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師娘、發表散文,核心期刊如何成了「腐敗重災區」?

2020-12-26 芥末堆

感謝師娘、發表散文,核心期刊如何成了「腐敗重災區」?

作者:劉晨 發布時間:

感謝師娘、發表散文,核心期刊如何成了「腐敗重災區」?

作者:劉晨 發布時間:

圖片來源:unsplash

除了破壞學術公平,學術腐敗還有「最壞的結果」。在「不發表,就出局」的情況下,既得利益者會採取同法戕害後人。一代代傳下去,學術界成了「大染缸」,誰進來誰被染色,不希望被染色的,就只好離開。風氣不純的高校,如何培育出合格的學生、公民?

近期,在「感謝師娘」之後,一本核心期刊的主編發表自己10歲孩子的散文被扒出,瞬間引爆輿論。「為何有如此之學術腐敗?」「學術期刊怎麼就成了獲利的工具?」其實,網友們發出這樣的聲音,並非第一次。此前,核心學術期刊《求索》原主編因受賄數額巨大被「雙開」的事件就是一例。

▲ 王青石發表於《銀行家》的作品《四季之歌》。© 新京報

學術期刊的腐敗,既與論文刊發供需不對等下的利益輸送(論文寫作者和發刊單位的勾連)有關係,與學術評價體系的錯亂有關係,還與刊物主編的權力過大有關係。

核心學術期刊何以成為「香餑餑」?

事實上,核心期刊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則,每幾年都會輪換,而且,能否成為核心期刊,除了期刊本身質量過硬之外,也要有利益輸送,還要「跑路」(包括送錢、請吃飯、喝酒等)。

在國內,評價一個學者的學術實力,就看他/她的論文發表刊物的等級。刊物等級的確定也有統一的標準。制定標準的主體既管理著期刊的流動,也有監督期刊內容的責任。

一旦某期刊被納入核心期刊之後,其主編、編輯甚至比教授都「牛」。因為,評價一篇文章的好壞,評價一個學者的「生死」,就看這些期刊的編輯,尤其是主編有權力決定是否針對某篇文章召開組稿會、評審會等。

核心期刊的主編、編輯之所以受到熱捧,和學術界內部的評價體系也不無關係,例如高校教師的晉升,普遍有發表核心期刊數量的指標,發表篇數越多(尤其是第一作者或獨立寫作),則意味著被評上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一些學者摸準這個門道,經常邀請期刊的主編去做客,順便輸送利益,從而「沒有關係創造關係」,甚至花費幾十萬元「包刊」(每年給某期刊一定金額,期刊定期發表該單位的文章)。這樣的「買賣」在學術界不是什麼新聞。

而且,「根據相關規定,我國只要參評職稱的,可能都得要發論文,這導致醫生、護士、記者、中小學教師,甚至國有煤礦工作人員都要發論文。」因此,核心學術期刊除了壟斷資源外,其權力被需求「放大化」。

我國的職稱評價體系常被詬病,但始終難以更改,核心期刊依然是香餑餑。原因在於,發表期刊可以被量化,而其它方式往往操作較難。在「研究型人才」的培養趨勢下,發表期刊論文代表著一個學者的科研能力(其所在高校還會給予物質獎勵),我們不得不以此去衡量一個人的水平。因此,優化評價體系是打破核心期刊成為香餑餑的關鍵。

浙江大學之前將學者發表「10萬+」閱讀量的網絡文章納入評價體系,還有一些高校試水「不發表科研論文也可以評職稱」,但這些都是個別,難以撼動長期形成的遊戲規則。在我看來,核心期刊作為香餑餑的時間還要延長,某些期刊還會繼續擔任「腐敗的重災區」。我們要注意,在社會關係與社會資本維度下,破解學術期刊的腐敗如何成為可能。

不受監督的權力是腐敗的直接原因嗎?

《求索》原主編被雙開,是在於其權力過大,內部沒有制衡(甚至共謀),且外部監督缺位。權力的內驅集中與濫用是學術腐敗的重要原因,閱讀學術論文的人畢竟是少數。在學術界,誰樂意去得罪人呢,誰又願意當那個揭穿皇帝新裝的小孩呢?

