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部石頭的書、青銅的書。
七十年前的今天,黃石在石頭和青銅的錘鍊中孕育而生,以三千年礦冶文明史的榮耀,以新中國第一個工礦特區之殊榮,以新中國「工業糧倉」之盛譽,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省轄地級市。
七十年來,黃石這個厚文化、富資源、有故事、強氣質的城市一路弦歌,熔鑄了「包容、創新、唯實、自強」的城市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黃石兒女在跨越與轉型、負重與超越、榮光與夢想大道上,蹄疾步穩,勇毅篤行,書寫了一部又一部功標青史的「黃石印記」。
在三次跨越中大城氣象初顯
當浩浩長江與巍巍西塞山這對大自然的「江山」迎面相逢時,一定會產生人類史上不同凡響的「江山」,這便是位於長江之濱、地處吳頭楚尾的黃石。
七十年前的建市之初,黃石的「江山」只有三個點——黃石港鎮、石灰窯鎮和鐵山礦區。連點成線,以線帶面,成為當時黃石城市發展的一道「幾何題」。
一條黃石大道,如一條絲帶,沿長江將黃石港和石灰窯串聯在一起,這就是黃石今天的中心老城區。
一條鐵山運道,將鐵山礦區與黃石港、石灰窯連接在一起。這條中國人在黃河以南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是洋務派領軍人物張之洞留給黃石的寶貴遺產。
從此,一條大道,一條鐵路,如兩支如椽巨筆,描繪著黃石的城市容顏。依黃石大道建設的公共文化設施、商業機構、銀行網點、學校商店,漸成黃石人心中的「市中心」。沿鐵路建設的煉鋼廠、冶煉廠、鐵礦廠,則成為黃石的「工業基因」。依礦建廠、依廠建市的黃石,在時代大潮中開啟了沿江發展的輝煌歲月。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杭州路的建成通車,打破了制約黃石中心城區的發展瓶頸,宣告黃石從沿長江進入環磁湖發展的新徵程。
杭州路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是黃石最美的一條公路,更在於它揭開了環磁湖風景區序幕,奏響了黃石山水園林城市建設的新序曲。
進入新世紀以來,月亮山隧道、談山隧道等相繼開通,黃石再次突破,跨越發展,從環磁湖向大冶湖進軍,全面拉開了建成長江中遊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大幕。
穿越黃荊山,突破的不僅是自然的障礙,也是突破人們觀念的樊籬。昔日阻礙城市發展的大山,如今成為黃石城中山,融人文與自然風光於一體的景點。
從沿長江到環磁湖,再到大冶湖,黃石「三跳級」打通了城市任督二脈,大城四梁八柱的骨架已然形成。
在轉型升級中黃石畫卷展現
黃石,得造物之恩澤,承自然之稟賦。
在歷史長河中,智慧勤勞的黃石先民,篳路藍縷,大興爐冶,鍛造了獨具魅力的黃石礦冶文化,留下了燦如星光的諸多生產及生活遺址。
隨著礦產資源不斷枯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成為黃石服務國家戰略,搶抓時代機遇,重鑄輝煌的必由之路。
這條篳路藍縷的開拓之路,砥礪奮進的創新之旅,凝結了一代又一代黃石兒女持之以恆、鍥而不捨抓轉型,與時俱進、順勢而為促升級的心血和智慧。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符合黃石市情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0年8月上旬,北京傳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資源部、國開行聯合公布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2019年度評估結果,黃石等四個示範區獲評優秀示範區,被予以通報表揚。這是黃石連續第三年交出產業轉型升級的「優秀答卷」。
亮眼成績的背後,是決策者高屋建瓴、運籌帷幄的膽識與氣魄。
2018年7月12日,中國共產黨黃石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會議聚焦聚力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黃石高質量發展,並為黃石的轉型升級定調:「高質量發展是黃石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立足黃石市情實際,牢牢把握事關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性問題,緊扣『五城』目標,堅定不移推進『五大轉型』,突破制約黃石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障礙,努力實現黃石高質量發展。」
一場聚焦「五大轉型促五城建設」高質量發展戰役由此全面打響。
動能轉型,打造創新活力之城。
產業轉型,打造先進位造之城。
功能轉型,打造現代港口城市。
生態轉型,打造山水宜居之城。
空間轉型,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創新,改革,開放,三輪驅動,讓黃石勃發出強勁發展的磅礴力量。
一批「百企技改」工程,促推黃石的傳統產業華麗轉身,老樹逢春。
一批「無中生有」項目,催生黃石的新型產業橫空出世,高位嫁接。
黃石,轉型升級之舉勢大力沉,綠色發展理念深入骨髓。
站在七十年新起點展望,黃石的轉型升級已形成了八大產業集群:以新冶鋼為龍頭的特鋼產業集群、以大冶有色為龍頭的有色產業集群、以三環公司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勁牌公司為龍頭的食品飲料化工產業集群、以華新為龍頭的建材產業集群、以東貝為龍頭的機械製造產業集群、以美爾雅為龍頭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以西塞電廠為龍頭的能源產業集群,八大產業群如八艘航母,劈波斬浪,直掛雲帆。
今天的黃石,已成為長江經濟帶上重要節點城市。
億噸大港揚帆起航。
高速公路四通八達。
高鐵時代一日千裡。
空運物流暢達九州。
今天的黃石,「五大特色之城」畫卷正徐徐展現。以人為本,產城融合,資源共享,創新聯動,綠色發展,已成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黃石樣本。這是工業美的濃墨重彩,也是山水情的詩畫寫意。
在熔舊鑄新中再續傳奇故事
從遠古到近代,黃石與中華文明血脈相連,與中國工業氣息相通。
「山上開滿銅草花,山裡銅礦叫呱呱」。一朵銅草花,開啟了黃石青銅從開採到冶煉的文明之光,讓「五大工業遺址」成為今天黃石打造最美工業城的根脈與鄉愁。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一行白鷺飛,吟出了黃石人文勝景的盛名與內涵,讓「西塞懷古」「桃花流水」成為山水園林城的註腳與證詞,讓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劃上等號。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一聲小燕子,再現黃石人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火熱的勞動場景,讓開拓奮進的創業精神在「三大攻堅戰」中重燃激情與夢想。
七十年是一面鏡子,洞見歷史,燭照當下,折射未來。
七十年是一部史記。280萬黃石人民,倚天時,得地利,贏人和,奮進寫「史記」:石頭記,誕生記,城長記;銳意書「史志」:開拓志,產業志,港口志,地理志,生態志,文化志;攻堅頌「史傳」:安居傳,貨殖傳,愚公傳,冠軍傳……
黃石人從歷史幽深的古巷中走來,站在近代工業的最前沿,以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文化自信和銅斧熔爐的精神脈象,走進新時代,再續新篇章。 (劉會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