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這部成人短片,被譽為動畫版「黑鏡」!

2021-01-07 紅顏秀影

每一次,紅顏秀影盤點每月必看片單的時候,

都會先打開一個神奇的網站—Netflix。

但大家最近提到最多的,不是網站上線了哪些好劇,

而是都在感嘆網飛飄了,因為它居然敢拍《百年孤獨》了。

不瞞大家,這本鴻篇巨作「秀秀」只會背開頭——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百年孤獨》

我相信,多年以後,大家依然會記起那段被臉盲和數不清的奧雷連諾支配的恐懼。

期待《百年孤獨》早日上線,

「秀秀」爭取把它推薦給大家,如果僥倖沒被人名逼瘋的話。

(來啊,互相傷害啊!)

進入正題,今天要介紹網飛最新推出的一部成人向動畫短片:《愛,死亡和機器人》

這部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動畫短片合集由18個部分組成,

每集都是5~15分鐘的小短片,

其中涵蓋了多種類型,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和喜劇,

許多故事改編自短篇科幻小說。

上線兩天,獲得了豆瓣9.4以及IMDb9.2的超高分,

這絕對是近期網飛出品,口碑最炸裂的一部。

只看一個豆瓣評論,就能感受到這部短片的誠意與驚豔之處。

鐵甲鋼拳版《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喵版《機器人總動員》,情色版《銀翼殺手》 機甲版《銀河戰隊》, 貓版《怪形》, 酸奶成精版《高堡奇人》, 盜夢版《星際穿越》, 白蛇傳版《銃夢》。

甚至有觀眾建議把其中幾集拿去評選奧斯卡最佳動畫

短片既擁有包羅萬象的風格,

又在精神內核上致敬如此多的經典電影,堪稱年度視覺盛宴。

這一切都與一個主創成員密不可分——

大衛·芬奇。

這位個人風格獨樹一幟、擅長懸疑敘事的大師級導演,

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當屬《搏擊俱樂部》。

這部由愛德華·諾頓、布拉德·皮特主演的電影,

運用虛實交構的手法,以暴力美學為載體,

探討了自我與人性的主題。

尤其是片尾的逆天反轉,至今為影迷津津樂道,

難怪有人稱讚它為「極具顛覆性質的社會生活寓言」。

若在不同時間與不同地點醒來,你會變成不同的人嗎?

以及《紙牌屋》這部最經典,可能也是目前最優秀的政治權謀劇。

值得一提的是,

這部美劇正是大衛·芬奇和網飛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秀秀接下來就選取幾個最精彩的部分推薦給大家。

第一集名為《桑尼的優勢》,

在我看來,這或許是最符合「愛與死亡」主題的一集。

故事主要講述在未來世界的鬥獸場,

參賽選手需要通過意識連接的方式操控巨獸,與其他對手進行殊死搏鬥。

而主角桑尼正是鬥獸場上的佼佼者,

在參賽前,商人迪科企圖以50萬的天價收買她,要求她故意輸掉比賽,

被桑尼斷然拒絕。

當桑尼操縱的食肉怪登場的那一刻,簡直令人心潮澎湃。

這造型,這打鬥方式,妥妥的就是在致敬《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經過幾次驚心動魄的反擊,桑尼最終贏得比賽。

桑尼贏得比賽,迪科卻不滿於自己的利益受損,

他派來自己的手下引誘桑尼。

桑尼果真放鬆警惕,以為她想投靠自己,

結果被瞬間擊穿頭骨。

百合預警!