揭穿,就意味著風險。比如,北京某大學教授因指出教材有錯誤而被辭退。因為他戳中了其中的利益輸送,傷害了既得利益者,因此必須被殘酷打擊。

總的來說,當某些人權力過大,又缺乏監督時,腐敗就順理成章地沿著私心發生。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裝糊塗,甚至同流合汙,逼迫自己學會那套玩法。

我們的社會太缺乏敢於監督腐敗的人,而且這種人往往又會落入到更不堪的現實中。心灰意冷之時,只好放棄對既得利益者的叩問,因為「雙拳難敵四手」。因此,反腐重在結構與制度上變革,而不能推給個體。

學術期刊的腐敗除了傷害公平,還有什麼?

有關係,就可以讓一個10歲的孩子的散文上核心期刊;有權力,就可以讓阿諛奉承的、與期刊毫無關聯的文章上核心期刊,這就是「套路」,共同點都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實現利益交換。

這樣的套路會帶來不良後果。學術期刊應該是把人類的知識結晶貢獻給學術界,推動某個學科,某個問題的解決。但現實是,期刊成了一些人的「自家菜園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毫無章法可言。一些好好做學問的學者,文章不得發表。相反,那些阿諛奉承的人,憑藉「學術垃圾」卻可以登上「廟堂之高」。這還有什麼公平可言?

不公平的現實當然會腐化那些認真做學術的人,甚至可以對他們逆向淘汰。因此,他們為了生存與發展,只好被迫同流合汙。

除了破壞學術公平,學術腐敗還有「最壞的結果」。在「不發表,就出局」的情況下,既得利益者會採取同法戕害後人。一代代傳下去,學術界成了「大染缸」,誰進來誰被染色,不希望被染色的,就只好離開。風氣不純的高校,如何培育出合格的學生、公民?

怎麼把學術期刊的這股歪風邪氣殺下去?

當人無法改變的時候,制度與文化要保障人的公平感。

首先,優化相關的評價機制和體系。比如「不以學術論文為唯一評價標準」,此外,學校、科研院所,或其他單位,還要制定出更為合理的評價標準,從頂層到基層都有合適的環境,這個評價體系才是健康的。

其次,有效監督學術期刊。在期刊評定者內部,舉報受理腐敗的學術期刊;在外部,有關部門需強化社會輿論,建立打假體系,不能把這樣的難題推給個人或社會。

再次,「窮」是一些學術期刊腐敗的理由。的確,期刊編輯「付出多、得到少」,但窮就可以幹壞事麼?國家有關部門亟需考慮,如何資助、管理期刊,「淨化學術空氣、維護學術尊嚴」。

從次,市場化運作是學術期刊的病毒之源。給錢就發表,不給錢就不發表,這傷害的肯定是學術質量。正如周孝正所說:「治理學術腐敗的根本方法,還是在體制改革上,改變學術生產和管理體制,約束權力在學術中的作用。期刊只是一個環節,解決了根本,期刊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最後,學者與學術期刊都要自律。現在,學術期刊「朝錢看」,理事單位滿天飛。一旦學術風氣壞掉,就很難再復原。在道德層面,學者要自決於這種歪風邪氣。士者,厚德載物。

