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創作參考內容(一)
有關「吉縣蘋果」書寫內容參考
書法作品創作參考內容(二)
有關「黃河壺口」書寫內容參考
公無渡河·黃河西來決崑崙
唐 李白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
波滔天,堯諮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沙。
被發之叟狂而痴,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黃河二首
唐 杜甫
原文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黃河
唐 羅隱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佔鬥客槎輕。
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龍門
宋 司馬光
石樓臨晴空,南眺出千裡。
人憐山氣佳,餘嘆禹功美。
想彼未鑑時,極目皆洪水。
誰知耕桑民,倖免魴與鯉。
黃河
宋 蘇軾
活活何人見混茫,崑崙氣脈本來黃。
濁流若解汙清濟,驚浪應須動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跡,世流三患梗堯鄉。
靈槎果有仙家事,試問青天路短長。
黃河
宋 王安石
派出崑崙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裡,轉側屋閭無處求。
黃河
宋 歐陽修
河水激箭險,誰言航葦遊。
堅冰馳馬渡,伏浪卷沙流。
水龍吟過黃河
元 許有壬
濁波浩浩東傾,今來古往無終極。
經天亙地,滔滔流出,崑崙東北。
神浪狂飆,奔騰觸裂,轟雷沃日。
看中原形勝,千年王氣。
雄壯勢、隆今昔。
鼓茫茫萬裡,棹歌聲、響凝空碧。
壯遊汗漫,山川綿邈,飄飄吟跡。
我欲乘槎,直窮銀漢,問津深入。
喚君平一笑,誰誇漢客,取支機石。
壺口
明 惠世揚
源出崑崙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
雙騰虯線直衝鬥,三鼓鯨鱗敢負舟。
桃浪雨飛翻海市,松崖雷起倒蜃樓。
鰲頭未可尋常鈞,除是羽仙明月鉤。
壺口
明 劉子誠
西出崑崙東入瀛,懸流噴壁瀉瑤瓊。
湧來萬島排空勢,捲作千雷震地聲。
映日紅霞浮瑞馬,滿天風雨起神鯨。
奔騰今古宣元氣,聖主當陽正待清。
壺口
明 趙潠
聲若奔雷氣若霃,蒙蒙如雨共沾襟。
懸開蛟窟多鶩目,斷闢龍關倍戒心。
高浪兼天星海闊,洪波翳日孟門陰。
當年疏鑿勞神禹,廟倚東山檜柏森。
觀壺口
明 張應春
星宿發源自碧空,鑿開壺口賴神功。
吐吞萬壑百川浩,出納千流九曲雄。
水底有龍欣巨浪,岸邊無雨掛長虹。
朝奔滄海夕回首,指顧還西瞬西東。
壺口秋風
明 張應春
颯颯金風動,凝凝玉露清。
壺山木葉下,洪水波濤警。
冷透白蘋岸,寒侵紅蓼汀。
禹功疏鑿後,千載仰成平。
孟門夜月
明 張應春
蒼蓋橫銀漢,翠峰掛玉盤。
林疏光皎皎,水靜影園園。
耿耿冰輪滿,迢迢白練寒。
素娥離桂殿,玩水更遊山。
壺口秋風
明 陳維藩
碧空昨夜度賓鴻,壺口波兮思禹功。
一水中分秦晉異,兩山傍峙古今同。
秋風捲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虹。
八載勤王方奏績,鑿成天險壯河東。
孟門夜月
明 張周祐
峨崗矗矗水洋洋,銀漢橫空夜未央。
河底有天涵兔影,山間無物掩蟾光。
清輝厚積千林雪,寒氣輕飛九陌霜。
因甚孟門開寶鏡,姮娥向晚理殘妝。