神反轉如約而至。

就在迪科得意洋洋出現,反覆踐踏桑尼的屍體時,

她冰冷、堅毅的聲音卻再度響起。

原來,食肉怪才是桑尼的本體。

桑尼在多年前,被一群地產商人惡意玩弄,

他們割碎了她的身體,

最後只有大腦和意識被搶救出來,並移植進巨獸體內。

這意味著桑尼每次踏入擂臺,和其他巨獸搏鬥之時,

都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做賭注,

當然這也正是她的優勢所在——

恐懼。

每當我踏入那個擂臺,我都是在為生命而戰。

對死亡的恐懼就是我的優勢。

除了《異形》的造型致敬,

在懸念鋪陳,以及本我意識倒錯的敘事手法上,

甚至是誇張血腥的暴力美學,

其實都頗有《搏擊俱樂部》的影子。

不愧是大衛·芬奇,

除了《桑尼的優勢》,強烈推薦第三集《證人》。

因為這集的風格實在是太炫酷了。

不僅有香港九龍城寨式的貧民窟,

很多場景確實是香港實景拍攝

高樓林立間閃爍的霓虹燈,時不時閃過的迷之中文,

還有空中巨大的虛擬投影,

無疑,這處處主打賽博朋克風的場景正是在致敬《銀翼殺手》。

再加上這令人眼熟的漫畫字體擬聲詞,

誇張的人物變形效果,

是不是都很眼熟?

沒錯,本集的動畫創意師Alberto Mielgo 曾負責《蜘蛛俠:平行宇宙》的美術設計!

如果你細心品味,會發現片中既有押井守的影子,

也有大友克洋的味道。

因為Alberto Mielgo業餘還是個動漫迷,

他非常喜歡《阿基拉》和《攻殼機動隊》。

當然,故事也是同樣峰迴路轉,

奇妙的莫比烏斯環式敘事讓人驚嘆!

秀秀就不多劇透咯。

除了這兩集,還有幾集也頗為亮眼。

比如《古魚復甦》,

在畫面上擁有與《大魚海棠》頗為相近的古風韻味。

以及《狩獵愉快》,

主打機械+聊齋志異的妖怪奇談。

可以說《愛,死亡和機器人》每一集都有不同的畫風、不同的意韻。

《狩獵愉快》改編自劉宇昆的短篇小說,他是《三體》系列的譯者,

正如監製蒂姆·米勒(《死侍導演》)所言——

《愛,死亡與機器人》是我夢想中的項目,幾十年來午夜場電影、漫畫和書籍和奇幻小說激發了我的興趣,但是它們一直被貶低為極客和宅男的邊緣文化。但創造業的圖景終於發生變革。

諸如《掠食都市》《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阿麗塔》,

這些曾經的小眾題材漫畫、小說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被紛紛搬上大銀幕,

雖然離票房收割機還差幾步,但也有了更深遠的文化影響力。

未來可期。

無論你是科幻迷、動畫迷,還是賽博朋克、蒸汽朋克迷,

你都能在《愛,死亡與機器人》中找到你最愛的元素。

如果你恰好還是《蜘蛛俠:平行宇宙》的粉絲,

那秀秀只能說,這部短片你必看!

