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萍:加快提升社區疫情防控能力

2020-12-22 光明思想理論網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社區防控、疫情信息宣傳、階段性減免社保、「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復工復產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姜曉萍:加快提升社區疫情防控能力】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社會風險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姜曉萍指出,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考驗著基層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加快提升社區疫情防控能力,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一是明晰指揮與執行的職責線。推行「一單式」疫情報表,規範文件傳輸、疫情上報流程,構建一體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最多報一次」。二是築牢以社區為硬核的阻擊線。大力推廣小區排查「智能化」,建立社區(小區)疫情防控監測信息平臺App,實施有效的預警防控機制。三是密植多元協同的群防線。在社區疫情防控中,單一的行政推動很難做到全方位排查、全過程覆蓋、全員化關照,必須把社區居民和各種社會力量發動起來,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擔責的防疫共同體,實現協同治理。四是完善問責與關懷互動的激勵線。儘快出臺疫情防控監督檢查與問責的規範性文件,構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基層幹部和一線醫務人員關愛體系。

  摘編自:《光明日報》

  【侯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戰勝疫情的信心與決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侯波認為,我們在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感人事跡、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的同時,還要動員相關部門、權威專家和有關方面依法做好疫情信息發布工作、做好科普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戰勝疫情的信心與決心。一是加大疫情信息發布工作力度。增強信息發布的及時性、針對性和專業性,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和輿論關注。要堅決防止緩報、瞞報、漏報等現象,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形成多層次持續發布權威信息的格局。二是加大權威專家解疑釋惑力度。通過權威專家加強有關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防護能力。同時,很多權威專家在疫情防控中積極為決策者建言獻策。三是加大科普力度。要統籌利用各種傳播渠道,充分發揮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權威性強,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興媒體形式活潑、覆蓋面廣的不同優勢,推送科普知識、倡導科學生活,大力宣傳各地防控疫情的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

  摘編自:《人民日報》

  【韓秉志:階段性減免社保有助於提高企業穩崗積極性】

  韓秉志表示,通過社保降費為企業減負,一直是近年來政府工作的一個關鍵詞。此次為應對疫情衝擊推出的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與之前的社保降費政策相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為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提供了緩衝期。可以說,這是政府部門在充分傾聽企業心聲後作出的有力回應,將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穩崗積極性,促進就業和社會穩定。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一方面要考慮在特殊時期為企業減負,另一方面還要確定社會保障制度平穩運行,充分考慮社會保險基金結餘等情況,確保養老金等各項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因此,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用舉措的推出,不僅需要政府的魄力和擔當,更需要一套科學精準的社保制度體系作支撐。眼下,人們最關心政策如何落地。把好事辦好辦實,顯然需要進一步細化舉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更加細化,變被動為主動,讓政策落地走在企業呼聲的前面。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社保減免優惠政策,要嚴格落實,不能把真正需要幫扶的企業擋在政策之外。

  摘編自:《經濟日報》

  【朱雪梅:「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為教學管理決策提供參考證據】

  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朱雪梅指出,探索將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融合於「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為精準化教學質量診斷提供分析工具,為教學管理決策提供參考證據。「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平臺是集觀課、評估、科研、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評價工具,通過嵌入供專家、同行、學生和執教者等多元主體選擇使用的各類課堂觀察工具量表,利用手機、平板電腦與計算機等移動終端,採用行為編碼方式在聽課過程中採集教與學的表現性數據信息,通過後臺計算與圖形化處理後,直接為評估結論提供客觀的量化證據,並生成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可視化決策報告,從而實現科學的課堂診斷。總的來說,「多元式交互」課堂教學評價平臺能準確展示各個觀察量表的指標,克服了傳統評課標準不一的缺陷。它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完整採集課程數據,替代了傳統的紙筆聽課,使課堂教學評價過程清晰可見。該系統從定量和定性兩方面對課堂進行客觀、科學評估,提出多元化建議,幫助執教者與觀課者有針對性地改進不足,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專業發展。同時,教學過程中獲取的所有評價信息均在後臺進行處理與分析,提供的多元化分析結果與報告則為教學管理者提供了決策依據。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李錦:科學處置防疫與復工關係】

