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運營商「拒絕攜號轉網」公開處罰,有範本價值

2020-12-16 新京報

▲陝西省通信管理局官網公布的對於中國移動西安分公司無正當理由拒絕用戶攜號轉網服務調查處理情況通報。圖片來源: 新京報網

「陝西一男子攜號轉網遭遇運營商『偷梁換柱』,延長了18年的套餐,且不能銷號」,這是前段時間有用戶攜號轉網遇到的荒唐事件。

2019年11月27日,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就在攜號轉網實施即將滿一年的日子裡,該案的處罰結果衝上熱搜。

11月25日,陝西省通信管理局網站公布處理情況,認為用戶反映情況基本屬實。陝西移動西安分公司行為違反《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以及《電信條例》,省通信管理局給予西安移動警告,並處以5萬元的行政處罰,多名相關責任人也被通報批評。

西安這起「攜號轉網遭拒又延長套餐18年的」新聞,確實稱得上侵害消費者權益方面的典型案例。按照曹先生的說法,當地涉事運營商口頭上同意攜號轉網,結果「偷梁換柱」,要他發一個辦理其他業務的數字簡訊,結果簡訊發完,收到辦理結果卻是套餐延長18年的簡訊,受騙的曹先生幾個月與該運營商交涉無果,又無處說理,無奈之下才在網絡上發視頻求助。

用戶說「分手」,遭運營商「強留」的例子屢見不鮮。近日,山西運城也爆出類似案例。當地有電信運營商為防止用戶攜號轉網,在用戶兩年合約到期後,又強行將合約延長到2851年,和西安曹先生的經歷幾乎是如出一轍,面對這樣荒唐而又近乎霸道做法,用戶不得不將當地運營商起訴到法院。

自從攜號轉網在各地開放以來,尤其引發的消費糾紛其實有不少,電信運營商屢屢用不正當手段阻撓用戶攜號轉網,類似的個案不在網絡和媒體曝光,但是,相關監管部門公開通報處罰措施、站出來為用戶撐腰的,仍難能可貴。在此背景下,陝西省通信管理局對於此事公開、透明的處理情況通報,值得稱讚。

消費者辦理攜號轉網頻頻受阻的個案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導致運營商阻礙用戶攜號轉網的根本原因是運營商禁止攜號轉網納入KPI考核,在考核的壓力下,一線工作人員當然「戰戰兢兢」,面對「攜號轉網」的用戶自然如臨大敵。

不可否認的是,運營商對於「攜號轉網」進行KPI考核背後是對於用戶的重視,但正由於運營商將禁止攜號轉網納入考核指標,才造成地方運營商「為難」攜號轉嫁給用戶的情況。運營商需要改善地方運營商的考核標準,不能讓內部KPI考核標準「拴住」用戶。

此次,陝西省通信管理局對運營商的處罰結果具有警示意義。地方監管部門能挺直腰板,嚴格執法,對通信運營商霸王條款堅定說不,這也為運營商敲響警鐘,面對用戶攜號轉網的需求,為難消費者是行不通的。

還需要注意的是,監管部分需要通暢用戶舉報通道。曹先生是藉助網絡維權,引起網友關注後,才引發監管部門介入,所以,曹先生固然是幸運的,但公眾也希望,這樣的幸運不只是個例。

通信運營商阻撓攜號轉網被通報處罰,這類案例不能成為偶然,完全可以成制度化的標配舉措。監管一旦硬起來,運營商自然沒有了霸道的底氣,消費者自然有了強大的後盾,攜號轉網的規定才能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維傑(媒體人)