相關焦點

  • 豆瓣9.5,這部成人科幻動畫,突破了絕大多數人對動畫的想像
    動畫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由大衛·芬奇監製,蒂姆·米勒執導,已於3月15日在Netflix釋出全部18集。本劇在上線之前就已經受到廣泛關注,頂著大衛·芬奇的名號,《死侍》導演蒂姆·米勒的加持,單單看預告片就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上線首日,《愛,死亡和機器人》的豆瓣評分就已經激升至9.5分,其中80%的觀眾給出了五星好評。
  • 「豆瓣9.4」尺度巨大的成人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
    9.4 分,這部一發布就刷屏的短篇合集讓人看了就根本停不下來。合集包含了喜劇,科幻,動畫,恐怖,奇幻多種風格的元素,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數這幾部科幻短片。 這部成人動畫短片集每集的故事獨立,且由匈牙利、法國、加拿大、韓國等世界各地的創作團隊製作而成。
  • 精品推薦:7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簡單有趣又耐人尋味!
    片長:3分鐘上映時間:2000年豆瓣評分:8.7所獲榮譽: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動畫短片、2001年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動畫短片等。推薦理由:皮克斯出品,必屬精品。簡單的情節,卻刻畫了一個既有趣又耐人尋味的故事。
  • 這部80年前的動畫有多牛?7次獲得奧斯卡,豆瓣評分高到誇張
    動畫圈最近傳來噩耗,據外媒消息,奧斯卡獲獎插畫師、動畫師、電影導演和製作人吉恩·戴奇(Gene Deitch)去世,享年95歲。許多人聽到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是他的作品卻聲名遠揚,那就是大力水手,貓和老鼠等。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他的代表作貓和老鼠。
  • 豆瓣9.2,比起撲街的《黑鏡》,新一季《9號秘事》穩如老狗!
    《9號秘事》的驚喜,都在一幕幕反轉裡!文丨舊故麻袋∨2019年,《黑鏡》第五季讓眾多「黑鏡粉」傷透了心,「黑鏡」不再「黑」,科技打造的「未來世界」就變得既不有趣又不完美,喪失了原汁原味,自然也就沒了高分,豆瓣6分多,讓第五季在《黑鏡》系列中成了一個汙點。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僅12分鐘卻讓10萬人落淚,豆瓣評分9.3
    在這些人之中,站著一個生面孔,作品是一部12分鐘的動畫短片,這個人是加藤久仁生,這部作品名為——《回憶積木小屋》雖然短片只有12分鐘,並且無對白,卻有11萬人在豆瓣上給出評價,好評率達70%,平均分9.3分。在一片孤獨的大海上,有一位老爺爺獨自一人生活在一個逼仄的家裡。
  • 用精緻打動你,2020奧斯卡動畫短片10強
    《小野貓與鬥牛犬》 Kitbull / 美國 / 9分鐘豆瓣8.4分這部短片是皮克斯「SparkShorts」計劃中的其中一部。以三維見長的皮克斯,難得製作了一部二維動畫,居然還這麼治癒。《雪地救援》Hors Piste / 法國 / 6分鐘豆瓣7.1分 這部短片由法國的四位藝術家共同完成。故事以幽默的方式,講述兩名救援隊員與一位不幸受傷的滑雪者的求生之旅。
  • 豆瓣評分9.1,這部動畫B站明明能看,卻搜索不出來
    現在隨著各大平臺的正版化戰略,我們看到的各種新番動漫基本上都是正版,不僅有每個季度最新的新番動畫,一些老番也被平臺們買回了家,讓大家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這些好作品。嗶哩嗶哩以二次元社區起家,在買老番這件事上從來都不會手軟,但是,卻有這樣一部動漫,豆瓣評分達到了9.1分,B站購買了正版版權可以看,在B站卻搜索不出來。
  • 在豆瓣9.3分,只有6分鐘的短片贏得奧斯卡金像獎
    在由迪士尼製作的3D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之前,皮克斯動畫為其發布了一個6分鐘的貼片動畫。這個動畫片得到了「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和「第44屆安妮獎最佳動畫短片獎」。這部《鷸 Piper》只是一部6分鐘的動畫短片,神作怎麼能收穫這樣的大獎?於是我打開豆瓣,影評得分達到9.3分。單詞「鷸」讀作yù,即第四個音調。當你談論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時,你會發現這就是成語小時候。影片還講述了鷸蚌的故事,當然,還有「霸道」配角「寄居蟹」等路人。
  • 《愛,死亡和機器人》尺度極大是動漫短片未成年人不得觀看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評分9.3,這部刷爆朋友圈的成人動畫,你看了嗎?小白白:表示,這是可以一口氣刷完的劇。而且這部動漫尺度相當大,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的聊一聊。"《愛,死亡和機器人》這部成人向動畫短片集,於2019年3月15日在美國首播。
  • 豆瓣六部熱門美國科幻劇,《黑鏡》僅排第三,《黑袍糾察隊》墊底
