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晚君近幾年四處趴趴走,住宿方面往往拒絕酒店而選擇青旅或民宿,慳荷包之餘更多是想做一回當地人。
過程中不時會有背包客希望晚君推介一啲有「人」氣、格價適宜的住宿,我每次都恨不得撓破腦袋.
澳門酒店林立、選擇多,
但旅友們見到個價錢就撒手搖頭!!
平日的價位都要千幾元「起錶」,
假日噶「海鮮價」更為牙煙!
在trivago及tripadvisor上搜澳門酒店,
最便宜的單人都房都要550元起跳!
相對於貴到「爆燈」的酒店來說,
青年旅舍可謂是「抵到爛」。
以教青局轄下黑沙和竹灣兩間青旅會為例,
外地租用者日租只需110元(220/2人)內,
美中不足就是申請時要提交的資料比較多、耗時稍長。
要數受旅友青睞、具「人」氣的民宿……
澳門是沒有的!!!
曾經.澳門都有幾間受歡迎的民宿,
如「Weclome 51A」、「Sum666」等。
但政府為了解決非法旅館引致的治安問題,
在2010年實行《禁止非法提供住宿》,
部分民宿被迫關門大吉或「地下」經營,
經營者及入住者皆屬違法。
「民宿」(家庭旅館)
起源有很多說法,
既有話來自日本,亦有話來自英國。
在《世界民宿大觀》中,
英國和日本的民宿起源1960年代左右,
洋式民宿開始漸漸興起。
民宿後來在臺灣盛行,漸漸流行至港澳地區。
入住民宿有別於入注酒店的標準化,
更多的是個性化、具當地的人文氣息,
某程度是想忘掉遊客身份,
當一回本地人。
澳門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簡萬寧曾表示,
適時發展家庭旅館有助打造賭場以外的本地文化旅遊特色,
與本澳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目標一致。
即然方針吻合,但為何民宿至今仍無法可依、依舊難產?!
據上年底發佈的《家庭旅館之可行性研究》,
出於安全、消防設施和衛生環境等原因,
民宿問題未能形成高度共識。
相反,
受訪者普遍認為只要符合單幢式樓宇,
有獨立出入口的分層單位,
修改房間設施、防火、衛生等標準,
便可考開設家庭旅館。
■ ■ ■
政府過去曾對家庭旅館做
可行性作研究及法律框架的分析,
不排除設立民宿或
將整幢樓宇改裝成旅館,
實現規範民宿和激活舊區。
黑沙村民互助會會長吳觀祥曾指出,
黑沙村具華南漁村文化,
現有十多間村屋具條件改建成民宿,
可以為古舊村落注入生氣。
但前提是解決屋契問題。
過去多次向政府提出建議,
得到的回覆依然是考慮中.
結語澳晚君認為,民宿無論在促進澳門社區深度遊、延長旅客留澳時長,還是保育傳承人文風情、歷史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政府不妨考慮坊間意見,在某些區域先行先試,實踐驗證民宿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