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公數度支持的珠海,曾比深圳更網紅|特區四十年(一)

2020-12-23 齊魯壹點

【圖說:鄧公第一次南巡時,為珠海題寫「珠海經濟特區好」!左側戴帽者即為時任珠海代市長梁廣大】

上個世紀80年代的珠三角,膽子不大就幹不成大事,偏偏梁廣大就是號稱「梁膽大」的那種人。

在1983年10月調任珠海之前,他就在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區)縣委書記一任上做得風生水起,比如率先「招商引資」,吸引海外和港澳同胞回鄉投資辦廠,還帶著領導班子到萬元戶家中「祝富賀富」。要知道,那時候,「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 「越窮越光榮」還沒過時,依舊悶得像嶺南夏日的天氣。

【圖說:1981年,時任南海縣委書記梁廣大(前排左二)到萬元戶徐才家中賀富】

剛剛和深圳一起被設立為特區的珠海,無疑需要有這樣氣魄的主政者。

事實上,分別位於珠江(西江即為它的支流)兩岸,隔伶仃洋(位於珠江口外)相望的深圳、珠海之所以在1980年8月26日同時成為特區,也在於國家正銳意打破「左」的誤區,進一步對外開放。

和同年隨後加入特區行列的廈門一樣,位於中國南方邊陲的深圳、珠海有著外向型經濟的天然優勢,在外的僑胞資源很多,而且深圳可以對接香港,珠海承接澳門。所以,國家對它們寄望頗深,不僅希望特區能辦出口加工業,更希望它們在全國經濟生活中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如發揮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和對外政策的窗口以及「開放的基地」。次年,同在珠三角的汕頭,也成為其中一員。

然而此時的珠海,底子很薄。這個從中山劃分出來,1953年才正式設縣的特區,最初只有6.18平方公裡,僅包括拱北、灣仔小部分地區,整個特區的工業產值不及南海的一個公社!

資料中寫,當時珠海全市只有6部電話可通省委,兩部電話可通港澳。中央只給了2700萬元特區開辦費,遠遠低於兄弟特區。這簡直就是一窮二白的地方。

【圖說:四個特區大致「排位」。當初的珠海只有東部巴掌大的地方。後經1983年、1988年、2009年及2010年四次擴容,才有今日的樣子】

但膽大的梁廣大,偏偏不信邪。他要在最白的紙上畫最好的圖畫。這圖畫就是大項目、大發展、大跨越。相反,當時還只是代市長的他,便勇敢地向「三來一補」說不。

在2010年接受《華夏時報》採訪中,時年已75歲的梁廣大談及自己當年如此選擇的初衷,那是源於自己快要離開南海時發現,儘管每建一個廠,就富了一個村,但很多地方都汙染了,像一個毛巾廠就讓周邊的河水,從清澈變臭變褐紅色,後來還要縣裡拿錢出來,從佛山引自來水供農民飲用。

這讓他決定,珠海搞工業一定要設門檻,有汙染的都不要,甚至有個臺灣的項目,合同都籤了,因為考察發現有兩個大煙囪,最後就沒辦成。

這就使得中小企業很難進來創業,只好轉移到中山、江門、東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

不要三來一補,並不意味著珠海不要工業。它想要的是大科技、大工業。

這就包括來自美國的偉創力。其從事EMS(電子製造服務)代工製造業務,是美國第一家走出國門在海外設廠的製造商。1987年,它進入中國。珠海園區是其全球最大的工業基地。

2019年,它因為斷供華為而在國內惡名遠揚。

更多的科技人才也紛紛湧入珠海。1988年,在香港金山公司老闆張旋龍的邀請下,求伯君來到了珠海,開始專心開發心目中的WPS系統。次年,WPS問世,幾乎是一夜之間,「WPS」成了電腦的代名詞。1992年,北大南門的一餐全聚德也改變了雷軍的命運,他追隨著求伯君來到了珠海。

也正是這段時間,珠海提出要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但是人才在哪裡?只有求伯君和雷軍顯然不夠,它想要更多。為此,珠海成為了第一個喊出科技立市的城市,並重獎科技人員。

