶奶的照片,感覺奶奶是從清朝古裝劇裡走出來的農婦。

03 奶奶是我們的「存錢罐」

奶奶在我們孟莊子是摳唆(節儉)出名的,一分錢還得掰兩半兒花。我們有錢沒錢都找奶奶,不是和奶奶要零花錢,是因為奶奶是我們的「存錢罐」。

我們小時候自己有5分錢或1毛錢,就好像一副「有錢人」的感覺。在大人們的耳濡目染下,作為孩子們的我們從不亂花錢,有一分錢都去拿到奶奶那,奶奶替我們存著

奶奶是我們的「存錢罐」。

那時候大妹小,從我往上有5個孩子,都在奶奶那存著錢。別看奶奶沒念過書,但我們每一份錢奶奶都記得很清楚。她小心翼翼地掀起斜襟布褂,從裡面的夾層口袋裡摸出二分錢,讓二姐去買鉛筆,囑咐不要亂花錢。其實我知道,二姐用一分錢買了鉛筆,用另一分錢買了5塊糖瓜兒。

糖瓜兒是兒時記憶裡的一種甜零食,白色的外面粘了粉,一元錢大小,形狀是圓滾的,兩頭還有刀切的痕跡。吃在嘴裡甜甜的,就是粘牙。聽說有正換牙的小孩兒把牙都粘掉了。

你問我為啥知道?嘿嘿,因為二姐為了我不給她告密,偷偷分給我兩塊兒。我含在嘴裡不嚼,甜絲絲的滿嘴留香,不敢嚼怕粘牙。在奶奶的斜襟褂裡,還有我存著的錢呢,我聽奶奶話不亂花錢。

他們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

我們應該感謝奶奶,感謝我們的長輩們,是他們言傳身教,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傳統。

老氣的斜襟褂,因為傳統才更有底蘊,也是守規矩的一種象徵。如今改良後的斜襟褂又興起時髦了,我時常夢見我那穿一輩子斜襟布褂的奶奶,布滿皺紋的臉淺笑盈盈,雖模糊但親切。