編輯:丁慧 校對:盧茜

相關焦點

  • 對運營商「拒絕攜號轉網」公開處罰,有範本價值|新京報快評
    圖片來源: 新京報網 文|維傑 「陝西一男子攜號轉網遭遇運營商『偷梁換柱』,延長了18年的套餐,且不能銷號」,這是前段時間有用戶攜號轉網遇到的荒唐事件。 2019年11月27日,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就在攜號轉網實施即將滿一年的日子裡,該案的處罰結果衝上熱搜。
  • 運營商拒絕用戶攜號轉網被罰,靚號老問題仍然待解
    對那些早就存在的「10年合約」「20年合約」靚號,到底能不能轉網,運營商是否有權拒絕,顯然還需要有更明確的細則來規範。像此次西安移動被處罰是因為「自行將用戶協議期限調整為20年,以此提出向用戶收取違約金並限制用戶銷戶」。而對那些早就存在的「10年合約」「20年合約」靚號,到底能不能轉網,運營商是否有權拒絕,顯然還需要更明確的細則來規範,給運營商和用戶更明確的預期。當然,攜號轉網在現實中碰壁的現象,並非僅限於靚號。
  • 媒體:推行「攜號轉網」,須破除運營商的「山頭意識」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共有超過1200萬用戶完成「攜號轉網」。這組數字看起來頗為亮眼,但結合16億行動電話用戶總數來看,實際上微不足道。「攜號轉網」有多難?西安周女士的遭遇頗具代表性。交涉近一個月後,周女士的「攜號轉網」業務還是沒辦成,最後只得購買了一部雙卡雙待手機,辦理了一個新電話卡。周女士受阻的關鍵是,她的靚號協議到期時間為2029年年底。
  • 攜號轉網時滿一年:中移動等運營商 「強留」用戶手段多樣,七成消費...
    近日,陝西省通信管理局對中國移動西安分公司無正當理由拒絕對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給予西安移動警告、並處罰款 5 萬元的行政處罰。根據北京市消協發布的 「攜號轉網」相關情況調查報告,在辦理過 「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 70.39% 的人表示曾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業內普遍認為,攜號轉網的實施本意在倒逼電信運營商優化產品服務,從而保證用戶基本權益。但在攜號轉網具體的落地過程中,運營商屢屢採用不正當手段阻撓用戶,令消費者寒心。
  • 阻礙攜號轉網,阻礙的是什麼
    然而,這項惠民工程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阻礙,有媒體列出了諸多坑點:運營商贈送的業務暗藏陷阱,有在網期限限制;靚號堪比「賣身契」,轉網要交高額賠償;恐嚇話術強挽留,表示轉過去就成「二等用戶」……這些暗戳戳的小動作阻礙了攜號轉網的順利實施和相關政策的落地。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共有超過1200萬用戶完成攜號轉網。
  • 攜號轉網需交1.8萬違約金!攜號轉網具體怎麼操作?
    「攜號轉網」服務上線,但是轉網的過程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山西太原一位用戶在「攜號轉網」時,被告知需要繳納1.8萬元的天價違約金,原因是該號碼有20年靚號協議。新聞一出,「天價靚號」的問題再度浮出水面。而《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也名曲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向用戶收取選號費或者佔號費,所以天價違約金本身就是法律的擦邊球。「攜號轉網」如何落實?電信業務如何規範?消費者怎樣才能行使正當權益?這需要政策的規範,還需要電信運營商增強為用戶服務的意識,規範競爭。11月底「攜號轉網」上線,經過1個月的較量,三大運營商形成微妙的競爭態勢。
  • 【經濟觀察】阻礙攜號轉網,阻礙的是什麼
    然而,這項惠民工程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阻礙,有媒體列出了諸多坑點:運營商贈送的業務暗藏陷阱,有在網期限限制;靚號堪比「賣身契」,轉網要交高額賠償;恐嚇話術強挽留,表示轉過去就成「二等用戶」……  這些暗戳戳的小動作阻礙了攜號轉網的順利實施和相關政策的落地。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共有超過1200萬用戶完成攜號轉網。
  • 「我」到底能不能攜號轉網?不要被運營商騙了
    今日(11月27日),工信部召開攜號轉網啟動儀式,會上正式宣布:自27日起,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至此,在攜號轉網試行了近10年之後,用戶終於可以在全國實施攜號轉網服務。工信部要求:用戶號碼保持不變,符合條件可自由選擇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幹涉用戶自主選擇。攜號轉網需要哪些條件?雖說攜號轉網很自由,但還是有條件:1、必須是實名入網用戶。現階段單位證件入網的政企客戶應當將號碼過戶至自然人名下,再去運營商申請攜號轉網服務。2、號碼處於正常使用狀態。
  • 「攜號轉網」服務熱點問題解答
    1Q對運營商提供的「攜號轉網」服務有什麼明確的管理要求嗎?A「攜號轉網」作為運營商向用戶提供的一項服務,應遵循《合同法》等法律法規文件以及《電信條例》《電信服務規範》《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等政策文件的要求。
  • 北京七成受訪者遇到困難或阻礙 攜號轉網難在何處?
