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讀書人講究品德修為。書法的初衷是練字,在練字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個附作用,那就是修心。字無百日功,面對白紙黑字,在長期的筆劃訓練中,需要耐著性子去一點點接近目標,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力。所以修身養性成了練習書法的第二個目的。
和紳書法,一手標準的館閣體
漢字是方塊字。橫平豎直,端莊方正。古人也以此指代人格修為,做人要像漢字一樣堂堂正正。書法裡的楷書也即含有「楷模」、「榜樣」的意思。唐代柳公權勸諭皇帝,也以「心正則筆正」喻之。書法從此又有著規範士人身心的作用。
嚴嵩題「天下第一關」匾額
由此,古代通過層層考試選拔上的讀書人,走上社會入仕為官,道德人品一定是高尚無暇的。「字如其人」的觀念深入人心,由筆墨窺人品成為一種道德標尺。
影視作品裡的嚴嵩像
但人品與書品畢竟又不能劃等號。筆墨痕跡太過抽象,它能表達情感,但卻看不出好壞。所謂的人品差字必藏奸的說法都是馬後炮的因人廢字,一種個人情緒化的洩憤表達。
趙孟書法清新俊朗
總有一些無聊學者在為此嘮嘮叨叨糾纏不清,引得人品和書品的關係被人一直爭論不休,人品決定書品的論調曾經廣為流傳。但經過時間的淘洗和沉澱,現代學人更願意將它們分開來看待。也就是說一碼歸一碼。
蔡京書法文氣逼人
比如談起書法,我們無法迴避的蔡京、趙孟、和紳、鄭孝胥、康生等等,人品不屑,但書法確實造詣極高,至今為人寶愛。
民國時期鄭孝胥書法
再如明代嘉靖年間的一位大學士,執掌國政二十年的權臣。關於他的名號,世人多不陌生——千古第一奸臣嚴嵩。而關於他的學問和書法,後人還是要高看一眼,寶愛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