我激動地還沒說完話,她就慢慢地在夕陽中走遠了。

作者:阿孟,喜歡寫文的英文教書匠,用心發現生活的溫暖。感恩遇見,感恩生命和生活。

喜歡阿孟的文字,歡迎關注。原創文字,感謝轉發,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我那從未出過遠門的奶奶,是農村裡很多善良奶奶們一生的樣子
    與奶奶相遇時,她已經七十歲了。她笑著介紹自己,我是奶奶。瘦瘦小小的,腦後梳一個髻,穿深色斜襟大褂。眼睛沒那麼清澈,頭髮也沒有全白,聲音裡全是熱情。最是普通的鄉下老太太。時間長了,我習慣去她住的房子玩。因為鄉村裡,我誰都不認識。
  •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3.淡泊明志,莫為名利遮望眼 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誰也不想默默無聞地活一輩子,所謂人各有志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在求取功名利祿的過程中,我還是要奉勸各位:少一點慾念,多一點超脫,淡泊明志,到了你出名的時機那一刻,你定會成功的,莫為名利遮望眼。
  • 秋冬多穿這件「斜襟扣」針織衫,時髦顯瘦有氣質,內搭照樣美
    相信有很多女人,每天早上最大的困擾就是不知道該穿什麼衣服出門,尤其是在冬天,身上穿的衣服要更多,總是會害怕自己的褲子和上衣不搭配,實際上,選擇一件百搭的針織衫,就能解決掉這些困擾。簡約百搭的款式,作為內搭,不會跟外套起衝突,也不會影響褲子的效果,更好看。
  • 我的奶奶,一輩子沒有屬於她自己的名字
    文:小豆芽圖:來自網絡我的奶奶叫「仇史氏」,一輩子也沒有屬於她自己的名字,但這並不妨礙她愛我們。七歲之前,我在豐縣的農村長大,有一首童謠已經陪伴我二十年了,至今依然是記憶猶新。這是我小時候,我奶奶喜歡給我唱的歌。從我記事起,我就知道爸爸在徐州打工,有一段時間媽媽也跟隨爸爸來徐州,我在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那時候,爺爺喜歡餵羊,他養了兩隻小羊羔,小羊羔喜歡蹦躂,爺爺就把小羊羔的前腿和後腿用一根繩子拴上,這樣小羊羔就安生多了。家裡還餵了一群母雞還有幾隻公雞,主要是能下蛋,煮了雞蛋給爺爺吃,爺爺的身體總是不好多病,可能是年輕時候幹的重活太多了。
  • 我的奶奶
    思念家鄉的時候,最是思念奶奶。有時想著想著進入夢鄉, 仿佛奶奶依然活著,還在家鄉那座黑咕隆咚、有著上百年老屋裡彎腰曲背燒火、做飯、洗衣服 ……幹著她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茶之類的活兒 。彈指一揮間,奶奶離我而去16個秋冬,年近花甲的我甚是思念。
  • 奶奶穿金戴銀卻吃不起肉,看到她狼吞虎咽的樣子,我瞬間淚流滿面
    如果你看到一個穿金戴銀的婆婆,披著破爛的衣服,吃著粗劣的飯菜,請不要懷疑,她只是,不忍心賣掉自己的嫁妝而已。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很久沒哭過的我瞬間淚流滿面。視頻講的是一位好心小夥,幫助不捨得買肉的奶奶,給她做肉做吃的事。
  • 歌手陳巖城市打卡收官 各類節目雁過留聲
    2016年8月錄製海南旅遊衛視「舉杯邀明月」電視中秋晚會,演唱原創公益歌曲《冰百合》,呼籲社會關注孤獨兒童;  2017年1月錄製寧夏衛視 「百花迎新春」全民電視網絡春晚,演唱原創歌曲《雁過留聲》,獻給全天下偉大的母親;  2017年7月擔任山東電視影視頻道《你消費我買單》節目表演嘉賓,演唱《一場遊戲一場夢》《安妮》《我是真的愛上你》《懷念青春》;
  • 一個70歲奶奶的一生,雷厲風行了一輩子,卻造就了晚年不幸
    曹奶奶是我從小就害怕的人,小時候,作為鄰居,哪怕遠遠的看到了,也會心中一陣發顫,我好像沒有做錯什麼吧?是的,曹奶奶就是那種比較強勢的性格,不管誰家的小孩,只要做的不順她的心,比如玩耍的時候,把磚頭扔到了她家門口,比如你一不小心弄倒了她種在路邊的蔬菜。
  • 雁過留聲 07|懷念我的爺爺
    時間應該被拽回到上個世紀60年代,那時候挖河道都是靠人工,大舅姥爺和三舅姥爺當時約摸20出頭,跟隨所在大隊來我們家這邊任務點挖大河。那時候河道都是靠人一鍬一鍬挖出來的,為了減少來回奔波的勞苦,就近安排到農戶住宿吃飯。他們剛好被安排到我爺爺家。
  • 我的小腳奶奶(原著)
    我爺爺和村裡的幾個年輕人結婚了,敲鑼打鼓,玩著喜慶的嗩吶,背著八個抬著的轎子娶了奶奶,這已經成為奶奶一生中最愛的回憶,她也為此感到驕傲!奶奶年輕時很漂亮,她會做針線活,上門打破了求愛的門檻。當時,我們聽從家長的命令和媒體的話!她父母之所以喜歡爺爺,是因為她長得真漂亮,聰明能幹,會寫字、會計算,寫字手也很好!我祖父的家庭背景不是很好,我嫁給了我的祖母,那就是她莫大榮幸!
  • 鄆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雁過留聲志願服務隊授旗儀式圓滿舉行
