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流行符號背後的切·格瓦拉是什麼樣的人?24幅珍貴歷史照片首次...

2020-12-22 上觀

切·格瓦拉在世界範圍內具有極高知名度,讓-保爾·薩特稱他為「我們時代最完美的人」。儘管身後半個多世紀以來爭議不斷,但切·格瓦拉已然成為國際間廣為流行的文化象徵。他的肖像不僅出現在壁畫、遊行、音樂會、海報等公共場合,也成為T恤衫、郵票、杯子、鑰匙鏈、皮帶、棒球帽等諸多商品上的圖案,成為一個當代神話和偶像。

切·格瓦拉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被稱為「切·格瓦拉最優秀的一本書」的《古巴革命戰爭回憶錄》,或許是了解這一人物的最佳入口」。書中,切·格瓦拉記錄下的推翻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為未來而戰的革命戰士,其中很多人在革命勝利後的古巴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原著語言簡單直率,第一部分描述了古巴遊擊鬥爭中的重大時刻及站在這場鬥爭前列、衝鋒陷陣的古巴戰士。第二部分包括1963年後格瓦拉撰寫的有關戰爭的短評和戰爭片段的記述,也包括他對戰爭深入的分析等。附錄部分收入切·格瓦拉與菲德爾·卡斯楚的數封通信,在場感強。

切·格瓦拉對自己親歷的戰役描寫得特別細緻,往往涉及從戰鬥開始到結束的各個細節。他在序言中寫道:「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想寫一部革命史,用實例來說明革命中豐富多彩的各個層面。許多革命領導人經常公開或私下地表達過這種願望,但是,無奈事務繁忙,流光易逝,革命起義的往事漸漸從記憶中淡出,被遺忘於身後。這些往事,這些已經構成美洲歷史的戰爭往事至今仍沒有被我們認真地記述下來。為此,我在書中提供了一系列個人的回憶,涉及的都是我們參加過的遭遇戰、襲擊戰和正規戰。我不希望大家把這些根據個人回憶和草率筆記整理出來的零星不全的記述看作是一部完整的歷史。相反,我希望經歷過每一場戰鬥而艱難活下來的人將來再作詳盡的補充。」

對於記錄歷史的態度,切·格瓦拉說,要鼓勵每個倖存者把留在記憶裡的東西挖掘出來,使戰鬥故事更加完整充實。「我只要求他們務必如實敘述,不應該為了自我吹噓編造沒有經歷過的戰事,謹防描述失實。我要求他們寫出幾頁以後,根據各自的性格和所受教育的程度,盡最大能力,對自己所寫的認真挑剔一番,不確切、吃不準的一字一句都要刪除。我自己就是帶著這種意圖開始寫我的回憶錄的。」

《古巴革命戰爭回憶錄》是好萊塢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電影《切·格瓦拉傳:阿根廷人》的藍本,該片曾獲2008年坎城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近期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的《古巴革命戰爭回憶錄》是切·格瓦拉回憶古巴革命戰爭的權威版本,尤其是收錄24幅首次在國內公開出版的珍貴黑白照片,再現了南美叢林中驚險跌宕的遊擊戰爭生涯。

