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後漢書·耿弇傳》中有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有志者事竟成」,人若有足夠的意志,必能找到成功的方法。「成功」這條路,古往今來多少人曾經努力尋找,卻半途而廢。殊不知找到這條路最重要的便是「矢志不渝」,向著目標堅持前進,才有收穫的可能。我國航天女英雄劉洋便是如此。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發射成功,在太空中飛行21小時後圓滿返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自此開始。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州五號成功發射,載人飛行十四圈後於10月16日下午6時36分安全返回。我國正式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此後17年中,我國先後發射載人航天飛船6艘,在太空開展了諸多科研活動,甚至有從太空到地面的實時直播與教學。迄今為止,已經有11位太空人進入過太空,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首位女航天員劉洋。
01
2012年6月16日,劉洋與景海鵬、劉旺一同作為神舟九號航天員,將執行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劉洋在本次飛行任務中還承擔科學實驗部分。十三天後,三人圓滿完成任務,劉洋也終結了中國沒有女性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歷史,同時成為世界上第57名女航天員。
劉洋,河南鄭州人,1997年考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成為我國空軍在河南招收的第一批女飛行員其中之一。2010年從15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正式開始接受幾十個科目的航天員訓練,並於2012年3月被選入神九乘組。2012年6月12日,劉洋和王亞平成為首位女航天員的最後人選;6月15日,指揮部正式宣布劉洋為神九飛行乘組成員。
02
人類對於太空的暢想總是過於美妙,實際上進入太空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這不僅需要有著過硬的硬體實力,更需要飛行員有著極強的身體素質。每一位選入航天員計劃中的準航天員都經歷了魔鬼訓練。為了適應飛行器往返太空和地球時的超重狀態,他們將在模擬駕駛艙內隨著離心機高速旋轉,此時他們所受到的「重力」相當於正常情況下的八倍之多,在這樣的情境中,他們仍需保持理智與平衡能力過關。
為了適應太空環境,他們還會有在旋轉椅上旋轉15分鐘,且不能產生明顯生理不適反應;和放射性的水以適應太空輻射;被以旋轉、傾斜等姿勢關入漆黑房間;捂上眼睛浸泡在水箱中,失去其他各種感覺等等。這些訓練普通人看著都會覺得「不可能完成」,卻是他們的訓練日常。正所謂「百鍊成鋼」,每一位準太空人在這種訓練強度下,自身都被打磨成了「鋼鐵」,意志力也變得無比堅韌。
劉洋有著相當優秀的履歷:她曾多次參加抗險救災任務,安全飛行長達1680個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也是不多的科班出身的女飛行員之一。優秀的履歷再加上出色的身體素質,讓劉洋脫穎而出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之一。作為航天員中的「弱勢群體」,女航天員為達到標準,往往需要在訓練項目上付出更多努力。劉洋卻用兩年時間完成了他人需要八年積累的訓練任務。
03
此外,劉洋在人品方面也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楊利偉在面試時就對她的誠實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英語考核中要求主考官重新出題,因為已經考完的學員已經把題目透了出來,她認為這樣考核不公平。除了為人誠實,劉洋更是踏實肯幹、勇於挑戰的典型代表,這種種素質才讓她在眾多人選中一步步脫穎而出。然而,這位女航天英雄回到地面後卻仿佛「斷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劉洋仍舊是航天隊伍中的一員。2012年飛行成功後,她當選為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2016年又當選為全國婦聯兼職副主席,2018年當選為全國婦聯副主席。收穫鮮花與掌聲的同時,她不忘繼續充電。這段時間裡,劉洋選擇了進入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社會學專業學習,並獲得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
另一方面,劉洋也回歸了家庭生活。進入太空時已有34歲的劉洋雖然已婚,卻尚未生育,因此組織上安排她暫時休養,並照顧自己的家庭。她現在雖然沒有受到與當年同樣的關注,卻也沒有被遺忘。她曾參加2019年「藍天娃娃迎國慶」活動並勉勵小朋友們要努力學習、茁壯成長;2020年初,她也曾專門錄製視頻激勵大家與病毒戰鬥。2022年我國計劃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屆時劉洋也希望能夠完成自己再次飛天的夢想。
結語
《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劉洋一路走到今天,依靠的無非是勤奮二字,在每一個階段兢兢業業完成工作,在每一段經歷中踏踏實實收穫成長。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倘若能夠持之以恆,相信每個心懷夢想的人都必將收穫自己想要的結果。
參考資料:
《後漢書·耿弇傳》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