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正式進入中國農曆的冬月,急速降溫的天氣,時不時的還要來上一場雨!
雖說南北存在著溫差,但只要天氣一變冷,無論天南地北,都會默契地想要搓頓火鍋。
火鍋,與其說是一種用餐方式,不如說是一種儀式。咕嚕咕嚕冒著泡的鍋底,為食材和用餐者提供源源不斷的熱源,而這種滿足感遠遠不止是簡單的飽腹!
不管裡面煮著什麼食材,精緻婉約還是一通亂燉,只要端上來,將門一關,任它外面狂風驟雨,裡面照樣溫暖如春。
呼出的熱氣變成一縷白煙,蒸騰在玻璃窗上,被美食和溫暖環繞,哪怕是自己一人也能吃得酣暢淋漓、盡致盡興!
那麼以下這些冬天必吃的鍋子,
各位可要接好了!
★金蘋果快餐
地址 | 樊城區高莊路和職工街交叉口附近
這家坐落在充滿生活氣息的職工街后街的老字號有精緻的老闆娘和洋氣的「明檔廚房」,純手工製作的圓子火鍋在老顧客的食味記憶裡紮下根。
每天六七點便起床去菜場買最新鮮的蔬菜,洗菜、切菜、配菜、最費事的就是純手工做炸圓子,一直忙到晚上12點。就算豬肉漲價的厲害,但還是堅持用實打實的豬肉,絕不馬虎。
圓子、酥肉、豆腐、鴨血、粉條,最適合做火鍋的材料這裡都有。
一份圓子火鍋的份量差不多就夠4個人吃了,如果還沒吃飽,送的配菜也可以接著涮,但一定不要浪費哦。
牛肉牛雜之於襄陽,無疑是城市最鮮明的標誌,沒有之一。一碗沉澱了40年的黃酒和兩鍋熬製了34年的牛雜牛排火鍋藏在不足2米寬的窄巷裡。
每天清晨七八點去回民街買新鮮的牛肉牛雜,肉神經還在跳動便被帶回店裡。
牛排先炒再燉,最後再配上20多種滷料慢煨,兩口直徑近一米的深口大鍋一次剛好能煨完,翻攪加湯,4個小時後,牛肉纖維入味,牛雜軟爛。
牛雜牛排火鍋煨了34年,還是偏居一隅,不到一百平米的老房子店面始終如故。
54歲的老闆沒下過廚,開的菜館卻火了18年。不到飯點,就有人陸陸續續的往店裡進。
從小在河邊長大的他,每天下河捕魚、賣魚。他不做菜,但對菜卻很有研究,記下了湖北許多做魚的方法,以及對水對魚的留戀之情,最終有了這家老館子。
熟客最喜歡的是魚火鍋,裡面包含了3種魚,買來的活魚現做,但有些離了水就死的魚,便趁活著時候就凍起來。
小火把鍋燉煮的「咕嘟咕嘟」直響,炸過的魚肉吸飽了湯汁,魚肉外焦裡嫩,柔韌帶彈,豆腐和鴨血也保持了自身的細膩,滑嫩到根本夾不起來,被舀起來還會duangduang直晃。
不用奇奇怪怪的香料做多餘的調味,也可以讓火鍋香氣飄滿整個居民樓,誘惑著街頭巷尾的老居民。
秋冬時節,食慾在低溫中急速增長,熱騰騰的砂鍋在炭火上被燉煮至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就是此時最美妙的樂章。
充滿膠原蛋白的羊蹄絕對是秋冬滋補利器,醬色的羊蹄在鍋中散發出誘人的色澤,看上一眼就能把人的魂勾了去。
每逢請客,聚餐的時候,一大鍋雞一定是作為重頭戲出場的,實打實的硬菜是也!
厚實大塊的牛肉連著筋一起被煮的軟爛,吃起來口感層次豐富,肉質纖維間的濃鬱醬汁好吃的讓人慾罷不能。
『養生的魚火鍋』
老闆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來襄陽已經20多年,從最初的老成都缽缽雞,到如今的川襄魚道,只為了把正宗成都味帶給襄陽人。
由新鮮的烏魚頭、魚骨頭和筒骨一同熬製的湯底,是店裡的原湯鍋。雖然看起來湯色清淡、平平無奇,但卻保留了食材最原始的風味。
紅鍋湯底醇厚濃鬱,花椒辣椒鮮香撲鼻,一上桌就讓人感受到了不一般。質量絕對不輸其他川味火鍋店!
店裡的菜品偶爾會變更,也會時不時的多出一兩個你沒吃過的成都味,而這些,都是這位四川大叔帶給襄陽人的驚喜。
『聞名全國的徐州風味』
★徐州地鍋雞
地址 |樊城區大慶東路(友誼精品酒店旁)
特殊的口味和溫暖的形式,讓地鍋菜開始在江蘇徐州變的有名,慢慢的成為了徐州的名菜。而徐州地鍋雞更是走出徐州,聞名全國。
老闆慕名帶著團隊前往徐州,專門去學習這道包含著小家團圓的溫暖菜餚,第一個把正宗徐州地鍋雞帶回了襄陽。
吃餅和吃肉幾乎同時進行,因為地鍋雞的湯汁不會很多,而鐵鍋的傳熱速度極快。更主要的是,餅很快就被分完了。
豆皮、油菜、金針菇,這時候要是再加上一份餅,裹著它們一口吃掉,恭喜你解鎖卷餅領域,成功開啟四倍快樂!
