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榮高棠此人,基本不會有人認識,但他確實是一位傑出的領袖人物,新中國建立後,榮高棠是我國體育事業的奠基人,而其最傑出的一項工作,就是建立了一支無人能敵的世界級桌球隊,而由此桌球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了中國的「國球」。
榮高棠
榮高棠最初並不叫「榮高棠」,而是「榮千祥」,他出生於河北霸州,從小榮千祥便刻苦學習,並以優異的成績於一九三一年考入清華大學外語系。但當時中國正處於危亡之際,同大多數大學生一樣,他無心於學習,而是積極地投身於學生運動之中,不久之後,榮千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成為了清華大學團支部書記。
榮千祥並不滿足於在後方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奔赴前線,進行抗日活動。七七事變爆發後,為了響應抗日活動,他與二十幾名北大學生商議,決定建立一支劇團,來進行抗日宣傳活動,就這樣「北平學生移動劇團」成立了,他們編了許多經典的劇目,包括《殺鬼子去》、《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彈》等等,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抗日年代,劇團的演出無疑鼓勵了不少國人。
北平學生移動劇團
不久之後,地下黨組織指派他們前往前線進行抗日宣傳活動,榮千祥做夢都沒有想到,他會以這種方式實現「報國夢」,儘管和他自己的設想——拿起槍殺鬼子——有一定差距,不過榮千祥轉念一想,只要為抗日出了一份力,又有什麼值得遺憾?於是,他帶著劇團成員們輾轉來到前線,組織了無數次劇團表演,極大地鼓勵了抗日軍民的士氣。
一九三八年,榮千祥帶著一部分劇團成員來到了抗日聖地延安,事實上,奔赴延安的旅程並不是那麼輕鬆,當時通往解放區的許多道路都設置了關口,沒有護照根本無法通過,不過經過劇團成員們的奔波,終於辦到了護照。可是他們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沒有交通工具!當時淫雨霏霏,道路泥濘,沒有馬車或者汽車,劇團根本走不了,為此榮千祥心急如焚,不過好在八路軍辦事處有車前往延安,但只能帶兩個人過去,於是榮千祥便和另一位成員先行前往延安。
毛主席接見榮高棠
經過十天的顛簸,榮千祥終於看到了聖地延安的寶塔山,此後,榮千祥和其他劇團成員們被分散到了各個學校和組織中,而榮千祥則有幸進入了延安馬列學院。在這裡,他編寫了一出《賣梨膏糖》的抗日小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學院上下都稱他為「膏糖」,乃至陳雲都知道了他的「膏糖」綽號,後來他索性把名字改為了「高唐」,胡喬木聽說過覺得高唐容易讓人聯想到「高唐一夢」,最好改為「高棠」,於是從此之後,榮千祥正式改名為「榮高棠」。
榮高棠在延安馬列學院學習了將近一年,便於次年馬不停蹄的趕往重慶,從事地下黨工作,中共川東特委委員,後又因出色的工作被任命為中共川康特委書記。一九四六年,中共華北局城工委委員、中央團校第一任教育長,新中國成立以後,榮高棠擔任團中央秘書長、書記處書記。
賀龍與榮高棠
不久之後,榮高棠主持建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並出任副主席兼秘書長,這也是新中國體育事業第一個領導機構,而榮高棠由此成為了第一代體育領軍人物。一九五二年,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成立,榮高棠擔任第一屆中央體委秘書長。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六年,榮高棠一直主持著體委的工作,日復一日,不過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榮高棠受到了迫害,不得不從體委的位置上下臺。
直到一九七九年,榮高棠在得以返回國家體委副主任的位子上,重新主持體委的日常工作,在他的主持下,中國的體育更上一層樓,尤其是桌球隊取得了極其出色的成績。一九八零年,國際奧委會致電中國奧委會,要求提供出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名單,當時經過慎重考慮,國家體委通過了三位候選人,當然其中就有榮高棠的名字。
榮高棠等候申奧消息
不過,榮高棠收到消息之後,認為自己年事已高,不是最佳人選,他堅辭不受,最終國家體委只能同意,把榮高棠的名字從名單上划去了。榮高棠就是這樣一個高風亮節的人,後來到了一九八三年,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他主動辭去了國家體委副主任一職,後當選為中顧委委員。
榮高棠與二零零六年去世,事實上,在此之前,榮高棠曾在一個國家體育總局舉行的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奧運會舉辦之前,誰都不許走!然而讓人頗感遺憾地是,榮高棠還是沒能等到奧運會,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