    11月21日上午,鄆城縣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雁過留聲」志願服務隊授旗儀式。「雁過留聲」志願服務總隊、14支「雁過留聲」志願服務分隊的領導成員及隊員代表共100餘人參加了此次授旗儀式。「雁過留聲」志願服務隊的成立和活動的開展,壯大了全縣誌願者隊伍,推進了文藝志願服務大眾化,更拓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陣地。授旗儀式上,鄆城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夢溪對「雁過留聲」的含義、志願服務精神做了進一步闡釋,並對「雁過留聲」志願服務隊的下一步工作重點做了安排部署,對參與此次授旗儀式的志願者們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寄予了厚望。
  • 張雲雷先生那麼多大褂,你喜歡哪件?(後續)
    那一場因為過敏,他打了厚厚的粉,那一場使的活是《歪唱太平歌詞》,很簡短的一個節目,他卻展示了一個相聲演員現掛能力。返場唱了隨心所欲,真希望他真的能如歌詞裡唱的一般:那就隨心所欲。不過之後這套大褂很少穿,而今年生日場也穿了這一套,演的《洪洋洞》,當時二爺說這是新大褂,九郎說,也就做了三年,沒怎麼穿。小編想到了張老師柜子裡的很多大褂可能都是被遺落了幾年的。
  • 中小學優秀作文:我心中的那一道陽光(我的奶奶,外婆)
    我心中的那一道陽光陽光象徵希望。因為父母的工作原因,從小我就和奶奶住在一起。小時候的我十分的調皮不懂事,經常闖禍,而也只能讓奶奶來「擦屁股」。記得有一次,我玩著玩著,不小心把奶奶最心愛的茉莉給摔爛了,心想著:完了完了,我竟然把它摔壞了,還是快跑吧,不然可有我好受的。我拍了拍屁股,逃離了「案發現場」,躲進了房間裡。奶奶回來了。我輕輕拉開一條門縫,偷偷觀察著奶奶的反應,奶奶看到了「犯罪現場」只是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沉默著收拾殘局。
  • 人均65歲的「時尚奶奶團」火了!穿旗袍、露美腿:活到老,美到老
    人均65歲的「時尚奶奶團」火了!穿旗袍、露美腿:活到老,美到老...最近被一張照片給驚豔到了。照片裡三位衣著精緻的「奶奶」出現在杭州街頭,雖然臉上多少有些歲月的痕跡,但是風韻猶存。但是孫駿奶奶卻覺得:這個世界上沒人規定說60歲不能穿旗袍,也沒人規定說60歲不能穿高跟鞋,更沒人規定說60歲了不能塗鮮豔的口紅...人生是自己的,不應該被別人定義。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對生活的領悟,所以她們的視頻才會被那麼多人喜歡。
  • 「雁領隊」鑄造15萬志願服務隊員「團魂」「——雁過留聲」志願...
    11月21日,鄆城縣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雁過留聲」志願服務隊授旗儀式。「雁過留聲」志願服務總隊、14支「雁過留聲」志願服務分隊的領導成員及隊員代表共100餘人參加了此次授旗儀式。「雁過留聲」志願服務隊的成立和活動的開展,推進了文藝志願服務大眾化,更拓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陣地。
  • 肖戰身穿奶奶褲?餘文樂也在穿?原來這就是今年大火的燈芯絨!
    比如前不久肖戰出席活動時穿了一套來自Etudes studios的復古紅色燈芯絨套裝。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見肖戰穿了一套燈芯絨套裝,復古的酒紅色搭配白色內襯,腳上也是一雙經典小白鞋,整體復古又文藝。再配上同色系條紋領帶以及那一頭韓系微捲髮型後,時尚感十足,這麼帥氣的時尚boy,真的令人一眼難忘。
  • 旗袍變身記:從祖奶奶、太奶奶到我自己都是穿著旗袍長大的
    即受到家祖的啟迪:從祖奶奶、太奶奶起,都是穿著旗袍長大的。而從一個家族對服飾的鐘愛,到整個朝代女子服飾的搭配,也折射出了旗袍的變更歷程。尤其是在寫作《一生中總要穿一款自己的旗袍》這本書時,作者進行了多個層面的考證,並得出結論:旗袍是從清代的袍服演變而來,到了民國早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 初三作文:吃了一輩子苦的奶奶
    奶奶一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她無私奉獻,但卻沒人給她真誠的回報,她是我一生中最敬愛的人。我愛戴我的奶奶,因為她比我的母親還要愛我,比我的母親還要愛我的姐姐。提起奶奶對我生平經歷,我無不感動流淚。清晨每天清晨,奶奶都會伴隨著太陽不知不覺地探出頭準時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