『來自軸承廠的大排檔』
店內的空間足夠大,還有包間,無論是家庭小聚還是公司團建,統統都能夠滿足。香味濃鬱,湯汁濃稠,滿滿的一鍋雞肉塊大鮮嫩。充分的被醬汁上色,每一塊都是深褐色,但味道卻平衡的非常好,不至於太鹹卻有著湯汁的味道。
雞塊夾起來的時候不能慢,得讓湯汁裹在肉上,鑽進肉裡!用嘴巴一口包住整塊肉,舌頭和牙齒熟練地剔骨,然後大快朵頤。
帶裡脊肉和脊髓的完整羊脊骨,加上造型形似蠍子,所以取名為羊蠍子。湯裡加入了紅棗和枸杞,讓本來就營養豐富的羊蠍子,更加養生。
吃這種帶骨的肉,就得要用手去啃,放下筷子放下矜持,在大排檔就要開心放肆。就如同高手最終都會退隱江湖一樣,大排檔會從市井小攤轉為正規店面,但是江湖依舊還在,那些高手只是歸隱。
『消失三年的麻辣燙』
★鼎香樂山麻辣燙
地址 |樊城區建華路與前進路交叉口漢江國際大酒店旁襄陽人固執,便是對自己喜歡的店忠誠度都很高,哪怕是拆遷了搬走了,也要發動吃貨的精神,重新把它挖出來。
老闆是地道的樂山人,性格爽朗愛聊天,得知我們是找了他家店很久的鐵粉之後,便開始熱情的與我們聊天。
老闆不跟風,無論外面流行冷鍋還是砂鍋,店裡始終一口不鏽鋼鍋,他的心思都用在了底料上。
每天早上開始用藥材香料等幾十種食材開始熬製當天用的鍋底,24小時開著火保持溫度,讓底湯濃鬱的味道不斷升華。
用老闆的話來說就是:儘量少吃一次性鍋底,能當著你的面倒水就立馬吃到香的,除了香精,就是更多香精。
別家火鍋都是越吃越鹹,吃完後嗓子又幹又不舒服。而他家的紅湯底料清亮,有濃鬱的藥草味,沸騰後散發陣陣清香,辣而不燥,喉嚨有絲絲回味,怎麼煮都不會鹹。
『從深山裡背出來的非遺』
貴州最有特色的菜就是凱裡酸湯魚。這道苗族傳承千年的民間美食,早就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鍋紅酸湯熬製的好不好,決定了酸湯魚的味道。紅酸湯最佳的製作方法就是以米湯自然發酵為湯底,再配上醃製的毛辣果醬、糟辣椒、木姜子等材料熬煮成一鍋滿是酸香味的紅酸湯。
小黃魚都是整條整條的下鍋煮,兩個人大概8條,不夠吃的話還可以隨時找老闆加。如果想吃地道的鮰魚,就要提前預定,當然,預定有沒有也是看緣分。
酸湯魚端上桌後只需要煮幾分鐘,滿滿的酸味就飄滿了屋子,吃魚之前一定要記得先來上一碗原湯,酸辣可口,味道非常有層次,瞬間打開你的所有味蕾。
『銅鍋吃牛排』
想到四川人做菜,大部分食客的印象都是重口味的辣火鍋,但阿康大廚卻打破常規,創造出這款清透養生的銅鍋牛排。
比起滿大街都是的牛油牛排火鍋,這種清淡口味的銅鍋牛排倒是屈指可數。從養生出發,溫熱性質的牛肉是最適合這個季節的。
提前把牛排用秘制的調料醃製好,再用小火慢熬3個小時,等牛排的肉香完美融入底湯裡,就成了阿康家獨有的味道。
濃鬱的湯底在眼前沸騰,伴著咕嚕咕嚕聲,香氣四溢。牛肉浸在底湯裡,每一寸吸足了湯汁。
配菜是燉的軟爛的冬瓜和脆爽的竹蓀,和牛肉的口感形成反差,豐富了銅鍋牛排的味道層次。
★大聖甲
地址 |樊城區沿江大道特1號(閩發漢江國際小區門口)
沿江大道這家店,沒有菜單!沒有大廚!裝修樸素!十幾年只賣一道菜和一碗米飯,但每天都有人心甘情願跑去江邊,只為吃這一口特別的味道。
新鮮的甲魚配上秘制的醬料調味,1斤甲魚配80g醬的標配,加上用來去腥的純蔬菜汁,就是甲魚湯汁的全部了,也是大聖甲能讓你連吃幾碗飯的魅力所在。
沒有什麼特別的秘訣配方,有的無非就是十幾年的用心!