這種破天荒的事一經公布,又是軒然大波,很多人質疑國家級的科技獎勵不過一兩萬元,小小珠海憑什麼一口氣就獎個上百萬?還質問,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都能拿獎百萬,那些大名鼎鼎的「兩彈一星」功勳們該獎勵什麼?但來自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第二次視察珠海時的一句四川話「我贊同」,穩定了人心。

1992年3月,遵照鄧小平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講話精神,珠海舉行了1991年度科技進步突出貢獻獎勵大會。也正是從市委書記梁廣大的手中,遲斌元、沈定興、徐慶中等人接過了獲獎證書,還有汽車、房子的鑰匙。1999年7月,珠海更是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在全國率先出臺《珠海市技術入股與提成條例》,首次將技術入股寫進地方法規。

【圖說:1990年代,珠海在全國率先重獎科技人才】

某種意義上,正是依託科技重獎,珠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項目,遠光軟體、麗珠醫藥,還有金山軟體……也正是受此吸引,30歲的史玉柱率巨人團隊從深圳移師珠海。

不過,梁廣大還有更大的理想。那就是吸引人才,吸引投資,需要的是基礎設施建設。他敏銳地發現,由於珠江口(伶仃洋)的存在,嚴重地制約了珠海的交通,讓珠海接受香港的輻射受限,「每一個貨櫃運到香港,從深圳出發需要300多塊錢,珠海運過去要3000塊,運費就高10倍,你要人家怎麼來投資?」

還是在1988年,梁廣大提出了一個設想,那就是架一座跨海大橋,把珠海和香港聯繫在一起。

同年,珠海又拉開了「西部大開發」的序幕。

比起更靠澳門的珠海市區(今香洲區),相距有五六十公裡,被磨刀門、雞啼門、泥灣門等水域分割出去的西南諸島,還是皮毛之地。供水、供電、道路、通信皆落後。

當年想要從珠(香)海(洲)到三灶,需要坐船,天氣好的話,五個小時,當然,去其它地方,也許一天都不夠。但是,這裡窮是窮了點,但三灶加上紅旗、平沙、南水三個鎮,它們的總陸地面積約447平方公裡,是原珠海特區面積的幾十倍,一下子讓珠海有了發展縱深。

【圖說:從珠海東部到西部(今天劃為金灣區和鬥門區),隔了無數天塹】

更重要的是,海島中的高欄,是珠三角西岸建港條件最好的港口,也是天然的深水良港。這也讓珠海「以大港口帶來大工業,以大工業帶來大經濟,以大經濟帶來大繁榮」的戰略構想有了重要的出口。

但問題是,高欄四面環水,需要建設連島大堤將它與陸地連接。與此同時,港口的貨物也需要有路進出,所以還需要修建跨越諸多水域,串聯西區,並與市區對接,全長50多公裡的珠海大道。

這些還不算完。1992年,梁廣大率政府代表團訪問加拿大姐妹城市——蘇裡市後,決心在三灶建大機場,欲把國際最大的航展也搬到珠海。

這些大手筆無疑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創辦時只有2700萬元開辦費的珠海,從何找錢?很多人對此顯然不看好,因為即使西區開發只有40萬元辦公經費,也無奈地拖到4個月後才下撥。

但梁廣大不怕,因為珠海當時缺錢但不缺閒置的土地。他可以靠土地生財,把土地搞成七通一平,然後就能從銀行做抵押貸款。

另外他從珠光集團向境外融資。這個集團於珠海成為特區的同年誕生於澳門,也是最早的珠海駐港澳的「窗口公司」,肩負著珠海市政府對外經濟聯絡和為特區建設融資的核心使命。澳門最繁華的商業區新口岸,便由珠光公司填海創造的。

1984年,改革開放後國家第一次宏觀經濟調控期間,珠光公司從澳門的銀行貸款8000萬美元,解決了珠海30個項目的資金問題。

作為梁廣大的左右手,因在珠海鬥門白藤湖開發出個農民度假村而被梁相中的鐘華生,對此也很諳熟。

在挑下了珠海三灶管理區區委書記兼區長這副重擔之後,鍾華生告訴擔憂中的梁廣大,「只要你放權,就可以調錢。」

正好在1989年,為了滿足人們的住房需求,中央決定放開政策,允許企業和社會資本購買土地建設商品房,由此宣告了商品房時代的到來,到1990年初更是全國上下一片房地產熱。