總之,緩解「學術期刊腐敗」,既要加強監督,又要脫離市場化,還要自我道德約束,這些因素合起來可能挽救一部分公平感。在我看來,不僅是政治反腐,學術反腐也應成為相關部門的重點工作。先殺一殺這股歪風邪氣,再建構出合理的評價體系,也不失為一種漸進式的改革辦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都觀察家」。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南都觀察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南都觀察家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在核心期刊發文十餘篇,其父是主編,人民日報:學術腐敗
    很多人或許跟我感受一樣,但是卻有一位小學生,10歲的時候就已經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十餘篇,你能相信嗎?日前,有學者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核心期刊《銀行家》上,出現了多篇類似兒童讀物的「春天像個小姑娘」這樣稚氣十足的文字,該作者在2007年第一次發表文章時年僅10歲。
  • 師娘贊、父子文:學術期刊亂象該如何根治
    科技期刊《冰川凍土》發表的學術論文存在吹捧導師和師娘的醜態,而作為該刊主編的導師卻縱容這種行為,甚至表示「不知情」。學術期刊《銀行家》的主編把該刊當作自己家的自留地,大量發表兒子的文章,並不吝溢美之詞地多番吹捧。
  • 又一核心期刊火了:讚美導師並無不妥,但不能以另類腐敗「出名」
    青鋒核心期刊《冰川凍土》刊發吹捧「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另類論文引發的熱議尚未過去,新華每日電訊2020年1月15日刊發報導披露的又一個被指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主編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的文章的《銀行家》雜誌,似乎也跟著火了。不過,這種火在青鋒看來,是傳媒人的悲哀。
  • 核心期刊屢登主編兒子散文,這操作翟天臨都要甘拜下風
    ▲王青石發表於《銀行家》的作品《四季之歌》,圖片來自新京報有時候,新聞就怕「連連看」。繼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發表「論導師崇高感與師娘優美感」之後;又有學者發現,同為核心期刊的《銀行家》長期「連載」主編兒子的散文,前後已有十數年。
  • 博士吹捧導師神論文火了,登上核心期刊,讚美師娘風姿綽約
    乍看之下,這篇「論文」似乎一篇中規中矩的研究成果,但實際上粗略一看,這篇「論文」除了在引言部分還有一些學術概念之外,《冰川凍土》這本核心期刊上的30版篇幅之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稱讚自己的導師也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程國棟的光輝事跡,還有其導師和師母之間的「恩愛故事」,剩餘的內容也基本都是一些人生感悟和讚美之詞,論文與學術核心期刊的定位大相逕庭,如果不是在書中翻到這篇論文
  • 核心期刊吹捧導師師娘的馬屁論文曝光,作者反駁:內容很深刻!
    但是各位不要多想,這是一篇非常「嚴肅」的論文,它發表在《冰川凍土》期刊上,該期刊是「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唯一的學報級期刊,」也就是說這個期刊是冰川凍土領域的核心期刊。而上面那些對導師和師娘的言語就是出現這種期刊上,論文題目是《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該篇論文分三方面分別對「導師」、「師娘」和「導師和師娘天人之際」進行了論述,該論文一共有25頁之多,除了開頭引言部分和凍土研究有直接關係,其他多是類似語言。作者是誰呢?
  • 核心期刊成主編「自留地」:職稱評審還要與其掛鈎嗎
    作者:李福忠(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目前,一線教師評正高級職稱有一個高不可攀的門檻:至少在核心期刊發表一篇論文。一般而言,核心期刊具備專業性、學術性、權威性等特點,在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有極高的含金量、足夠的說服力。   但是,最近兩起與核心期刊有關的事件說明,事實並非如此,核心期刊的含金量也有待考量。一篇發表在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上的論文,大篇幅論述了「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偏離了科學研究的軌道;核心期刊《銀行家》淪為主編「自留地」,短短幾年發表了數十篇主編本人的書法作品和兒子的散文作品。
  • 核心期刊頻登主編兒子散文,王松奇曾是百萬年薪獨董
    來源:新浪財經近期,一篇稱「導師崇高師娘優美」的另類論文引爆網絡,各界熱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據新華網等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數十篇。
  • 吹捧師娘優美的文章,實是學術道德的淪喪
    歲末年初,一篇業已塵封七年之久,洋洋灑灑數萬字的核心期刊論文被扒出,引發關注的論文是中科院徐中民研究員所撰寫的《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該文為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經費高達200萬元,卻是打著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幌子,幹著誇讚導師崇高、師娘優美的荒唐事!
  •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
    該文章於2013年發表在了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的學術期刊《冰川凍土》中,而當時,文章作者徐中民正是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員,而其文中提到的「導師」則是《冰川凍土》的主編程國棟。那麼,如何尋美和求道呢?要找到一個具備崇高感和有美感的「佳人」!作者發現,這個「佳人」其實就是自己的導師和師娘,因此迫不及待希望能夠寫一篇文章,將這樣的真理傳播開來。
