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民日報》官方"認證"了中國30所顏值和才華雙在線的高校。地處國家5A級風景區嶽麓山核心,坐擁山、水、洲、城美景,被中國地理雜誌評選為"最具詩情畫意"校園的湖南大學位列其中。本期推送,就請跟隨小編一起,領略湖南大學那些絕美風景——
七毀七建,矢志不移——歷久彌新之美
巍巍麓山下,浩浩湘江邊,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名校"之譽的湖南大學穿越了數十次戰火,七毀七建,矢志不移;跨越了十餘次辦學體制改革,歷盡滄桑,寵辱不驚。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知州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書院創建伊始,打破官學規定允許外地學生就讀,書院會講向民眾開放,留下了"朱張會講"的佳話。
此後,"由書院而學堂,而學校,而大學。"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遷,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在嶽麓書院的舊址上,湖南大學宣告成立。1937年湖南大學改為國立大學。1950年,毛主席手書"湖南大學"匾額,一個近代教育的新階段開始了。
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湖南大學改名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迎來了土木建築學科的春天。1959年,學校恢復湖南大學校名;197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98年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併;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02年湖南計算機高等專科學校併入;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序列……
薪火相傳,春風化雨——桃李芬芳之美
"道林三百眾,嶽麓一千徒。"漫漫歷史長河中,每一次重大變革,每一次重大進步,幾乎都閃耀著千年學府人的身影。這裡創造了"中興將相,什九湖湘。"的盛況,留下了"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讚譽。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中國第一位海軍籌建者左宗棠、中國第一任駐外公使郭嵩燾、第一位登上南極的張逢鏗……他們勵志修身,為人表率;他們敢為人先,彪炳史冊;他們著書立說,澤被後人。
一批又一批影響著中國歷史進程的代表人物,都從"嶽麓書院——時務學堂——湖南大學"走出。
五十餘年執教生涯、五十餘載湖大歲月,他是中國化學計量學的辛勤開拓者;他參與促成創建了我國高校分析化學領域第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引領了實驗室的發展,見證了實驗室的每一個重要時刻。2015年6月2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教授俞汝勤在第十五屆國際化學計量學大會(CAC2015)上,作為唯一獲獎者被授予"化學計量學終身成就獎"。
在電能變換與控制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教授羅安帶領著他的科研團隊,勇攀科技高峰,以一個又一個的電氣"智造",破局外國技術壟斷,為中國製造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撐。2006年,首創我國兆瓦級方圓坯電磁攪拌電源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2007年,我國首套1.7m寬厚板坯高密度磁場多輥攪拌系統研製成功。2014年,研製出世界首套2.8m寬、350mm厚輥式板坯電磁攪拌系統,標誌著我國不僅從根本上打破了國外電磁攪拌電源系統的束縛,更成為了該領域的世界"排頭兵"……
他曾是中國最年輕的券商CEO,2017年5月,入選福布斯2017中國慈善榜TOP100,位列第43名。2016年,湖南大學1989級校友,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敏文,向母校捐贈2000萬元,設立"湖南大學盛世景金融發展基金",支持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湖南大學1992級校友倪正東,他被稱為"掌握中國創投市場最全面信息之人",也被業界媒體譽為"中國創業投資界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2019年,他向母校湖南大學捐贈1000萬,設立"倪正東獎學金"、助力"湖南大學傑出青年教師獎",支持母校"雙一流"建設。
此外,還有破世界紀錄、獲奧運金牌的工商管理學院2008級校友龍清泉;入選2015《福布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設計師30強"的設計藝術學院2010級校友範石鐘;改寫向心力定律,破解半個多世紀物理學難題的微電子科學學院2013級校友胡樑棟、連丁坤;榮獲2020年全球唯一"亞瑟M.惠靈頓獎"的土木工程學院2011級校友曹然……
自1906年湖南大學定名以來,先後培養了34萬名高級專門人才,師生中先後有39人當選為"學部"委員和"兩院"院士。他們都在湖南大學汲取知識的營養,在各自的領域綻放光芒。砥礪奮進,未來可期,他們的現在,或許,就將成為你的未來。
千百年來,湖南大學始終初心不改,在挑戰中實事求是、搶抓機遇,在機遇中奮勇前行,敢為人先。
2016年,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上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其中一項,叫"太空養蠶計劃",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就是湖南大學2010屆校友趙丹妮。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珠海舉行,周福霖院士等多位湖大校友參與建設了這座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大橋。
湖南大學鄧劍如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長年致力於固體推進劑配方及力學性能研究,其研製的NEPE推進劑高效鍵合劑,曾獲航天部科技成果一等獎。該成果已應用於我國戰略洲際飛彈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帶領團隊迅速投入科研,30天晝夜奮戰、100例臨床樣本測試、90%陽性檢出率,無畏的攻關精神成就了核酸試劑對病毒檢測的精準反應,"傻瓜式"的監測儀器和快檢試劑進入國家應急審批通道。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大年初四組建團隊開始投入緊急科研攻關,機器人原配件供給不足,他四處奔走聯繫工廠只為一個適配的零件,40餘天日夜兼程,終於,醫用紫外消毒機器人、室外噴灑消毒機器人,核酸採樣雙臂協作機器人成功問世。
創下四個世界第一的湘西矮寨大橋、世界首套2.8m寬、350mm厚輥式板坯電磁攪拌系統、總理點讚的三維五軸聯動雷射加工工具機、能精準打擊腫瘤的"納米火車"……崇尚科學、探索未來、敢於創新,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湖大人不舍晝夜。
千種風情,萬種風姿——四季有色之美
從古老書院發展而來的湖南大學,佔盡天下風水,美得不可方物。柳塘煙曉、桃塢烘霞、風荷晚香、桐蔭別徑、花墩坐月、碧沼觀魚、竹林冬翠、曲澗鳴泉,嶽麓八景有千種詩情;東方欲曉、庭院春深、文津道岸、登高自卑、紅樓映雪、嶽麓藏珠、紫藤花開、學海揚帆、新八景有萬種風姿。
東風解凍,百草回芽。春天,櫻花搖曳出詩意,綠芽迸發著生機。風暖晝長,晴空萬裡。立夏,是蔭馬塘揮灑汗水的晴空,是嶽麓書院翠綠樹蔭下的斑駁光影。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秋分,銀杏、梧桐層層疊疊的鋪滿整個校園,愛晚亭前的楓葉紅的如燃燒的火焰。秋風吹盡,細雨生寒。冬至,竹林冬翠,十棟"國寶"建築靜靜矗立,古樸深邃。
面朝湘江,背靠嶽麓,東臨湘江、西倚麓山、南依天馬山、北向鳳凰山,千餘年來湖南大學沒有圍牆,向天而立的兩根愛奧尼克石柱、陰刻毛主席親自題寫的"湖南大學"四字以及陽刻宋真宗皇帝賜寫的"嶽麓書院"四字的校牌、重4.5噸、鑄鐵鑄造的"千年錘"就是她的校門。
學校沒有圍牆,源於文化沒有圍牆,千餘年來湖南大學都"敞開胸懷"迎接八方學子,一磚一瓦融入山、水、洲、城的美景中流轉出四季悠長的韻味,美得獨特而精彩。
從輝煌歷史走向光明未來,湖南大學一直在奮鬥路上,腳步鏗鏘。我們自豪,這裡,就是湖南大學。我們期待,這裡,未來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