相關焦點

  • 古巴英雄切·格瓦拉珍貴遺體彩照曝光震撼人心
    格瓦拉遺體的彩色照片,這組照片是其叔父——一位傳教士所藏有。這一名為Imanol Arteaga的男子稱,當年法新社攝影記者Marc Hutten將這些照片交給了他的叔叔Luis Cartero,他們一直保守秘密至今。這是切·格瓦拉被美國政府支持下玻利維亞軍隊殺害47年後,遺體彩色照片的首度披露。
  • 切·格瓦拉槍決後照片曝光:被老部下出賣,身中9彈,兩隻手被砍掉
    1953年,切·格瓦拉從醫學院畢業後再一次進行了拉美之旅,後在玻利維亞經歷了一次革命,同年12月24日,切·格瓦拉抵達了瓜地馬拉,接著成為了一名革命者,並且上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黑名單
  • 分享| 15日這堂課,為您深度解讀符號學與當代藝術
    就藝術批評的共時觀而言,對當代藝術的研究,涉及形式語言的觀念性和視覺性的變化。這種研究影響著藝術作品語境生成和意義解讀的動態和方向。在這個縱橫相交的節點上,符號學得以出場。從符號學觀點來洞察並闡釋藝術的形式創新與知識生產,是20世紀以來勃興的一種學術思潮和文化現象。而在21世紀的今天,符號學對當代藝術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持續影響?這個問題有待我們以全新視界加以考察。
  • 《摩託日記》:切·格瓦拉「封神」前的秘密
    十幾年前,有一個叫袁越的人,學理科的,那時還是文藝憤青,機緣巧合到阿根廷進行了他第一次真正的旅行,體驗極佳,不久後他看了電影《摩託日記》,驚訝地發現,自己和青年切·格瓦拉摩託之旅在阿根廷境內走了一樣的路線,於是立筆名「土摩託」(指他愛騎的自行車),博客叫「土摩託日記」。他把這次遊記投稿給《三聯生活周刊》,竟因此成了三聯特約撰稿人,「公費」跑全世界採訪寫作。
  • 不只是遊戲主角,他還是一位理想主義的偉大革命家: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如果要列舉現代最偉大的革命者,我想切·格瓦拉的名字肯定會出現在醒目的位置。作為理想主義者,他的一生都在為自己夢想的世界而奮鬥。他是浪漫的理想主義,也是一名激進的士兵。時至今日,在拉丁美洲、非洲很多普通人家中都有他的掛像。
  • 竊·格瓦拉出獄了,人們還記得切·格瓦拉嗎?丨觸樂
    竊·格瓦拉的源頭,那個更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原型卻似乎在當今時代變得日漸模糊。亞文化裡的「紅色羅賓漢」鮮有人知道,偷電瓶車的竊·格瓦拉曝出打工金句的那天(2012年10月9日),是切·格瓦拉逝世45周年紀念日。
  • 切·格瓦拉罕見老照片:被害47年後首次公布,圖十是格瓦拉遺容|切...
    阿本斯政權被顛覆後,阿馬斯成為瓜地馬拉總統,開始對左翼人士進行殘酷地鎮壓,幾個月的時間約9000人被捕或被殺害,格瓦拉也因此上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黑名單。照片中就是格瓦拉正在與人交流。1955年切·格瓦拉遇到了墨西哥城裡的卡斯特兄弟之後就決定和他們一起回到了古巴,並帶領古巴人民進行武裝革命運動。在這場革命勝利後,他先後被任命為國家銀行行長以及工業部長等。
  • 從切·格瓦拉到馬爾克斯,拉美知識分子是救贖者還是攔路人?
    拉丁美洲的空氣中仿佛處處飄蕩著浪漫的藝術氣息,成為許多文青裝點自己的「心頭寶地」——享譽世界的拉美名人,除了體壇巨星之外,大多是如雷貫耳的文學巨人——馬爾克斯、略薩、聶魯達、博爾赫斯、科塔薩爾、波拉尼奧……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背後恰是拉美魔幻般的近現代歷史。
  • 切·格瓦拉遇害現場曝光:遭親信出賣,身中9彈,被砍斷雙手後下葬
    他有一張20世紀最著名的人像照片之一,那是帶著貝雷帽的一張照片,代表的是標新立異的文化符號。切·格瓦拉的一生都在為了自己的信念所去鬥爭,搖滾與其相似,也因此,他被搖滾所崇拜。 他們向切·格瓦拉求饒,可切·格瓦拉不願放過他們,甚至還把自己辦公室的牆打掉,只是為了能更好的在辦公室觀刑。甚至有身懷六甲的婦女,有的人血液被抽出,賣去了越南。這樣的行為直到他離開後的很長時間,都還在執行。
  • 純正的土狗長什麼樣?看到100年前的珍貴照片,才知道稀有
    中華田園犬也被人稱為「土狗」,它在農村地區非常常見,這種土狗小時候非常可愛,但是越長大就越往「長殘」的方向去發揮,能夠從小可愛到大的土狗並不多。土狗的領地意識非常強,智商還很高,為此它很適合看家護院,千百年來都是如此。只是現在的土狗樣子並不是最正宗的,你知道純正的土狗長什麼樣嗎?
  • 直播預告 | 《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第二期——規約與反規約的博弈
    從符號學觀點來洞察並闡釋藝術的形式創新與知識生產,是20世紀以來勃興的一種學術思潮和文化現象。而在21世紀的今天,符號學對當代藝術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持續影響?這個問題有待我們以全新視界加以考察。