  • 讚美師娘論文後續:期刊停刊,主副編停職
    讚美師娘論文後續:期刊停刊,主副編停職 作者:劉小黑 發布時間:
  • 思想界|從「師娘優美」到「暑假印象」:誰為學術期刊的專業性負責?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學術期刊的「公器私用」現象和《愛情公寓5》的抄襲爭議。從「師娘優美」到「暑假印象」:誰為學術期刊的專業性負責?近日,一篇2013年發表於《冰川凍土》上的文章引發關注。該文章雖然以《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為題,卻集中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 導師崇高師娘優美 馬屁高亢學術蒙羞
    近日,一篇7年前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理論與實踐(I)》意外引發輿論關注——熱議的焦點在於,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據新聞報導,這位作者論文有25頁,文字不乏各種花式吹導師,吹師娘。
  • 我有一個好爸爸,讓10歲的我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小學生作文
    10歲的王青石依靠他爹王松奇,在具有很大影響力的金融核心期刊《銀行家》上發表了數十篇散文詩歌!你沒看錯,是數十篇散文詩歌,還發表在了核心期刊上,時間跨越了20年(2006~2018年)。你若想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只有一條路子,那就是經過十幾年寒窗苦讀,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核心期刊上發布寥寥幾篇……已是幸運。王青石他爹王松奇是何許人也?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銀行家》雜誌的主編,一個為兒鋪路,以權謀私,不畏風險,敢於天下先的好爹。
  • 拍導師馬屁、給兒子發稿、研究娶劉亦菲的可行性……這些核心期刊...
    所謂核心期刊,通常是指某學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專業情報信息量大,質量高,能夠代表專業學科發展水平並受到本學科讀者重視的專業期刊。一聽起來,就給人一種高大上的仰視感和尊崇感。特別是針對那些需要評職稱、需要拿畢業論文的人來講,能夠在本專業的高級期刊上刊登一兩篇文章,就算是學業有成了。更不要奢望在核心期刊上發文了。
  • 核心期刊論文成「導師愛情故事」?各方回應來了! | 一周讀 1.12
    一周新聞集錦 全文2649字,您將讀到8條新聞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01 核心期刊論文成 據上遊新聞1月12日上午,中國百強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冰川凍土》2013年刊發的一篇科研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理論與實踐(I)》,突然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引發熱議——該論文除引言部分有點學術概念外,其他大部分文字都在稱讚作者的院士導師和師母,講述其光輝事跡和恩愛故事,然後就是各種人生感悟和讚美。
  • 核心期刊發小學生散文?主管單位回應:雜誌全面整頓,主編接受處理!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沈汝發此前報導 核心期刊《銀行家》發表10歲學生散文?作者系主編之子,已發數十篇1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發《核心期刊豈能淪為父子「自留地」》一文,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利用擔任《銀行家》雜誌社主編的便利,開設「父子集」專欄,大量刊發自己書法作品和兒子文章的事件進行了曝光,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 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一些細節注意事項
    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一些細節注意事項,上期papercrazy給大家介紹了如何才能提升期刊論文的質量並順利成功發表的相關介紹,這一期給大家帶來在發表核心期刊的一些細節注意事項,主要是以下五點,希望大家能引以重視!
  • 吹捧師娘優美感論文刷屏!作者回應,中科院深夜發聲
    近日,一篇7年前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意外引發社會關注。文章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該文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大篇幅使用「導師和師娘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和「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的統一表」等形式闡述所謂「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 論文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 媒體:學術之恥
    一夜之間,一篇2013年發表在學術期刊《冰川凍土》上的論文風靡網絡。這篇文章名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洋洋灑灑數萬字,佔據了期刊的30多頁。網際網路不會埋沒「天才」,這篇文章隱匿7年後,被人挖掘出來,橫空出世、一鳴驚人,被譽為2020年第一篇神論文。看這標題,你可能會想,這題目挺正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