鍾華生領著一幫人先圍海造地4平方公裡,把原來一塊叫車嘴的灘涂改名為金海岸,面向全國「賣地」招商。也正是鍾華生,喊出了「今天借你一杯水,明天還君一桶油」的口號。

直到今天,我和早期在深圳起家的投資人張挺兄聊天時,還能聽到他對這個口號的複述。顯然,這個帶有些風險投資的理念,讓很多人念念不忘。它不僅成就了鍾華生的「空手道」,更讓珠海一下子引來十多億元啟動基礎設施建設。

據報導,當時買地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哪一個省份都有,有的是看到報紙來的,有的是親戚朋友介紹來的,大家排著隊來交錢,蔚為壯觀。靠這些錢,當時只有一條幾百米舊街的三灶鎮,到1992年左右,城區範圍擴大了好幾十倍。珠海機場、珠海大道、港口也全面啟動。

顯然,它給珠海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1994年,當媲美深南大道的珠海大道完工,市區到高欄港的時長從1天縮短至1.5小時。1996年,高欄港正式運營,便引起了世界領先的石油和天然氣企業之一——BP的興趣。它在此建立了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工廠,成為第一家來珠海投資的世界500強外企。

【圖說:珠海大橋通車(喬中平攝)。作為珠海大道的組成部分之一,珠海大橋建成意味深長】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但誰也不清楚,颱風什麼時候會光臨。

————————————————

參考資料:

張喜洋,《梁廣大》;南海名人錄;

鄭佳欣,《特區珠海如何走出「非深圳」道路?》,《南方日報》;

陳小瑛,《珠海30年發展特慢飽受非議 甚至比不上中山東莞》,《華夏時報》;

《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確立及開放進程》,中國網

徐明天,《特區汕頭珠海為何失落40年?》,「易經實修」公號

吳曉波,《經濟特區40年大洗牌,有的翻盤有的變成三線》,吳曉波頻道 ;

鄭佳欣工作室,《珠三角觀察|從雷軍史玉柱說起,珠海「92黃金一代」今安在?》,南方號;

《求伯君、雷軍、史玉柱、董明珠、黃章…重溫珠海「92黃金一代」》,氧分子網;

陳中,《珠海未來靠港口 珠海的重點在高欄港:千億投資打造珠海港》;

《滄桑巨變 從偏僻小島到「億噸大港」 育新機開新局 千億高欄再出發》,《南方都市報》;

黃昌成,《珠海:30年大項目之夢》,時代在線;

李劍輝、肖意、秦小豔、陳智軍、吳緒山,《特區40年|汕頭市委書記馬文田:對接「雙區」建設 加快融「灣」聯「帶」 推進深汕深度協作協同發展》,澎湃新聞;

張勝磊,《粵港澳大灣區的「破」與「立」》,《經濟日報》

——————————————————

採寫 | 王千馬(中國企業研究者,中國商業地理寫作第一人。出版有《重新發現上海1840-1949》、《海派再起》(海派系列);《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寧波幫:天下第一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商幫系列);《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玩美:紅星美凱龍30年獨家商業智慧》(企業官方傳記系列);《紫菜爸爸》(人物傳記系列);以及《大國出行:汽車裡的城市戰爭》(城市發現系列)等十數部作品,並主編有《無法獨活:致餵大的年輕人》、《不焦慮的青春》。2017年,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根據《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拍攝製作了五集紀錄片。2019年,「吾球商業地理」參與吳曉波頻道的12集紀錄片《地標70年》的拍攝合作,通過12個中國地標見證新中國70年的風雨歷程!此外,「吾球商業地理」在2018年以及2019年兩度榮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年度十大壹點號」稱號)