  李錦表示,科學處置防疫與復工關係,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要把握科學性必須注重分類實施,精準施策,讓防疫生產兩不誤。首先,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要科學研判疫情發展,分區域推進。具體而言,在疫情並不嚴重的多數區域,則要在做好防疫、控制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專人專車專廠專線的方式,迅速恢復生產;在疫情嚴重的地區,要全力以赴抓好抗戰疫情,也要派專人專車保障基本的國計民生。其次,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要從產業角度分清輕重緩急,制定復工時間表。防疫醫療器材產品的生產,要按動「快捷鍵」;在全球產業鏈重要部位的產品生產,需要「不斷流」。再次,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要有序規劃和引導。重視「疫期經濟」與「後疫期經濟」的特點,適時調整,開發「疫後重建」工程,做好準備,迎接經濟爆發式增長。第四,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要從工作和管理方式分類,提出細緻明確的解決措施。為防範人員聚集帶來的疫情擴散風險,要分工明確、分類上班、科學調配,提高企業的遠程辦公水平,減少人員密切接觸。第五,科學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圍繞復產這一目的,政府部門要分類加大幫扶力度。政府部門要做出整體規劃,財政、金融、稅收、社保機構要分類優先次序,出臺規範管理的相關政策,統籌解決開工企業員工吃住行問題。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

[ 責編:李澍 ]