    這部腦洞大開的科幻劇,它將DC宇宙中以往形象光輝的的超級英雄當做描述對象,挨個黑了一遍,一改往日我們看到的超級英雄形象,這次的腦洞真是讓人欽佩。TOP4:《超感獵殺》豆瓣評分:8.9分評分人數:8萬人次《超感獵殺》於2015年播出,上線首日Netflix就一次性放出全部12集,更是讓人一次看到爽。
  • 開播3周豆瓣評分9.9 這部動畫告訴你 為何買番引進還會被網友罵
    說起這部動畫片的前三季的豆瓣最低評分也是高達9.7分,而第四季剛播出的豆瓣評分高達9.9分。這部動畫目前被「買番鬼才」A站買下版權,還引起網上一陣騷動,甚至引發了字幕組粉絲和A站粉絲口水戰。這又是為什麼呢?
  • 豆瓣6.4,評分最低的它,居然拿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你不能說這部短片沒有意思,家庭的溫暖也著實能體現一二。但壞就壞在,所有內容都過於直白以及欠缺新意。比如媽媽這個伏筆,如果真能留到劇末才為觀眾感知,那這部短片能獲得的評價也必然會上升一個臺階。或許持有與我相同看法的網友也不少吧,於是如今這部奧斯卡動畫也就只能在豆瓣收穫6.4的差評,成為候選動畫中評分最差勁的一部。當然,俗話有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接著看完另外四部短片的解讀,你們就更能體會《發之戀》於奧斯卡的「不配」。
  • 豆瓣評分最高的動畫電影,科幻版的鄉村愛情故事
    雖然我個人更喜歡《怪獸電力公司》由於規則要求只有長度超過70分鐘的動畫電影才能參評,這對於短篇動畫不公平,所以2002年的時候,奧斯卡將其細分為最佳動畫長片和最佳動畫短片。2018年,NBA巨星科比與好萊塢動畫大師格蘭.基恩合作製作了一部動畫短片《親愛的籃球》,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科比也被球迷戲稱為「從中央五打到中央六的男人」
  • 豆瓣9.8:動畫短劇《瑞克和莫蒂》為什麼能受到百萬成人追捧?
    2013年,有部動畫片叫《瑞克和莫蒂》,出品後被引進中國,豆瓣15萬人參評,評分高達9.8。2014年,《瑞克和莫蒂》出第二季,然後,是第三季、第四季,讓人驚喜的是,每季的豆瓣評分都在持繼走高,第四季問世時,評分一度飆升到9.9.
  • 片單丨10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英語啟蒙、娛樂兩不誤
    本片由華裔漫畫家陳志勇根據自己的同名繪本製作而成,並榮獲2010年安錫動畫影展最佳短片獎和2010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2.本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三張圖感受一下這部片:4. 哈布洛先生 Mr. Hublot這座城市裡有了願意改變自己而守護的它。
  • 20部皮克斯經典動畫短片,爆笑中孩子的內心更強大 | 附連結
    01 《鷸》Piper(2016)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動畫短片  第44屆動畫安妮獎 最佳動畫短片  豆瓣評分 9.3    豆瓣評分 9.1  (提名)  第39屆動畫安妮獎 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豆瓣評分 9.0
  • 這部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動畫短片,具有很可愛的教育意義
    成長的故事總是簡單又複雜有時候,成長的道理很大很飄渺,似乎離我們很遠很遠;而有時候,成長的道理很淺很可愛,它就悄悄融在小編想分享的這部動畫短片—《鷸》中。小編也是無意中發現了這部名叫《鷸》的動畫短片,它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歷時三年創作的動畫短片,且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這部短片主要講述一隻小小鷸的成長故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有鷸媽媽引導小小鷸自力更生,自己去沙灘上尋找埋在沙下的貝,讓它自己體會海潮,雖然第一次被海浪拍出了陰影。
  • 《黑鏡》:這部口碑爆棚的科幻懸疑劇,為何在第5季跌落神壇?
    星期五言:2011年,當英劇迷看完《黑鏡》第一季第一集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是驚呼:竟然可以這麼演!你能在9年前的豆瓣評分中看到人們對這部科幻懸疑劇的追捧。從他們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已經將其奉為神劇了。《黑鏡》是以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為基礎,深入思考人類廣泛使用高科技後的生活,這些反思和隱喻,給予我們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酣暢淋漓,還有精神上的醍醐灌頂!
  • 人人都在刷這部9.4分重口劇,你沒錯過吧?
    上線不到兩天,豆瓣26000人打出9.4的高分,IMDB超過1000人給出了9.1的評價。所以也想趁著這個機會,趕緊把這部劇推薦給大家。這部新劇,就是由Netflix出品、大衛·芬奇和蒂姆·米勒(《死侍》導演)擔任監製來 製作的動畫短片合集,《愛,死亡和機器人》。