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 大腰精

製作 | 粉紅女佩奇

壹點號吾球商業地理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特區四十年,專家:高度市場化是深圳崛起的最關鍵因素
    代明研究方向為特區經濟與創新型城市、產業經濟與商業模型等,他曾於1999年-2004年在深圳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先後任職研究員、研發部長,深度參與蛇口建設。 代明認為,深圳之所以誕生這麼多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創新型企業,最關鍵因素在於深圳創新創業環境的高度市場化。「深圳的創業者理念跟其他的地方不一樣,他們找市場,而不是找政府。」
  • 深圳前海,為什麼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
    2020年  「深圳特區中的特區」,新貌璀璨奪目!  前海新的網紅打卡地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在前海召開  前海眾多標誌性建築  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網紅打卡地!  2、深珠城際  深珠城際是跨海城軌,走向為珠海淇澳—伶仃洋大橋線路—深圳南山。
  • 見證珠海特區璀璨新貌!
    珠江口西岸,鳳凰山下珠海向海而立,風姿綽約從珠海經濟特區成立至今40年沐風櫛雨,40年砥礪前行從邊陲小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珠海特區40年,風華正茂04 / 金灣航空新城唐家北圍片區,珠海北全新板塊,依託城軌珠海北站為核心,擁有「地鐵+城軌+有軌電車+高速路+快速路」等多元對外交通體系,更與深圳前海隔海而望,未來隨著深中通道和深珠通道的開通,這裡將成為大灣區樞紐城市範本與新經濟中心,煥活一座珠海新城。
  • 「改革創新是特區的靈魂,是特區與生俱來的重要使命」
    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城市經濟競爭力位居全球前列,珠海從一個落後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汕頭從一座偏遠小城日益發展成為內秀外名的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 四大特區,都將迎來大利好?
    此前,坊間關注的焦點是「深圳特區40年」,預期是深圳可能實現擴容,或者實現擴權。而對於珠海、廈門、汕頭,基本上沒有什麼預期。而我的看法是:由於情況特殊,弄不好四大特區在今年都會有利好。為什麼說情況特殊?因為國際環境發生了巨變。去年,當官方祭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說法的時候,部分人還不理解。
  • 深圳特區40年|生而不凡 艱難崛起
    這既是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正式破圖動工的第一炮,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和深圳特區建設的第一炮。此後,蛇口不斷在新領域破冰前行,中國最重要的改革開放「試驗」「變革」都曾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綻放:分配製度、土地制度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住房改革、招標制度等,這些都形成世人矚目的「蛇口模式」,為中國改革開放提供有力借鑑。
  • 接棒深圳!全力加速的珠海,憑啥?
    難得的是,面對深圳光彩奪目的成就,賽道上的珠海同樣跑出了「特區速度」,手握一份屬於自己的榮光。 經濟方面,珠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2.0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435.89億元,驚人地翻了1643倍。
  • 珠海:肩負起新時代特區新使命
    珠海經濟特區40年發展歷程呈現鮮明特色  珠海是我國最早建立的經濟特區之一。特區建立40年來,珠海始終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敢為天下先、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大膽地闖、勇敢地試,走出了一條與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不一樣的路子,形成了鮮明的珠海特色。  40年來,珠海始終牢記特區使命,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
  • 俠非俠:特區四十年,跌落神壇,為什麼?能否觸底反彈?
    而從特區的跌落中,反應的不僅僅是深圳的問題,特區的問題,更是全國的問題,未來的問題。特區,曾經是多少人的夢想自從特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誕生起,當年默默無聞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一躍成為了中國明星城市,成為了國人心目中的夢想之地。勇闖特區,圓夢特區,從那時起就成為了一股潮流,其熱度就跟二三十年代闖上海灘幾無區別。
  • 1981:汕頭特區建設為什麼比深圳珠海起步稍晚?
