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拉斐爾·聖齊奧
Raffaello Sanzio
(1483-1520)
本名拉斐爾·桑西,常簡稱拉斐爾,義大利畫家、建築師,與列奧那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三傑」。
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
他為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是經典之作,他將柏拉圖和亞裡斯多德,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
同時也創作出許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奧十世像」。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
拉斐爾人緣極好,十分懂得尊重人,拉斐爾為人謙虛,待人誠懇,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很早就成為了一個超級巨星和萬人迷。
他的性情就像他的畫一樣四處受人追捧,藝術家們都把他當作成功的典範。
拉斐爾於去世,他的死震驚了羅馬城,上至教皇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無不為他英年早逝而悲痛萬分。
羅馬人為他舉行了最隆重的葬禮,教皇還堅持把他葬在萬神殿,這是絕無僅有的殊榮!
幸福童年造就拉斐爾溫和的性格,拉斐爾的一生是非常順利幸福的,充滿了溫暖、愛護、肯定、自信、安全感。
這些都是達·文西與米開朗琪羅的一生所十分欠缺的。
《聖體辯論》 1509年-1510年,收藏於梵諦岡宮籤字大廳
這一幅壁畫底邊為769.5釐米,即屬於羅馬梵蒂岡宮第一室內的《神學》主題。
拉斐爾用基督教會展開對聖體的「學術研究」的形式來展現一幅宏偉的多人物場面。
所謂「聖體辯論」(又稱 「聖典辯論」)即是基督教的「聖事」。
但天主教、東正教兩者儀式不一樣。基督教認為聖事是耶穌基督親自訂立,並具有一定形式的宗教禮儀。
聖事有七件,即聖洗、堅振、告解、聖體、終傅、神品和婚配。
畫家在這裡描繪的是基督教中三位一體的神聖不凡與神甫們在隆重聖事上談論聖典細節的場面。
這裡有作為聖餐(即聖體)象徵的聖餅,它放在全幅構圖中間的祭壇上。
畫上展開的事件共分兩大層次,即兩個不同場面——人間與天上。
在天上,象徵聖父的形象是在圓拱形畫面的最高處,兩側有諸神與天使長加百列;在他的下面是處在光芒萬丈的圓形光環之中的耶穌,他以裸體形象展現。
在耶穌兩邊,是聖母與施洗約翰,在耶穌的雲彩下有一球形,內有一隻鴿子,它是聖靈的象徵,如此來構成三位一體(即聖父、聖子、聖靈)。
聖經中所述的各路先知與使徒們分坐在兩側,氣勢十分莊嚴,腳下彩雲翻滾,形成一個天上人間的大間隔。
在這一長條的浮雲下面,乃是數量眾多的人間著名人物形象。
這裡有神甫、主教、祭司、老人和年輕人。
每個形象都畫得極其生動。
觀者可以從中找到但丁、薩伏納羅拉、虔誠的僧侶畫家安哲裡柯,等等歷史人物。
拉斐爾運用卓絕的造型技巧,極有條理地、節奏感強烈地布置了這些真實人物形象,給人以鮮明難忘的超歷史聚會的印象。
下面的凡人畫得要比天上的聖人生動得多。
有的顯得瀟灑從容,有的體形結實嚴謹,有的落落大方,一派學者風度。
這裡的色彩十分飽滿、深沉,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籤字大廳是梵蒂岡內一間規模較小的房間,縱向僅9米長,橫向約6米。
外形線是半圓形拱門。
遠看上去它象半圓形的弧窗,所以壁畫只有順其牆壁本來的造型進行描繪。
拉斐爾利用上部的半圓拱弧作了恰到好處的處理。
他畫成拱形建築細部,使畫面與牆面本身順乎自然,這是拉斐爾的匠心獨運。
另一個特點是,所有四幅壁畫,除了「詩學」以外,都是與宗教哲學有關的。
可是「詩學」恰好與「神學」這幅壁畫毗鄰而居,這種基督教與異教(希臘神話被視為異教)和平共處的現象,正說明了當時教會對於異教文化的容忍態度。
在這裡既可見到亞當與夏娃獲罪的事跡,也能領略阿波羅如何戰勝馬爾斯的神話。
它們與作為上帝兒子的耶穌求同存異,恐怕不是諷刺,也不是鬧笑話,乃是拉斐爾時代的一種思想進化的現象。
當時人們,甚至連教會司職人員也對一些宗教清規戒律持陽奉陰違的態度。
歷史總是這樣,當年基督教被羅馬軍百般鎮壓,最後和解了。
現在這座教皇辦公的官方大廳裡,基督教也與古代羅馬文化趨於和解。
不管怎樣,拉斐爾在這裡是有意無意地注入了一種戰勝禁欲主義的入世思想。
16世紀初,負責聖彼得大教堂與梵蒂岡宮的總建築師是拉斐爾的叔父布拉曼特。
為了讓拉斐爾來羅馬一顯身手,建築師說服了教皇尤裡烏斯二世,請這個年僅25歲的畫家前來羅馬完成教皇辦公室內一系列壁畫。
按照教皇原來的意圖,在這間辦公室內繪製的壁畫有一個總主題,即讚譽天主教及首腦們。
這意味著用富麗堂皇的壁畫來宣揚羅馬教權的威望。
所有壁畫的內容都必須涉及羅馬教廷的歷史,並且要把朱理二世及其繼承人利奧十世的肖像畫進去。
按照這種要求,拉斐爾來到羅馬後,對四面牆上的壁畫作了認真的思考。
現從這四幅大壁畫的構圖內容來看,要比原來欽定的綱領要廣泛些,或者說,拉斐爾的構圖基本上是與教皇的意圖相矛盾的。
畫家在這裡藉助於不同的題材情節,試圖表現一種人類智慧與文化的最高境界。
因而儘管與教會的宗旨是不符的,卻也難以反對。
畫家把當時社會崇尚的「神學」、「哲學」、「詩學」、「法學」4種學問用宏大的繪畫來加以讚美,正符合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