    不過根據北京消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有七成受訪者在辦理「攜號轉網」的過程中曾遇到過困難和阻礙。簡單一點說,用戶想跟原來的電信運營商「離婚」還真不容易,遇到的麻煩往往比「冷靜期」還要複雜。理論而言,「攜號轉網」對於電信運營商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儘量留住原有用戶的同時也有望從其他運營商那裡挖到新用戶。但實際上,不同運營商對於本次改革的態度可能存在著微妙區別。
  • 消費者反映辦理「攜號轉網」遭「絆腳石」 三大運營商回應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梁爽)2019年12月1日,《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用戶可以在保持號碼不變的情況下變更籤約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如今「攜號轉網」施行已滿一年,消費者對於這項便民服務是否滿意?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消費者在「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對各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也表示不滿。
  • 攜號轉網要交違約金嗎?2020年攜號轉網操作流程,一文看懂!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攜號轉網意味著,三家運營商將迎來市場和消費者的選擇,咱們的主動權又增加了一些,不管怎麼說都是好事。那麼2020年想要攜號轉網,該如何操作呢?一起來看看吧。申請攜號轉網的條件有哪些?
  • 換運營商還是辦新的手機卡?攜號轉網下的用戶抉擇
    這些舉措合乎許多用戶對於「攜號轉網」的期望。什麼是「攜號轉網」  既然決定要攜號轉網,那就要明白它是什麼。攜號轉網,是指用戶可以在不更換號碼的前提下,隨意轉換到三大運營商中的任何一家,避免「要換運營商,必換手機號」的情況發生。簡單地說,你對一家運營商不滿意,可以帶著你的號,選擇另外一家運營商為你提供服務。
  • 男子攜號轉網遭拒!陝西移動西安分公司被處罰!
    近日,西安曹先生反映,自己到移動公司攜號轉網,發現協議被延長18年且不能銷號,引發熱議。陝西省通信管理局25日發出《關於中國移動西安分公司無正當理由拒絕對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稱,近期,省通信管理局對中國移動西安分公司(以下簡稱西安移動)無正當理由拒絕對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現將調查處理情況通報如下:2020年10月13日,接部信管局通知,要求省通信管理局對網傳
  • 消費者反映辦理「攜號轉網」遇各種困難阻礙,三大運營商回應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消費者在「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對各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也表示不滿。更有消費者認為,「攜號轉網難」已成常態,「網上看過很多人吐槽,覺得都這樣,那就算了。」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攜號轉網」相關情況調查報告顯示,辦理過「攜號轉網」的受訪者中,有70.39%表示在辦理「攜號轉網」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及阻礙。
  • 攜號轉網:滿足相關條件即可實現攜轉自由
    2019年11月27日,工信部舉行攜號轉網啟動儀式,標誌著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提供服務。  如今,時間過去大半年,我市攜號轉網推進情況如何?有意向的市民是否了解辦理流程?辦理過程中是否存在「卡脖子」的現象?為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 縱橫談|打通「攜號轉網」的梗阻,時不我待
    「攜號轉網」服務正式施行已經一年有餘了。然而,從《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近日的報導來看,目前各大運營商對這項服務的支持似乎並不盡如人意。為什麼一項群眾非常期盼的惠民工程卻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搜索一下相關的新聞,就不難發現其中的梗阻著實不少。
  • 攜號轉網亂局,幾時才能休?用戶:受夠了
    有運營商基層員工反映稱,縣級公司直接將廣大手機用戶分配給員工看管。如果有看管的用戶出現攜出到友商,那麼負責看管這個用戶的員工就需要自己從友商那裡攜入本網用戶,從而保持攜號轉網的底線平衡。因此,花錢購買異網號卡轉入本網,或者花錢買異網存量號碼轉入本網已經成為基層公開的秘密。
  • 940萬人次攜號轉網,牽手容易分手難
    移動、聯通和電信,哪家運營商優惠選哪家。據工信部最新統計,自去年11月底攜號轉網服務正式施行以來,至今共有940萬人次轉網成功。攜號轉網不是鼓勵用戶更換運營商,而是促進運營商提升服務質量。而在近八個月的實施過程中,各家運營商為爭取用戶使盡了渾身解數,甚至出現了不少違規行為,亂象叢生。不少用戶高呼攜號轉網「難」,但運營商表示「我們也不容易」。
  • 套餐被「優惠」,「靚號」被拒絕……攜號轉網為什麼這麼難?
    號碼被認定「靚號」 攜號轉網被拒絕   在攜號轉網過程中,除了這種電信運營商憑空增加業務,設置障礙的情況之外,不少人也由於手機號碼被認定為「靚號」,而被拒絕攜號轉網。  關先生來到新密東大街中國電信營業廳,申請攜號轉網,遭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