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國內首座體育綜合訓練風洞在中車二七國家冰雪運動科訓基地正式啟用。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副局長高志丹,總局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設計單位負責人等前往基地了解相關情況。
大家共同觀看了航天助力奧運宣傳片,聽取了體育風洞特點介紹,檢查了駐室內的測試設備。苟仲文認真詢問了體育風洞功能、測試原理、指標參數、試驗數據等信息,並授權操作人員開始風洞試驗。
該體育風洞由十一院第三研究所自主設計建造,是一座開口回流式(帶駐室)風洞,尺寸規模和風速範圍可滿足滑雪、滑冰、雪橇等冰雪運動項目及部分夏季運動項目的模擬需求,能幫助判斷和優化運動員最佳競技姿態,檢測和標定參賽裝備性能。
實現多項突破
該體育風洞在設計方面主要有以下三大亮點——
一是建成國內首個體育綜合訓練風洞,填補了國內沒有專門用於體育訓練測試的大型綜合風洞的空白;
二是性能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風洞在流場品質、測試精度等方面優於已知的國外類似風洞;
三是廢舊廠房改造利用,該現代化的體育訓練實驗室由二七廠柴油機試驗站改造而成,是貫徹落實「綠色辦奧」「廉潔辦奧」重要指示的具體體現。
此外,該體育風洞還是一個「訓練+科研」的雙功能風洞,不僅能進行模擬訓練,還能精確測量各種試驗數據用於研究,提升訓練質效。
航天遇上體育
近年來,利用風洞進行針對性訓練已經被冰雪運動強國廣泛採用,成為提高運動員競技成績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
我國雖然是體育大國,但在利用風洞進行冰雪項目輔助訓練方面起步較晚,已經開展的研究也主要在非體育專用風洞內進行,實驗條件和實驗效果有限。
本次風洞建設中,團隊發揮空氣動力學專業特長和空氣動力學試驗裝備研製優勢,將航天風洞技術應用在體育運動行業,充分發揮風洞在模擬訓練中的作用。
堅持自主創新
常見的風洞試驗對象是模型等 「無人」系統,但該體育風洞試驗對象是運動員,要求大大提高,除常規技術指標外,還要考慮長時間室內訓練空氣混濁、溫溼度等問題。
如何在空氣循環的同時減少送風氣流對風洞氣流品質的影響?夏天送多少「冷風」,冬天送多少「暖氣」?冷風多冷,暖氣多暖?多久換風一次?經過反覆討論和仿真計算,風洞的系統運動模式及參數才得以最終確定。
風洞還創新性地採用多種降噪技術,儘可能降低各種設備運行噪音對運動員的幹擾影響,提升試驗舒適度和測試效果。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體育風洞建設團隊在短時間內建設了一座世界一流的體育風洞,為打造「科技冬奧」提供了樣板工程,為體育強國建設注入航天基因,將助力我國冰雪健兒在2022年冬奧會中取得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