一鍋冒著熱氣的甲魚,動物的膠原蛋白混合多種維生素,緊緊的鎖在甲魚的肉質中。點滴入味的湯汁也被沾染了香氣,這一鍋,全是濃縮的精華。
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甲魚裙邊,柔軟的裙邊一口解決,輕輕鬆鬆就能感覺到它的膠質,甲魚殼上的湯汁也是不能放過的,越xue越過癮,吃到粘嘴也不肯放手。
吃到差不多,湯汁燒到最粘稠的時候,該米飯登場了,愛吃甲魚的人都懂,精華就在於這碗「霸王泡飯」,絕對掛的住你的胃。
吃完了甲魚肉,濃湯泡了飯,自然還要來點素食刮刮油。綠色的甲魚、天然的調味,當然得配上來自大自然的礦泉水。
趁著甲魚湯汁,加入礦泉水煮的素菜都可以吃出珍寶味!甘甜的白玉菇、軟韌的豆皮、清爽的剩菜……吸了湯每一口都鮮聽了頭,立刻又能再吃兩碗飯!
對於外地人來說,這或許是黑暗料理,但卻是襄陽人從小吃到大的美味。
老闆每天早上都會準備新鮮的食材,放進大鍋裡小火慢燉,紅棗、黨參、枸杞,再配上秘制調料,等蘿蔔的清香完美替換掉腸子的腥味,腸子湯變成清透的白色,就成了李家獨有的味道。
湯底可以無線續加,90%的人都是衝著這道湯來的,一頓飯下來,可能至少要續湯3次。
肥腸也算是極具爭議的一種「美食」,好這一口的人覺得吃起來能把人香死,不愛的人心想著為什麼世上還有人喜歡吃肥腸?
但在李家吃肥腸,你完全不用擔心它有任何脹氣味。肥腸處理的非常乾淨,每一片都是老闆親自上手,確認無誤才會下鍋。
一家來自河南的美食,特色魚頭湯配上老媽烙饃,一頓特別的美味,就在這樣不經意間發現的小巷子裡。
老闆和老闆娘是河南西平人,老闆當完兵就帶著老闆娘來了襄陽,憑藉著自己家鄉的特色美食,在襄陽開了這家口味獨道的小店!
老闆做魚,老闆娘烙饃,一餐簡單的美味誰也少不了誰!燒水、備蔥、剁魚、切片、下鍋、燜蓋…動作一氣呵成!這老練的手法,千萬次的重複著。
一大鍋的鮮美魚頭,上桌的時候還咕嚕咕嚕冒著熱氣,魚肉、豆腐、胡蘿蔔在湯裡不停地翻滾著。
紅油湯裏白嫩嫩的魚肉,色澤誘人,光是看著就讓人饞得很!夾起一塊入口,那又香又辣的感覺,真是太有品頭了。
烙饃泡著魚頭湯吃,是很推薦的吃法。用筷子讓烙饃浸泡在湯裡,再把它們細細分離開來,稍微等上一分鐘,直到烙饃被湯汁完全浸染,就是口味最好的時候了。
烙饃的口感變得綿軟多汁,饃上魚湯的香味被毫無保留的捲入口中,簡直好吃到幸福感爆棚。開在臥龍路上的潘旭菜館,做的是家常菜,地方不大,卻有著一道招牌抓錢手,始終吸引著周圍街坊鄰居們。
在濃鬱油亮的湯上,堆著快要溢出來的天然膠原蛋白,似乎還未入口就感受到了那股爽滑鮮香的味道。
從鍋裡撈起一隻,金燦燦的色澤,儼然是已經完全吸收了湯汁的狀態。忍不住趕緊免起袖子,上手,開啃!
先嗦上一口爪爪上的湯汁,口味濃鬱,甜鹹適中。再啃上一口,肉質彈韌之外,骨頭卻是酥軟的,小姐姐更是直接連骨頭都嚼著吞了!
掌心一整團筋吃起來又脆又韌,是啃雞爪最大的快樂源泉,不然大家怎麼親暱地叫它「掌中寶」呢!
店內的雞煲都是現煲的,所以等菜的時間會比平時炒菜的館子要久一點,剛好大家可以趁這個時間放下手機,面對面聊聊天。老闆把瓦鍋架在爐子上,點好火,鍋裡的高湯一直咕嘟咕嘟冒著泡泡,勾得胃裡的饞蟲也咕咕叫出了聲。
仔細一看用料挺講究的,八角提香,辣椒添味,還有紅棗、沙參可以美容養顏,湯底是清冽的乳黃色,口味老少皆宜,孕婦吃也滋補合適。
一鍋煲裡是一整隻雞,份量足夠2-3個人吃,口味辣度也可跟老闆要求,日常分山藥和蘿蔔兩種主打鍋底,配有香菇、香菜,如果需要其他配菜也可另點。•END•
出品:襄陽食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編輯:西瓜喵 攝影:大福君
由襄陽食記原創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