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提問:我到女兒家都是我花錢,而女兒女婿也不吱聲,我該怎麼辦?
我先說說身邊一個相反的情況。
我一親戚,來自農村,他有二個女兒。無論是在女兒家還是在自己家裡給二女兒帶孩子,都是二女兒女婿每月出3500元生活費。
可就這樣,他家二女婿還覺得他們比自己父母好,關心他們。回來老家都是搶著做家務的。
當然,什麼事情都不能看表面。親戚明面上清清楚楚的拿了女兒女婿給生活費,好像顯得親戚做父母的對自己孩子多苛刻。
可實際上,在女兒女婿剛開始起步做生意的時候,是親戚借的錢給他們。而女婿的父母當時說沒有錢借,可真實情況是有的。還讓女婿對自己父母還心寒的是,以前沒結婚前,他工作的錢要交給父母保管,名義上說怕他亂花,有次工作中傷到腳了,他的父母不去看望關心也罷,也不給錢醫治。
人心都是肉長的。
困難的時候,誰拉自己一把,那就是雪中送碳,對比錦上添花,應該是前者更讓人記憶深刻。
回到題目,到女兒家都是您花的錢,而女兒女婿也不吱聲,該怎麼辦?我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題主是偶爾還是長時間在女兒女婿家並且花錢了呢?
1.如果是偶爾到女兒家,那花錢買生活用品或買菜這些,女兒女婿不吱聲,還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站女兒的角度,這些偶爾的花費並不好馬上就折算回給您,就算女兒想,也擔心自己丈夫心裡覺得自己家人真太計較了,所以她不願意吱聲。
站女婿的角度,可能現在的年輕人習慣了自己父母的給予,可能他在此事上比較不醒目。
因此,如是這樣的情況的話,建議您還是選擇忽略,偶爾的花費就算了吧,就不要讓女兒難做了。
2.如果是經常長時間在女兒家,還需要您一直花錢在生活費上,這個就是女兒還有女婿在處理事情上做得不夠好。
成年了,也結婚了,長時間讓做父母的花錢,我看來算是間接啃老了。
如果是經濟困難,吱一聲給父母。我想題主內心也還是釋然的。
可偏偏可能不是經濟困難,所以題主才會有些糾結。含辛茹苦養孩子長大,誰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有能力去孝順父母,回饋感恩之情。
正常的父母心態:父母有能力願意幫孩子是父母的事,但自己孩子一直只索取,不知道感恩,認為父母做所有都是理所當然,做父母的內心也是不舒服的。例如:身邊就有個孩子被父母吐槽,她買房子的時候父母盡全力支持了10萬,可她覺得父母幫得不夠多,因為自己同學的父母都是幫很多的。
按照中國大部分父母的心態,很多都是為孩子著想的,不是特別讓自己不舒服的話,是不會吐槽出來給外面的人。
因此,我推斷,題主遇到這第二點情況的可能性比較大。
在此,我建議題主可以跟女兒女婿放開心扉談談,說說你目前的困擾,心裡所想,希望他們怎樣做的?
跟年輕人交談,需要直白。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