  • 切·格瓦拉生前遭遇了什麼事?為何屍體雙手消失,身中9彈
    2008年一部名為《切·格瓦拉》的電影上映,這是一部四小時的超長傳記電影。關於切·格瓦拉傳記的上集,講述了切·格瓦拉的成長曆程,以及與卡斯楚一起推翻古巴獨裁統治的歷程。影片的下半部分講述主角切·格瓦拉試圖給玻利維亞進行革命時遭到擊殺,事實上切·格瓦拉在遇害47年後,也就是2014年,遺照才得以首次被曝光。從遺照可以看出切·格瓦拉死不瞑目,且遺體受到了嚴重破壞。切·格瓦拉名字中的切(Che)是一個西班牙語的感嘆詞,是他在瓜地馬拉進行反抗獨裁統治時得到的綽號,原名為埃內斯託·格瓦拉。
  • 歷史上這些珍貴照片,有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張照片中,有傳言說航空公司將採用類似歌舞女郎的工裝,這位瑞典航空公司的乘務員正在打量「工裝」的樣式,不知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機票會不會漲價呢?電競比賽的前身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計算機原來的樣子,照片裡這是美國1980年全國「太空侵略者」錦標賽,參加人數超過10,000人。
  • 革命領袖切·格瓦拉的非洲歷險記
    切·格瓦拉開始還以為是笑話,後來發現這幫人不給Dawa喝,連仗都不打,就徹底笑不出來了。但是就這麼件事,到他敗走剛果都沒能解決,切·格瓦拉的思想教育工作水平可見一斑。        切·格瓦拉好說歹說,他們才決定學挖戰壕。部隊的紀律也是一塌糊塗。初到根據地,建立訓練營的計劃久拖不決,切·格瓦拉竟然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他索性幹起了醫生的老本行,給人看病。這一看不要緊,切·格瓦拉發現士兵們得的最多的不是熱帶常見的瘧疾、霍亂,而是性病。原來,革命戰士們沒事兒就跑到附近城鎮去做大保健。切·格瓦拉不禁在日記中憤怒三連:這幫人做大保健給錢了嗎?他們哪來的錢?革命經費都他娘的花哪去了?!
  • 一組老照片喚醒嵐島歷史記憶
    現場展出記錄平潭歷史的老照片和石頭厝等攝影作品150幅,涵括了老街建築與社會人文,同時也展示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平潭城市交通、群眾服飾、生活場景變遷的對比作品。攝影展由實驗區旅遊與文化體育局主辦、實驗區攝影家協會協辦、平潭海角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承辦。
  • 自由戰士-切·格瓦拉遇害全過程:圖四是與其漂亮老婆合影
    之前他放棄了阿根廷上流社會的生活,放棄了醫學博士的頭銜,放棄了古巴政府高級領導人的職務,來到南美洲準備點燃革命的火種,然而出賣他的人卻是他想拯救的人。 這張照片就是革命成功後走在古巴街頭的格瓦拉(中間),最左側是菲德爾·卡斯楚。 格瓦拉是阿根廷人,1959年,他被授予「古巴公民」的身份,成為了古巴公民。同年5月,他與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伊爾達·加德亞離婚,次月與參加古巴革命的阿萊達·馬奇結婚,這張照片就是格瓦拉與他的第二任妻子阿萊達·馬奇。
  • 邊塞符號帝國
    清人編訂《全唐詩》時,距離五言與七言古詩高潮的王國終結,也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女真人為唐帝國編訂詩歌大全,映照了阿拉伯人為希臘文明翻譯保存了哲學典籍的根。樂府詩歌在魏晉灰飛煙滅,孔子鑑賞吟誦的民間詩歌自由精神,落得卑微的命運。造物主精神幻化的詩歌,構造交給了專業的儒家紅衣主教們——無論是九品中正制還是科舉制製造的鐵飯碗文官群。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二樓的大平臺,澎湃新聞看到了一排排長長的陳列桌,手稿、書籍、照片、私人物件並排放著,陳列桌的一側有一面以60倍速度高速運轉的鐘,和桌上的這些物品一起,帶著人們穿過上海雙年展24年的歷史。
  • 麥可傑克遜唯一一次來中國,珍貴照片,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麥可傑克遜唯一一次來中國,珍貴照片,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如果麥可傑克遜還健在,如今也快60歲了。作為世界級天王,他在全球都有數不清的粉絲。同樣,在中國也是如此。那個年代的中國還不是很發達,所以很少有國外明星來中國。不過幸運的是,在天王短暫的一生中,他來過中國一次。
  • 飛度:一款平民潮跑如何成為流行符號
    在傳播學中,流行符號意味著事物可被解釋的含義受眾越廣泛,比如金拱門、可口可樂的波浪造型,當然「符號「不僅可以是圖像也可以是聲音甚至一種感覺,如果一款產品能夠符號化,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這款產品已經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