壺口賦
明 黃光煒
維茲壺口,載在禹謨,長河自北而南,中分秦晉之區。因其形似而名之。恍罍甕之乍收,上寬中狹,自高而下,峻若建瓴。駛若奔馬,洪波急濺,驚濤怒瀉。聽之若雷霆之鳴,望之若虹霓之射。兩岸環山,河底維石;氣常陰冱,寒早煥遲。每至仲冬之交,河冰光結,既堅且厚,人畜重任,往來無阻。屢歲有秦寇之搶壤,恆緣冰堅而竊渡;致動王師之戎守,煩臺憲之節駐。成棋列而星羅,更雲屯而雨聚。兵集糧從,飛輓輸助,宜及未雨,修之於豫。餘守茲土,萏餉是司。無事而非毖飭之事,無時而非戒懼之時。維季秋之月,當冰堅而慮之,適奉檄嚴飭河防。至止其處,上下彷徨,相其原隰,度其夕陽。孰可棲萬灶之煙,孰可容千騎之場,孰可據險而設伏,孰可出奇而扼吭。器械畢具,墩堡列行。寧先機而籌劃,勿當境而惆悵。爰禮河伯,克祀克歆,牲帛既具,酒醴斯馨。時秋深而風冽,仰天高而氣清;驚馮夷之怒號,訝龍馭之疾奔。日光掩映而為色,石千相激而成聲。噴薄兮若珠璣之綴舞,璀璨兮若絲縷之雜陳。念昔為商旅之坦途,今反若天塹之重關,豈隨刊之明德既邈,抑氣運之否剝使然?願彼寇氛之殄滅,明復我禹甸之又安。
壺口二首
清 吳炳
一
聞說導河經始地,當年疏鑿半留痕。
四時霧雨迷壺口,兩岸波濤喊孟門。
官閣臥遊勞想像,清霄坐對悸心魂。
村氓不解遵神禹,冷落虛巖破廟存。
二
轟雷掣電信奇觀,薄領羈人乍一看。
信有舳艫行陸地,豈無蛟蜃噴驚湍。
籌邊轉粟傳疑久,燒尾登門上訴難。
卻怪前賢題詠少,英靈埋沒起長嘆。
觀壺口
清 南鵬
大禹開天手,先從壺口聞。
收來一曲水,放出半天雲。
浪怒山林亂,光寒肌骨分。
憑虛頻眺望,秋氣共氤氳。
觀孟門山
清 南鵬
聞說孟門小,來看大似拳。
生成書案景,疑在畫圖懸。
丹化神仙跡,龍潛吐怪涎。
敢同銀漢使,毋謂犯星纏。
觀壺口
清 陳於王
孤峰獨立是何年,想鑿雲根剩雙拳。
南接龍門千古氣,北牽壺口一絲天。
暗嵐飲日當波山,怒水呼風抱浪眠。
非是無緣人不到,此中只可息飛仙。
壺口
清 甘國基
壺口深山裡,神功不可侔。
浪花噴五色,湍勢吼千牛。
風過龍飛沫,雲來蜃結樓。
遐荒留禹澤,萬古向南流。
詠壺口
清 劉龍光
黃流滾滾入壺中,九折波瀾此地雄。
禹治功成留缺陷,往來舟楫一時窮。
詠壺口
清 劉龍光
渴馬奔泉近,山雷震谷聲。
入中不見出,忽有雲煙生。
壺口
清 吳聘九
劈鑿壺山口,神奇建禹門。
虹光驚乍吐,水國竟全吞。
風送黃龍入,天隨白浪翻。
涵空能蓄勢,倒瀉若傾盆。
兩岸分秦晉,中流聽鶴猿。
星槎如可採,我亦欲尋源。
壺口秋風
清 葛臨洲
萬裡洪流聲怒號,天開一塹勢雄豪。
旅船橫岸秦關遠,徵雁排空晉嶺高。
壺口山邊風颯颯,孟門石下浪滔滔。
丹崖翠壁環如堵,直欲樵漁傍水濤。
孟門夜月
清 劉庭輝
寶月高懸照素秋,何人乘興孟門遊。
洪濤萬裡金波湧,白浪千層玉壘浮。
水色空明分兩岸,山形蕩漾在中流。
遙知此夜風帆利,幾度仙槎泛鬥牛。
壺口
清 崔光笏
道光丁酉季春,因公至吉,潤峰刺史款留。越日遊壺口。時黃河解凍,白浪翻空,遠望如雲煙噴吐,洵巨觀也。成七律一首。禹功疏鑿最先經,一線奔流若建瓴。
石塹橫分薄煙霧,天瓢倒瀉吼雷霆。
崑崙水激千尋白,秦晉山分兩岸青。
過此匾舟容破浪,掛帆我欲濟滄溟。
壺口秋風
清 白汝驥
萬籟歸壺口,秋風挾怒濤。
河流千裡急,風助一帆高。
地險船頭轉,山深浪自淘。
浮楂仙路近,天漢接粱壕。
孟門夜月
清 白汝驥
好月當空瀉素秋,孟門終古枕橫流。
瓊山遠望浮仙島,玉宇澄輝擁幼樓。
顧兔光含孤嶼白,靈鰲影戴半峰幽。
蓬萊此去無多許,只待天風為引舟。
孟門夜月
清 白汝驥
萬古濤難盡,中流自在懸。
一輪山獨立,孤照月常園。
玉宇寒留影,銀河望欲仙。
蓬瀛今咫尺,歸棹問成連。
龍王辿
清 賈遇時
