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桌球隊的創始人,胡喬木親自為他改名,後官至副國級

2020-09-05 大熊說歷史1

他是中國桌球隊的創始人,胡喬木親自為他改名,後官至副國級!

提起榮高棠此人,基本不會有人認識,但他確實是一位傑出的領袖人物,新中國建立後,榮高棠是我國體育事業的奠基人,而其最傑出的一項工作,就是建立了一支無人能敵的世界級桌球隊,而由此桌球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了中國的「國球」。

榮高棠

榮高棠最初並不叫「榮高棠」,而是「榮千祥」,他出生於河北霸州,從小榮千祥便刻苦學習,並以優異的成績於一九三一年考入清華大學外語系。但當時中國正處於危亡之際,同大多數大學生一樣,他無心於學習,而是積極地投身於學生運動之中,不久之後,榮千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成為了清華大學團支部書記。

榮千祥並不滿足於在後方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奔赴前線,進行抗日活動。七七事變爆發後,為了響應抗日活動,他與二十幾名北大學生商議,決定建立一支劇團,來進行抗日宣傳活動,就這樣「北平學生移動劇團」成立了,他們編了許多經典的劇目,包括《殺鬼子去》、《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彈》等等,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抗日年代,劇團的演出無疑鼓勵了不少國人。

北平學生移動劇團

不久之後,地下黨組織指派他們前往前線進行抗日宣傳活動,榮千祥做夢都沒有想到,他會以這種方式實現「報國夢」,儘管和他自己的設想——拿起槍殺鬼子——有一定差距,不過榮千祥轉念一想,只要為抗日出了一份力,又有什麼值得遺憾?於是,他帶著劇團成員們輾轉來到前線,組織了無數次劇團表演,極大地鼓勵了抗日軍民的士氣。

一九三八年,榮千祥帶著一部分劇團成員來到了抗日聖地延安,事實上,奔赴延安的旅程並不是那麼輕鬆,當時通往解放區的許多道路都設置了關口,沒有護照根本無法通過,不過經過劇團成員們的奔波,終於辦到了護照。可是他們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沒有交通工具!當時淫雨霏霏,道路泥濘,沒有馬車或者汽車,劇團根本走不了,為此榮千祥心急如焚,不過好在八路軍辦事處有車前往延安,但只能帶兩個人過去,於是榮千祥便和另一位成員先行前往延安。

毛主席接見榮高棠

經過十天的顛簸,榮千祥終於看到了聖地延安的寶塔山,此後,榮千祥和其他劇團成員們被分散到了各個學校和組織中,而榮千祥則有幸進入了延安馬列學院。在這裡,他編寫了一出《賣梨膏糖》的抗日小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學院上下都稱他為「膏糖」,乃至陳雲都知道了他的「膏糖」綽號,後來他索性把名字改為了「高唐」,胡喬木聽說過覺得高唐容易讓人聯想到「高唐一夢」,最好改為「高棠」,於是從此之後,榮千祥正式改名為「榮高棠」。

榮高棠在延安馬列學院學習了將近一年,便於次年馬不停蹄的趕往重慶,從事地下黨工作,中共川東特委委員,後又因出色的工作被任命為中共川康特委書記。一九四六年,中共華北局城工委委員、中央團校第一任教育長,新中國成立以後,榮高棠擔任團中央秘書長、書記處書記。

賀龍與榮高棠

不久之後,榮高棠主持建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並出任副主席兼秘書長,這也是新中國體育事業第一個領導機構,而榮高棠由此成為了第一代體育領軍人物。一九五二年,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成立,榮高棠擔任第一屆中央體委秘書長。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六年,榮高棠一直主持著體委的工作,日復一日,不過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榮高棠受到了迫害,不得不從體委的位置上下臺。

直到一九七九年,榮高棠在得以返回國家體委副主任的位子上,重新主持體委的日常工作,在他的主持下,中國的體育更上一層樓,尤其是桌球隊取得了極其出色的成績。一九八零年,國際奧委會致電中國奧委會,要求提供出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名單,當時經過慎重考慮,國家體委通過了三位候選人,當然其中就有榮高棠的名字。

榮高棠等候申奧消息

不過,榮高棠收到消息之後,認為自己年事已高,不是最佳人選,他堅辭不受,最終國家體委只能同意,把榮高棠的名字從名單上划去了。榮高棠就是這樣一個高風亮節的人,後來到了一九八三年,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他主動辭去了國家體委副主任一職,後當選為中顧委委員。