相關焦點

  • 北宅開展應急演練 提升冬春疫情防控處置能力
    為進一步檢驗街道全員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採樣檢測工作的及時應對、有序組織發動和採樣檢測能力,及時發現問題,完善工作預案,提升街道應對冬春季疫情防控的應急處置能力,12月9日,北宅街道在五龍社區開展了全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應急演練。
  • 提高急救轉運能力!都勻市18輛疫情防控救護車輛投放使用
    「我宣布,都勻市疫情防控救護車輛授車儀式,開始!」12月10日,都勻市舉行疫情防控救護車輛授車儀式。儀式開始後,17輛救護車及1輛流行病調查車依次駛出都勻市委市政府大樓,並在之後分別配發到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都勻市疾控中心。
  • 張愛軍:紮實做好疫情防控 全力加快建設進度
    宿遷網訊(記者 魏歡慶 柏志勇) 2月20日下午,宿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愛軍在調研農房改善項目復工工作時強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紮實做好疫情防控,積極推動項目復工,全力加快建設進度,確保農房改善項目如期建成投用。
  • 基於風險治理能力提升的韌性社區建設
    區域尺度強調國土空間生態安全格局、區域衛生資源的儲備、跨域流行病治理合作;城市尺度上注重完善城市公共衛生應急設施、布局疫情防控應急場所、均衡公共服務網點;社區尺度上注重社區衛生設施的建設、充實防疫一線堡壘的功能。從中可以看出,韌性社區是我們當下亟需關注的重點。  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國城鄉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
  • 智慧下沉社區,信息技術全面滲透疫情防控
    當疫情防控下沉到社區,從高大上的AI、大數據,到簡單快捷的小程序,各種信息技術正全面緩解社區的壓力。社區是疫情防控承壓閥門所有的服務和重大事件的防控都在基層、在社區,如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唐燕副教授所言:「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當前,如果說醫院是抗戰的第一戰線,作為基層治理單元的社區可謂是抗戰的第二戰線。
  • 提升疫情救治能力 造福燕趙大地百姓——河北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
    長城網訊(記者 劉昆鵬 見習記者 靳曉丹)11月3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項目(正定新區醫院公共衛生樓)在正定新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開工儀式現場。長城網記者 靳曉丹 攝根據中央關於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水平的要求,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該項目戰時設置床位234張,其中重症監護床位200張。總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預計今年底基礎墊層施工完畢。
  • 提升網絡安全治理能力 加快網絡信息事業發展
    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黨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潤兒主持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全面提升網絡安全治理能力,加快網絡信息事業健康發展。   自治區主席、自治區黨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鹹輝,自治區領導姜志剛、趙永清、張韻聲、白尚成、李金科、楊東、吳秀章出席會議。
  • 知行新論|在疫情防控大考中提升治理水平
    在疫情防控大考中提升治理水平□省委黨史研究室課題組■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們一定能全面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第五屆中國社區治理論壇舉行 全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優秀案例《成華...
    中國青年網成都11月30日電(記者 王泊潔)11月28日,第五屆中國社區治理論壇暨全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優秀案例經驗交流會主論壇暨開幕式在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舉行,主論壇上發布了10餘個全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優秀案例,《成華戰疫》彙編及《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指南
  • 紮實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馮衛華強調,要加強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落實「四早」要求,尤其是要推動關口前移、抓早抓小,繼續織牢織密疫情監測網,發揮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哨點」作用,切實提升預警報告和應急處置能力。要持續強化學校、商超市場、企事業單位等重點場所的監測措施,特別是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的重點公共場所、娛樂場所,繼續嚴格落實亮碼、測溫、清潔、消殺、通風和個人防護等措施。
  • 【地評線】京彩好評:加快檢測步伐 跑在疫情前面
    6月21日,第128場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介紹,今年1月份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本市注重切實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後,本市核酸檢測能力迅速提升,截至6月20日,核酸檢測機構擴至124所,日最大檢測能力從10萬份擴增到23萬份以上。
  • 時事熱詞:"社區疫情防控"用英語怎麼說?
    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65萬個城鄉社區的新冠狀病毒疫情防控一線,平均6個社區工作者守護著一個社區,每名社區工作者面對350名群眾。
  • 姜曉萍:社會治理是社會各方的責任
    【姜曉萍:社會治理是社會各方的責任】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姜曉萍指出,社會治理不只是黨委和政府的責任,而且是社會各方的責任。要堅持黨對社會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供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第五屆中國社區治理論壇暨全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優秀案例交流會將...
    本屆論壇以「新時代社區發展治理——場景營城煙火共享打造美麗宜居公園社區」為主題,包括「全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優秀案例分享」(同步開展兩岸社區服務交流互鑑活動)「建設新型智慧社區——治理新思路發展新動能」兩個平行論壇,本次活動由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指導,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主辦,中共成都市委城鄉社區治理委員會、中共成都市委政法委員會、成都市民政局等作為支持,中共成都市成華區委、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政府承辦
  •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辦公室成員、北京...
    自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經過全市上下的齊心協力、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有效阻斷了社區疫情傳播。自今日零時起,我市應急響應級別已由二級調整至三級。 根據當前全市疫情防控整體形勢,各社區(村)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嚴格落實「三防」「四早」防控要求,持續用力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1.優化小區(村)出入口管理措施。
  • 走進車站、社區、醫院、市場……新區這些重點區域的疫情防控做得...
    今天(12月9日)上午,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組長劉任遠帶隊前往華陽客運中心、南山社區、成都天府新區人民醫院、伏龍社區市場、伊藤食品生活館,調研督導天府新區疫情防控工作
  • 總結經驗成果、補齊短板弱項,持續鞏固提升社會治理信息化能力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日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他強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經驗,也有教訓。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
  • 時刻繃緊疫情防控弦 蔡甸區部署當前疫情防控工作
    1月14日,蔡甸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全區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會議通報了當前疫情防控情況,安排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會議指出,在近期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著部分單位、街鄉常態化疫情防控意識不強;部分街鄉老舊社區、邊遠農村疫情防控能力不足,居民口罩正確佩戴率不高;公共場所日常防控措施流於形式等問題。
  • 民政部:社區疫情防控人手不足 可派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到社區幫助工作
    原標題:民政部:社區疫情防控人手不足 可派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到社區幫助工作   2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
  • 強化與屬地衛生部門協同配合 提升監獄疫情防控能力
    強化與屬地衛生部門協同配合 提升監獄疫情防控能力 2021-01-15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