名山大川,歷萬古而不變其舊,勝區名都,逾數年而或異其名,萬古不變者,壺口是也。數年異名者,龍王辿是也。是知古之壺口,與夫今之龍王辿,同而異,異而同者也。斯地也,山勢巍巍,重疊萬仞。河水浩浩,波浪千層,水星亂激,如煙沖天,狂瀾怒號,若雷震地,戰戰兢兢,險若天塹,舟楫到此,能不舍水而歸陸乎?是以客船星集,如魚貫之相連。店鋪林設,似雁行之不絕。東西要路,南北通衢,春秋二季,水旱碼頭,蓋莫善於此地,亦莫不善於此地也。人人得而就食,良莠莫辨,處處得而貪利,涇渭不分。得財猶運掌,盡歸六股之兼人;求利若折枝,遠招四方之遊民。初交即為知己,不論高低,合夥便是良友,豈雲貴賤。無市官之法,豪強者得以兼併;無不平之治,詭詐者愈出奇方。群飲聚賭,爭之必先,鬥雞走狗,趨之恐後。至於伴船之人,百般變態,只為利己。更有拉船之侶,一齊盡力,僅能餬口。地雖偏小,勝得涇陽、三原,形似彈丸,賽過長安八水。迨夫毛草船至,銀錢若流,來之者多也。而博奕人來,花景如林,去之亦廣也。幸而有創業之人,不數年富貴驚天,聲名震地;不幸而逢敗家之子,不終日而貧賤及身,衣食求人。更有甚者,奸宄邪匿,竄伏其中,樹黨結盟,夜聚曉散,以刀槍為生涯,視劫奪為兒戲,源源而來,滔滔而去,行至無時,防之不便。吾故曰:「莫善於此地,亦莫不善於此地也」。壺口
宋丕顯
黃河壺口噴雲煙,勝似瀑布倒掛天。
抗日軍隊同歡慶,春雷催我上前線。
黃河東岸話壺口
閻錫山
一
遠望黃河水汽蒸,近聞如雷瀑布聲。
詢問引路名何是?龍王辿下壺口稱。
二
水中冒煙旱行船,壺口瀑布古稱奇。
坎深九裡十八丈,如雷聲音不斷鳴。
觀壺口瀑布
林默涵
如雲飛沫溼衣襟,壺口驚濤落萬鈞。
已杳風華漸鳳志,仍將涓滴報斯民。
遊壺口瀑布
胡繩
黃河天下險,壺口最驚人。
瀑布憾天地,濤聲泣鬼神。
壺口
姚奠中
風從不周起,水自崑崙來。
咆哮到壺口,山崩地裂開。
飛流三千尺,雨霧挾驚雷。
泥沙與俱下,浩蕩不可回。
壺口瀑布二首
張梅琴
一
萬裡奔騰到此收,咆哮落地競風流。
噴煙吐霧徵程遠,一曲長歌頌九州。
二
灘頭遙望地升煙,崖底仰觀來碧天。
浩蕩雷鳴山嶽動,胸懷遠向大洋連。
壺口放歌
陝高升
一
迎春花開晉陝峽,酷日炎炎亦出發。
龍潭探險水簾洞,清水活魚話仲夏。
二
仲夏黃龍震天吼,銀河騰雲壯神州。
浩渺瓊花歸一壺,五十大鈔賞金秋。
三
金秋波瀾此地雄,旱地舟楫古今行。
冰雕玉琢香霧冷,孤仙作合憶隆冬。
四
隆冬銀瀑絕塵寰,千般繚繞潤山川。
壺中有龍掀巨浪,水底無火生紫煙。
壺口吟
馮彥山
九曲黃河走西東,壺收一瀑萬古雄。
舟行紫岸傳歌號,霧卷碧霄似煙騰。
十裡龍槽湧濁浪,千秋孟門懸明月。
貫耳雷聲若鼙鼓,炎黃意兆頌《大風》。
念奴嬌·壺口即景
段克己
浩渺黃流,猛收束,化作天上飛瀑。千騎亂亂下懸崖,萬面隆隆響鼓。蛟爭深淵,龍鬥峽谷,攪起沖天霧,驚心舉目。雲間彩虹橫浮。遙想大禹當初,功成猶憾,斷了飛舟路。意外卻又成奇景,船在旱地行走。眾各肩纖,老幼奮力吼,號聲滿峽谷。險處過矣,順流而下無阻。
壺口飛瀑贊
段雲
黃河千裡秦晉間,東有吉縣西宜川。
黃水盈谷挾風至,束流入壺跌深淵。
壺長三百尺,壺口闊數軒。
奔崖急注壑,掛壁帷幔展。
倏爾驚濤卷漿起,平地飛瀑出雲煙。
隆隆雷聲喧,奔騰走鳴湍。
低空縹緲彩虹懸。
河邊倚石立,衣帶憑風展。
瀉流震耳響,水絲輕拂顏。
敢誇此處天下雄,無愧北國一壯觀。
此間瀑布可高大,
無比飛動吼哮。跳躍又滾翻。
二
壺口自古稱奇險,水經註記酈道元。
唐宗率兵襲長安,渡河暫息掛甲欒。
東岸磧頭龍王辿,起貨重裝拉旱船。
近年新築公路橋,一橋飛架連兩山。
兩山鬱蒼蒼,輕雲映藍天。
遊竟驅車盤山還,陪同述聞見。
正是炎黃髮祥地,近邊留有人祖山。
早期社會多遺蹟,石器崖畫柿子灘。
堪嘆華夏史久遠,黃河之濱有祖先。
人傑復地靈,山河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