榮高棠與二零零六年去世,事實上,在此之前,榮高棠曾在一個國家體育總局舉行的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奧運會舉辦之前,誰都不許走!然而讓人頗感遺憾地是,榮高棠還是沒能等到奧運會,與世長辭。

相關焦點

  • 這位開國上將曾是胡宗南的部下,多年後胡窮困失意,他官至副國級
    這位開國上將曾是胡宗南的部下,多年後胡窮困失意,他官至副國級 在解放戰爭時期,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為了中華民族的興盛崛起,毅然脫離國民黨陣營,率部起義,加入到中共領導的人民解放軍隊伍中來,陶峙嶽將軍就是其中的一員。
  • 他曾任三野第一副政委,還是杭州解放後第一任市長,後官至副國級
    他曾參加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是江南抗日根據地的開拓者,參與指揮淮海戰役,擔任過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的重要領導職務,還是浙江解放後的第一任書記、省長,杭州解放後的第一任書記、市長,後來官至副國級。他是譚震林。下面我們詳細介紹:
  • 16歲參軍,38年授銜5次成為上將,官至副國級,他是誰?
    但是,他卻沒有半點怨言,仍然一如既往的專心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在兢兢業業的38年裡,他曾先後被授銜5次,終於在38年後,超越了自己的老領導,從上尉一路升遷到了上將,享受副國級待遇。那麼,他到底是誰呢?有什麼過人之處?他就是于永波上將。于永波,祖籍東北遼寧。
  • 此鄧公手下小兵,46年後官至副國級,兒子更牛 3項設計人人知道
    此鄧小平手下小兵,46年後官至副國級,兒子更牛,3項設計人人知道。他被稱為廣西王。
  • 魯迅兩個弟弟:二弟為敵軍效命,不起眼的三弟卻官至副國級,意難平
    魯迅與自己的其他兩個弟弟就是惺惺相惜的關係,著名的周氏三兄弟都有各自的生活,魯迅成為著名的文學大家,而魯迅的兩個弟弟,一個成為了人人痛恨的大漢奸,另一個卻官至副國級。一、文壇大家說起民國時期的兄弟,周家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無疑具有著很高的名氣。其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大哥周樹人了。
  • 他和陳老總一起留在南方打遊擊,後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官至副國級
    我們知道,十大元帥中,只有一位沒有參加過長徵,他就是陳老總。紅軍主力長徵,陳老總因為腿有傷,被留在了南方,堅持遊擊戰爭。當時和陳老總一起的有項英等,其中有一個不太著名的紅小鬼。他叫陳丕顯,福建長汀人。別看他年紀小,卻很能幹,到1935年,他已經是共青團贛南省委書記了。紅軍主力長徵了,才18歲的陳丕顯卻要跟隨陳老總鑽山溝,打遊擊。那是非常危險的。我們都讀過陳老總寫的《梅嶺三章》,當時生死只在一念之間。陳丕顯呢?他也是大難不死。
  • 訪問學者胡喬木的美國之旅
    李中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世紀80年代中國領導人開始實行退休制度後,李政道在訪問中國時向鄧小平建議,為了把國內的當代科學建設好,應該為退休領導人提供出國訪學的機會。他表示,自己願意出面聯繫,邀請胡喬木赴美訪學,如果此行成功,之後可以再邀請鄧小平等領導人。鄧小平表示同意。
  • 16歲參軍,官至副國級,成唯一被授銜五次的傳奇將軍,他是誰
    而就在這些將軍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人,他十六歲就參與到了我軍的隊伍中,最終官至副國級,不僅如此,他也是我國國內唯一一個被授銜五次的傳奇將軍。那麼,這位將軍究竟是誰?在他的一生中,又有著怎樣特殊的經歷呢?
  • 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兒子:建國後成為副國級幹部,曾勸蔣經國回頭!
    而且,新中國成立後,有許多將士從臺灣駕駛飛機回到大陸,我們自然是很歡迎這些對新中國建設懷有滿腔熱血的愛國將領的。 他的父親在國民黨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然而他卻加入到了大陸的建設中,甚至官至副國級。 廖仲愷是孫中山非常忠實的追隨者,同時也是國民黨的創始人之一,由此可見,他在國民黨中的資歷是很老的。孫中山提出改組國民黨時,廖仲愷也是全力的支持,後來國共第一次合作也是在他的不斷推進下才達成的。
  • 「五虎上將」衛立煌55年回北京,官至副國級,他的家人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共和國有十位元帥,個個都是為共和國立下不朽功績的元勳傑著。而蔣介石麾下也有著名的「五虎上將」,這五人能徵善戰,數次屢立奇功,五人皆曾任職戰區司令官及以上職位。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五虎上將中的一員虎將,那麼這位將軍又是誰呢?解放後他和他的家人又去哪裡呢?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
  • 從陳老口中得知,沙瑞金的背景到底多強大,副國級的趙立春都怕他
    沙瑞金在漢東省是省委書記,為正部級,但是為什麼連趙立春這樣副國級的幹部都怕他呢,讓人匪夷所思。在我們現實中看來,沙瑞金的職位已經是很高了,但是在劇中趙立春面前還是差著級別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官大一級壓死人」。