    管委會成員既做管理又當工人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第一任主任劉峰在所著一書《回顧與反思》(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5月第2版)中曾提到,1981年10月8日,是他「人生中一個重要機遇」——那一天,廣東省委批准:劉峰任汕頭市委副書記兼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主任。彼時,他擔任普寧縣委書記已有4年時間。
  • 珠海跟深圳的關係,不一般呀……
    最近,後臺有粉絲給我留言,說珠海離那個大城市近?我豪不猶豫的問題了:深圳!怎麼樣,超一線城市,夠大了吧!從珠海出發僅僅只需要30分鐘,就能直達深圳寶安區。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有點懵,的確!按照現在的路程來看,的確沒有這麼近,但是未來有一條珠海、深圳的跨海大橋,正在計劃浮出水面。沒錯,就是深珠通道。
  • 你好,我是珠海特區,今年40歲。聽說我是中國情侶最愛的城市!
    1980年8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批准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40年彈指一揮。幾代特區人經過不懈努力,將這四座矗立於改革潮頭的城市,建設成為煥發著勃勃生機的現代化新城。本周,人民日報人民文旅推出經濟特區40周年專題,通過廈門、深圳、汕頭和珠海四城攝影師的視角,見證特區建設的發展變化,記錄特區人民的美好生活。在粵港澳大灣區裡,珠海,是個什麼樣子的存在?
  • 【探尋 · 文化】1981:汕頭特區建設為什麼比深圳珠海起步晚?
    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第一任主任劉峰在所著一書《回顧與反思》(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5月第2版)中曾提到,1981年10月8日,是他「人生中一個重要機遇」——那一天,廣東省委批准:劉峰任汕頭市委副書記兼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主任。彼時,他擔任普寧縣委書記已有4年時間。得知自己將調到改革開放第一線的汕頭特區工作,劉峰在普寧的最後一場赴泰考察訪問尤為細心。
  • 《深圳拓荒紀實》——深圳,四十年拓荒路
    工作之餘仔細品讀《深圳拓荒紀實》一書,頗有感觸。我們作為祖國的建設者,一定要像基建工程兵一樣,奮鬥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學習新技術,開創新方案,為八局書寫新的華章。
  • 珠海華潤銀行行長宗少俊:努力與珠海發展「珠聯璧合」
    珠海華潤銀行認為,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不應只是追求「錦上添花」,而是更多體現在「雪中送炭」上,應如涓涓細流滋潤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土壤。基於這一理念,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珠海華潤銀行不斷提升深度、拓展廣度,積極主動解民難、排民憂、順民意。
  • 深圳特區40年|李津逵:四十年,廣東和深圳做對了什麼?
    如今國家布署深圳建設海洋中心城市,支持深圳為進一步改革開放先行示範,意味著將海洋文化帶的作用從戰術層次提升到戰略層次,以陸海統籌、海洋先行應對全球大變局。從希羅多德「希臘~波斯」而不僅是修昔底德「雅典~斯巴達」的視角看待中美博弈,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大灣區和香港深圳的未來使命。
  • 2020深圳特區40周年直播活動匯總(附觀看入口)
    2020深圳特區40周年我們都是新時代追夢人直播詳情直播時間:2020年8月26日7:00-8月26日20:26直播主題:我們都是新時代追夢人直播入口:入口見文末提示詳細信息:2020深圳特區40周年我們都是新時代追夢人直播詳情(附直播入口)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五大經濟特區主流新媒體進行首次聯動
  •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特區隸書邀請展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特區隸書邀請展開幕時間2020年12,共展出四地隸書作品122件,其中深圳62件,珠海、汕頭、廈門各20件。蕭玉華 龔蓉慧 盛芳良 梁雨鈍 彭雙龍彭國坤 彭勝利 蔣進龍 傅志偉 曾貴斌謝漢仁 謝李斌 蒙仁甲 賴金水 蔡金山黎方強 顏學軍 珠海作者
  • 深圳特區40年:極光CEO羅偉東接受深圳衛視採訪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深圳市隆重舉行。大會總結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經驗,並為深圳經濟特區在新時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領導人在大會上指出:「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發展數字經濟」。
  • 福田區中小學"深圳特區40年"原創作品朗讀大賽落幕!
    "特區改革當先鋒,四十年來成果豐。往昔漁村難覓影,翻天覆地聳雲峰。創新驅動發展路,科技引領時代夢。當代少年勤勉勵,鑄就鵬程新輝煌。"12月13日上午,福田區教科院在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深圳特區四十年"福田區中小學原創作品朗讀大賽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