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及開國皇帝
朝代
起訖年代
都城
今地
開國皇帝
夏
約前2070~1600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商①
約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周
西周
約前1046~771年②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文王姬發
東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戰國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7年
鹹陽
陝西鹹陽
始皇帝嬴政
漢
西漢
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帝劉邦
新③
9~23年
長安
陝西西安
王莽
玄漢③
23年2月~25年9月
宛城
洛陽
長安
河南南陽
河南洛陽
山西西安
漢更始帝劉玄
東漢
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
曹魏
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蜀漢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東吳
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
西晉
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五胡十六國④
304~439
南朝
劉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蕭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蕭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南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陽
河南洛陽
魏孝文帝拓跋宏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唐朝⑤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⑥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莊宗李存勖
後晉
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前蜀
後蜀
南吳
南唐
吳越
閩國
馬楚
南漢
南平
北漢
902~979
-
-
-
宋
北宋
960~1127
東京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趙構
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景宗李元昊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海陵王完顏亮
開封
河南開封
金宣宗完顏珣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太宗皇太極
相關連結: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詳表:http://114.xixik.com/chinese-dynasties/
附註:
嘻嘻網備註:一直以來,夏商周的起訖年代以夏朝「約前2146~1675年」,商朝「約前1675~1029年」 ,西周「約前1029-771年」出現在史料上。但根據最新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論,夏朝應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然而,夏朝是否存在過都有爭議。
①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因為內亂加上水災,不得不搬家。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約公元前14世紀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裡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西周進入了短暫的共和時期,該年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在這之前,所發生的事的年代都是推測的,歷史事件是憑藉甲骨文,金鼎文和人們的傳說來敘說的,斷斷續續,無從查考,而甲骨文那些記載的也不全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爭議很大。
③ 新朝和玄漢: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在之間的公元23年2月~25年9月,漢宗室劉邦的九世孫劉玄所建的一個短暫的政權,繼續沿用「漢」的國號,該政權承新朝下啟東漢。更始元年至二年間,名義上統一了西漢末年疆域的絕大部分地區。與西漢、東漢合稱漢朝,為區別西漢、東漢,蜀漢,故稱玄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
④ 「五胡十六國」(公元304~439年)是指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曾在中國北部境內建立政權的五個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漢(前趙)、後趙(魏)、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漢)。此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谷渾等都在十六國之外,實際上20個都不止。
⑤ 武則天(公元624~705年)於690年稱帝,國號「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也稱「南周」。並自以「瞾」字為名,廢睿宗為皇嗣,自為皇帝,改東都洛陽為神都,史稱「武周革命」。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是僅有的一個女皇帝。她登位時已經67歲,又是中國歷史上即位時年齡最大的帝王。直到705年武則天去世,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
⑥ 「五代十國」:「五代」指907年朱溫滅唐後建立的後梁及繼起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合稱為「五代」。南方還有許多割據勢力,其中有:南吳、前蜀、吳越、馬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後蜀、南唐、北漢等國,史稱「十國」。但實際的國卻不止十個,其他中華王國:吐蕃、西域各國、渤海國、高句麗、琉球王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回鶻、古代越南王國、吐谷渾等等。「五代」和「十國」合稱「五代十國」。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