  • 他官至副國級,國軍中將,兒子是「侯氏理論」創始人,享年92歲
    這位將軍非常厲害,他是國軍中將,1949年率部起義,後擔任過政協副主席,兒子是我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侯氏理論」創始人侯伯宇。那麼他是誰呢?下面咱們一起來回顧下。侯鏡如他就是侯鏡如,河南永城人,13歲在薛湖集上完高小,16歲於永城初中畢業。不久,他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23年轉入河南中州大學理科學習。
  • 他是紅三軍團參謀長,27歲壯烈犧牲,手下的團政委後來官至副國級
    在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徵中,有不少優秀的軍事將領為了革命事業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百折不屈的鬥爭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們去敬仰和繼承。鄧萍是四川富順縣人,出生於1908年,19歲的時候就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並且很快就加入了組織。
  • 胡喬木:大躍進怎麼提出來的?
    「大躍進」形成高潮以後1958年1月南寧會議反「反冒進」後,3月召開的成都會議(3月9日至26日,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繼續批判「反冒進」。還指出:「除了別的特點之外,中國六億人口的顯著特點是一窮二白。這些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當天,毛澤東致函劉少奇、鄧小平、周恩來、陳雲、胡喬木、吳冷西各同志:「此件請審閱。如同意,請冷西同志在人民日報上發表。」
  • 他是國民黨的元老,雖然英年早逝,但一家三代都是副國級!
    廖仲愷受到過很多讚譽,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他是國民黨左派的領袖人物,他堅定支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而這是國民黨右派所不能接受的。孫中山還在的時候,左派和右派都聽孫中山的。孫中山去世後,廖仲愷還是堅決執行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積極和共產黨合作,因此惹來了殺身之禍。
  • 他是江西人,羅姓開國少將他是唯一副國級!曾任最高檢檢察長!
    江西文人稟賦,武將輩出,特別是革命時期,江西人為新中國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紅軍主力八萬多人長徵,很大一部分是江西人。抗戰後,以贛南蘇區為基礎,創建了新四軍,新四軍總部一開始就在江西南昌。五大革命聖地江西佔了兩個,一個是共和國故都瑞金,一個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 她官至副國級,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原北京市副市長,現狀如何?
    此校在1981年經國務院批轉,成為了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此校也在1984年後,成為全國10所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一所醫科學校。1985年,北京醫學院正式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並於2000年正式與北京大學合併,組建成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則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 他是開國元勳,副國級,曾主政三省,19歲任縣委書記,88歲去世
    曾任解放軍第十九軍第二政委,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甘肅省委第一書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顧委委員等職的汪鋒,19歲任縣委書記,76歲官至副國級,88歲去世。
  • 他官至副國級,曾任郵電部部長,中國工人運動先驅,91歲去世
    後來,朱學範自創的「毅社」收各業職工為門生達1000人以上,成為上海一個較大的幫會社團。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戰期間,他帶領救護隊上前線搶救傷員。在1937年「八一三」上海淞滬保衛戰中,他率領上海工人武裝別動隊參加抗戰。
  • 秦基偉建國後成就如何?擔任大軍區司令員和國防部長,官至副國級
    畢竟他只是一位開國中將。即便是在劉鄧大軍中,從陳賡、楊勇,到陳錫聯,再到陳再道、王近山等,秦基偉好像名氣也不是很大。但是,建國後秦基偉的成就卻在一定意義上超過了以上幾位名將。雖然,他只是一位開國中將。1950年,秦基偉請求入朝作戰。因為他的部隊完全保持野戰結構,鄧政委說好,讓第十五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